李白画的白云图(名画记39李白行吟图)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李白画的白云图(名画记39李白行吟图)(1)

开栏语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正在嘉兴文化艺术中心展出。千余绘画,踏破时空而来,打开一个穿越千年的艺术通道,中国历代绘画盛宴开启。

读嘉人文频道推出

“大系追光图鉴·名画记”

语出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或为传世名画,或为天籁旧藏,每日一幅画作,带你走进名画的场域,听一幅幅名画讲述的千年回响。

李白画的白云图(名画记39李白行吟图)(2)

南宋梁楷

《李白行吟图》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李白行吟图》

他年少学贾师古,工丽细描,精巧绝伦,中年师承石恪,随机写形,游于墨戏。

能工能写的

南宋画家梁楷

生卒年不详,山东东平人,曾于宋宁宗嘉泰年间担任画院待诏,宁宗赏赐金带,他不接受,直接挂在画院内。他个性豪放不羁,“嗜酒自乐”,一杯在手,笑傲王侯。他淡泊名利,言行怪诞癫狂,时人称其“梁疯子”。

梁楷早年受老师贾师古影响,学习李公麟的白描之法,有“青出于蓝”之誉。中年之后,师承石恪画法,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突破“院体”画风,线条简化,洗练传神,创造出十八描之一的“减笔描”。

《李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减笔描传世之作,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画中李白侧身而立,仰面于天,诗情寄于胸怀,独自纵思运句,所谓“月下独酌”。初看似是用寥寥数笔画成,但若细细品察,就可发现笔笔皆是精妙设计。

头部用细线轻巧刻画,衣袍与头部细线相映成趣,用线格外丰富,虚实结合,浓淡变化,抑扬顿挫,使得人物不再孤立于纸面,而是融于背景,巧妙地表现诗人李白在天地之间飘然独立之态。未经雕琢的爽逸线条,展现出李白的潇洒浪漫。

减笔描脱胎于白描,以精减的笔法描画对象,精确细微。基于深刻观察的减笔,表现难度更高,笔简而意远,常传递出画外之音。

梁楷借《李白行吟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同李白一样,天性疏野,好饮酒,喜吟诗。在运笔作画之时,心中必有所寄托,借李白来抒发感慨,借笔墨来宣泄心情。因此,草草逸笔不仅是线条,更像是情绪的象征,通过这种方式把想象空间留给了观者

中国画发展至宋代已非常成熟,“院体画”与“文人画”已自成体系。梁楷作品用简练的笔墨将所绘对象转化为艺术画面,在当时无疑是一种突破。

宋以后文人画盛行,重视用笔。梁楷画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日本却被大力推崇,许多作品流入日本,影响了日本室町时代之后的画家。

梁楷传世作品,据佘城《中国古代画家存世作品概览》,有五十三幅。他精通山水、人物、花鸟各种题材,开创减笔描新领域。

历代赞颂梁楷减笔的诗作很多,南宋诗僧释居简称“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淋漓”,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说他“萧萧数笔,神仙中人也”。

梁楷人物画“笔简神完”,开创水墨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对后代写意画法发展有很大影响。

参考资料

盛世修典――数字绘画大系

《关于梁楷》北京画院

《浅析梁楷减笔人物画》李青军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