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家训学习心得(客家家训文化系列)

二、忠孝礼义,爱国爱乡

客家刘氏家训明言:心术正而言行皆正,在朝爱国忠君,在家爱亲敬长。心术邪而言行皆邪,悖理横道,天道断无漏纲。人可不先正心术乎。

作为曾经五百多年的皇家灿烂望族的刘氏,对爱国忠君似情有独钟,尤为崇尚。她揭示了客家人对“忠孝礼义,爱国爱乡”的特别膜拜。

客家家训学习心得(客家家训文化系列)(1)

客家江氏家训之一:事父母宜孝。孝者,百行之源。人能孝则万善从之。晨昏定省,必供职无缺,下气怡声,服劳奉养,依依膝下,以娱老人。父母深恩罔报。自子身堕地,即需乳哺,起则保抱携持,卧则移干去湿,偶有疾病,惊虑撄心。既长使就傅,既壮使完婚,不知费多少心力,为子者想到此间,天良自然感发,哪得不解竭力事亲。

客家苏姓家规:凡为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妇顺。内外有别,老小有序。礼义廉耻,为人豪杰。士农工商,各守一业。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

客家吕氏族约之六:守理法,王法圣训,务宜依循,为非作恶,必获灾害,不可骄奢,不可淫侈,不可奸, 不可害人 明有王法,暗有鬼神。

客家沈氏家训释廉:人非蚓,饮黄泉,谋衣食,也需钱,取有道,不伤廉;有执业,得自全,工商次,耕读先,勤和俭,抵万千;富有命,听自然,非我有,勿垂涎,义与利,须衡权;最不肖,侵尝田,私囊饱,喜翩翩,若此者,罪弥天。

客家家训云“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不忘中华文化,这是客家人爱国爱乡精神的又一种表现。

客家人普遍存在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这是由于客家民系是在迁徙流移中形成 。日本人山口县造高度赞扬客家人,认为“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使其能自北方胡骑之下,迁至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翻开数百年之中国历史,没有一次政治变动,是与客家人无关的”。竹越三郎则认为“客家是台湾最开化,最坚强和最富民族意识而不易统治的民族,他们的团结力尤为惊人,以致统治当局,不得不限制他们的居住地区,使其不得聚集在一处。”。在客家先民从第一次迁徙开始,近千年的历史中,客家社会涌现出不少爱国爱乡的民族英雄。如南宋末的爱国英雄文天祥,他是江西客家人,起兵勤王所率之队伍多是粤赣边区的客家人。明末东莞客家人袁崇焕为抗清护明,竭尽忠心;清中叶发动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及其部将,大部分为客家人。清末勇敢抗击日本海军进攻的丰顺客家人丁日昌,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蕉岭客家人丘逢甲,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是客家后裔,其助手廖仲凯、邓仲元、姚雨平则是客家人,北伐名将叶挺、张发奎,抗日战争中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国民党抗日烈士谢晋元,中国共产党的著名将领朱德、叶剑英、张鼎丞、杨成武、刘亚楼、萧华等,都是客家人氏,他们在历次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爱乡民族意识,成为客家人的杰出代表。

客家家训学习心得(客家家训文化系列)(2)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在处处为客的生活中,使他们对国对家、对故土都有着深深的依恋。客家俗语“有树才有花,有国才有家”、“尽忠报国,尽孝守家”等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俗语“家乡水甜落心,十年唔改旧乡音”、“月系故乡明,水系家乡甜”、“亲人难分,故土难离”等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 经历过离乱的迁徙和长期的艰苦生活,客家人把“家”这一概念看得很重,“金窝银窝,唔当自己的狗窝”、“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等谚语都体现了爱家的理念。客家人崇尚集体主义,他们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积极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和团结合作关系。“老少一条心,家和万事兴”、“兄弟唔和着人欺,子嫂唔和门外站”、“床头打交(架)床尾和,好丑还系两公婆”、“公不离婆,称不离砣”、“家和万事兴,吵高(架)散人心”、“兄弟和好土变金,子嫂和好家业兴”等表达了他们崇尚家庭的和睦。而“万众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独墙难挡四面风,独柴难烧一锅红”、“人多人强,狗多咬狼”、“一个巴掌拍唔响,一个草鞋难上岗”、“滴水成河,个米成萝”、“鼓破众人擂,墙倒众人推” 等谚语则号召大家不管碰到任何困难险阻都要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乘势前进。

客家家训学习心得(客家家训文化系列)(3)

客家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爱国爱乡精神更强烈。他们常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总要“叶落归根”。不要忘记自己的“胞衣窟”,(婴儿的胎盘叫“胞衣”客家常常把它埋在厅堂地下或住房附近的树下,称埋胞衣的地方叫“胞衣窟”)。永定的许多华侨为了振兴家乡教育,不辞辛劳,一次次地从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回乡,设置奖学金、奖教金、鼓励学子努力攻读,爱国爱乡之情感人至深。有了钱不挥霍而是投入社会公益事业,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炽热的感情,在客家人身上体现得十分鲜明。

客家家训学习心得(客家家训文化系列)(4)

自改革开放30年来,全县共接受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捐款捐物达2亿元人民币,为永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对海外侨胞的凝聚力。生活在内地本土许多贤达实业家也兴办了许多公益事业。近年来,海内外客家乡亲在各地合力出资兴建了许多宗祠、寺庙、医院、学校及道路、桥梁等。

客家家训学习心得(客家家训文化系列)(5)

自1906年,侨胞胡子春独资创办永定简易师范学堂始,至1949年,侨胞们共捐建9所学校、资助14所学校。至今,共有60多所中小学校受到华侨资助。侨胞们还乐于为家乡医疗卫生作贡献,如下洋华侨医院、大溪杨英杰医院等。

客家家训学习心得(客家家训文化系列)(6)

香港永靖同乡会会长、香港闽西联会永远荣誉会长江兆文特别热心桑梓教育事业和慈善福利事业,先后向永定金丰中学,永定老年协会,县中医院,闽西大学,永定聋哑学校,侨育中学,高头乡高南、高北、高东、高联小学,奥杳吴屋小学,高陂、坎市等地中小学,连城客家方志馆等单位捐赠2000余万元,其中仅金丰中学近2000万元,并独资100万元在该校设立奖学基金,以奖励优秀学生,扶助特困学生。他还把投资洋多水电站的部分分红赠与金丰中学及其他一些小学,给老师每月增加100~200元奖励工资。为彰显其功德,龙岩市政府于2002年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省政府亦于2003年12月2日在金丰中学立功德碑予以表彰。

作者:肖中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