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讲述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

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该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红与黑》发表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

《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故事据悉是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代表着“军队”与“教会”,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发展的两个渠道(一说是轮盘上的红色与黑色)。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

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为此作者以“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是象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热血和革命;而“黑”则意指僧袍,象征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复辟王朝。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5)

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流社会。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6)

法国与瑞士接壤的维立叶尔城,坐落在山坡上,美丽的杜伯河绕城而过,河岸上矗立着许多锯木厂市长德瑞那是个出身贵族,在扣上挂满勋章的人。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7)

他五十岁左右,他的房子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园,他的妻子是最有钱而又最漂亮的妻子,但他才智不足,“他只能办到严格地收讨他人的欠债,当他自己欠人家的债时,他愈迟还愈好”。在这座城市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贫民寄养所所长——哇列诺先生。他花了一万到一万两千法郎才弄到这个职位,他体格强壮棕红色的脸,黑而精粗的小胡子,在别人眼中他是个美男子,连市长都惧他三分。但市长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决心请一个家庭教师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8)

 木匠索黑尔的儿子于连,由于精通拉丁文,被选作市长家的家庭教师。他约十八九岁,长得文弱清秀,两只又大又黑的眼睛。在宁静时,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象是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一瞬间,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由于他整天抱着书本不放,不愿做力气活,因而遭到全家的嫌弃与怨恨,经常被父亲和两个哥哥毒打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9)

他小时疯狂地崇拜拿破仑(红),渴望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认为拿破仑“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但后来他又想当神父(黑),因为“如今我们眼见四十岁左右的神父能拿到十万法郎的薪俸。这就是说他们能拿到十万法郎,三倍于拿破仑当时手下的著名的大将的收入。”于是,他投拜在神父西朗的门下,钻研起神学来。他仗着惊人的好记性把一本拉丁文《圣经》全背下来,这事轰动了全城。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0)

市长的年轻漂亮的妻子是在修道院长大的,对像她丈夫那样庸俗粗鲁的男人,打心底里感到厌恶。由于没有爱情,她把心思全放在教养3 个孩子身上。她认为男人“除了金钱、权势、勋章的贪欲以外,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最初,她把于连想象为一个满面污垢的乡下佬,谁知见面时却大出她的意料:面前这个年轻人竟是这样白皙,眼睛又这样温柔动人。以为他“实际上是一个少女”故意假扮男装。她对于连产生好感,甚至觉得“只有在这个少年教士的心里,才有慷慨、高尚、仁爱”。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1)

瑞那夫人的女仆爱丽沙也爱上了于连,爱丽沙得到了一笔遗产,要西郎神父转达她对于连的爱慕于连拒绝了女仆爱丽沙的爱情。瑞那夫人得知此事心里异常高兴,一股幸福的流泉泻落在她的心海里,她发觉自己对他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夏天市长一家搬到凡尼镇乡下花园别墅居住,晚上乘凉的时候,全家聚在一株菩提树下于连无意间触到了瑞那夫人的手,她一下子缩回去了,于连以为瑞那夫人看不起他,便决心必须握住这只手。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2)

第二天晚上他果然做了,瑞那夫人的手被于连偷偷地紧握着,满足了他的自尊心。瑞那夫人被爱情与道德责任折腾得一夜未合眼。她决定用冷淡的态度去对待于连。可是当于连不在家时,她又忍不住对他的思念。而于连也变得更大胆,他在心里暗想:“我应该再进一步,务必要在这个女人身上达到目的才好。如果我以后发了财,有人耻笑我当家庭教师低贱,我就让大家了解,是爱情使我接受这位置的”。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3)

深夜2 点闯进了她的房里。开始,她对于连的无礼行为很生气,但当她看到“他两眼充满眼泪”时,便同情起他来。她暗想,如果在10年前能爱上于连该多好。不过,在于连的心里则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的爱完全是出于一种野心,一种因占有欲而产生的狂热。他那样贫穷,能够得到这么高贵、这么美丽的妇人,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4)

不久,皇帝驾临维立叶尔,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于连被聘当上了仪仗队队员,使他有在公众面前大出风头的机会。迎驾期间,于连作为陪祭教士参加瞻拜圣骸典礼。之后,他对木尔侯爵的侄子、年轻的安倍主教十分崇敬。心想,安倍主教如此年轻就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倍受女人的青睐,暗下决心“宁愿受宗教的制裁,也要达到令美人羡慕的境界”。 瑞那夫人心爱的儿子病危,她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不道德行为的一种惩罚,她陷入了可怕的忏悔里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5)

这时,爱丽沙又把夫人的事暗中告诉了哇列诺先生,他早先曾贪恋瑞那夫人的美色碰了一鼻子灰,便趁机给市长写了一封告密信。但市长担心如果把妻子赶出家门,自己将失去一大笔遗产,而且也有损于自己的名誉,采取“只怀疑而不证实”的办法。但在这座城市里,街谈巷议对瑞那夫人和于连却越来越不利。一次爱丽沙向西朗神父忏悔时,又谈出于连与瑞那夫人的秘密关系。关心于连的神父要他到省城贝尚松神学院进修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6)

告别后的第三天夜里,于连又冒险赶回维立叶尔,与瑞那夫人见面,此时的瑞那夫人由于思念的痛苦,已憔悴得不像人样了。贝尚松是法国一座古城,城墙高大。初到神学院,那门上的铁十字架,修士的黑色道袍,和他们麻木不仁的面孔都使于连感到恐怖。院长彼拉神父是西郎神父的老相识,因此对于连特别关照。他对于连说:“嘻笑就是虚伪的舞台”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7)

在321个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平庸的青年,由此于连自信会迅速获得成功。他悄悄对自己说:“在拿破仑统治下,我会是个军曹,在未来的神父当中,我将是个主教。”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院长竟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8)

但神学院是个伪善的地方,他很快就堕入了忧郁之中。彼拉院长受到排挤辞职不干了,并介绍于连为木尔侯爵的秘书彼拉神父专门给他介绍侯爵一家他说“你要十分注意,一个象我们这种行业的人,只有靠这些大人先生们才有前途……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如果你得不到人家的尊敬,你的不幸是注定的了”。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19)

侯爵瘦削而矮小,有一对十分灵活的眼睛,头上带有金色假发。他是个极端保皇党人,法国大革命时,他逃亡国外,王朝复辟后,他在朝中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于连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他抄写稿件和公文,侯爵对于连十分满意,派他去管理自己两个省的田庄,还负责自己与贝尚松代理主教福力列之间的诉讼通讯,后又派他到伦敦去搞外交,赠给他一枚十字勋章,这使于连感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0)

于连在贵族社会的熏陶下,很快学会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艺术,成了一个花花公子,甚至在木尔小姐的眼里,他也已脱了外省青年的土气。木尔小姐名叫玛特尔,是一个有金栗色头发,体态匀称,非常秀丽的姑娘,但“这双眼睛透露出一种内心可怕的冷酷”。她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并被3 世纪前一段家史所激动:她的祖先木尔是皇后玛嘉瑞特的情夫,被国王处死后,皇后向刽子手买下了他的头,在深夜里亲自把它埋葬在蒙马特山脚下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1)

她十分崇拜皇后的这种为爱情而敢冒大不韪的精神,她的名字玛特尔就是皇后的爱称。起初,于连并不爱玛特尔那清高傲慢的性格,但想到“她却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丈夫”时,便热烈地追求起她来。玛特尔也知道于连出身低微,但她怀着一种“我敢于恋爱一个社会地位离我那样遥远的人,已算是伟大和勇敢了”的浪漫主义感情,因此,她在花园里主动挽着于连的胳膊,还主动给他写信宣布爱情。为了考验于连的胆量,她要于连在明亮的月光下用梯子爬到她的房间去。于连照样做了,当晚她就委身于他了,过后玛特尔很快就后悔了 。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2)

一次,他们在图书室相遇,她边哭边对于连说:“我恨我委身于第一个来到的人于连感到痛苦,他摘下挂在墙上的一把古剑要杀死她玛特尔一点都不害怕反而骄傲地走到于连面前,她认为于连爱她已经爱到要杀了她的程度,便又与他好起来。夜里于连再次爬进她的房间,她请求于连做她的“主人”,自己将永远做他的奴隶,表示要永远服从他。可是,只要于连稍许表露出爱慕的意思,她又转为愤怒,毫不掩饰的侮辱他,并公开宣布不再爱他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3)

因为于连的记忆力很好,木尔侯爵让他列席一次保王党人的秘密会议,会上有政府首相、红衣主教、将军。会后,木尔侯爵于连把记在心里的会议记录冒着生命危险带到国外去。在驿站换马时,差点被敌方杀害,幸好他机警地逃脱了,与外国使节接上了头,然后留在那等回信。在那儿他遇到俄国柯哈莎夫王子,他是个情场老手,于连便把自己的爱情苦恼讲给他听,他建议于连假装去追求另一个女性,以达到降伏玛特尔的目的,并把自己的五十三封情书交给她,“把这些信转抄一份寄给你所选定的女性,这个女性必须是瞧你不起的对方的熟人。”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4)

于连回到巴黎后,将这些情书一封封寄给元帅夫人,元帅夫人受了感动,给于连回信玛特尔再也忍耐不住了,跪倒在于连的脚下,求他爱她,于连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看呀!这个骄傲的女人,居然躺在我的脚下了!”。不久,玛特尔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写信告诉父亲,要他原谅于连,并成全他们的婚事侯爵在爱女坚持下,一再让步。先是给了他们一份田产,准备让他们结婚后搬到田庄去住。随后,又给于连寄去一张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授予贵族称号。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5)

于连在骠骑兵驻地穿上军官制服,陶醉在个人野心满足的快乐中,“由于恩宠,刚刚才作了二天的中尉,他已经在盘算好至迟有象过去的大将军一样,在三十岁上,就能做到司令,那么到二十三岁,就应该在中尉以上。他只想到他的荣誉和他的儿子。”这时,他突然收到了玛特尔寄来的急信。信中说:一切都完了。于连急忙回去,原来瑞那夫人给木尔侯爵写信揭露了他们原先的关系。这时恼羞成怒的于连立即跳上去维拉叶尔的马车,买了一支手枪,随即赶到教堂,向正在祷告的瑞那夫人连发两枪,夫人当场中枪倒地。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6)

于连因开枪杀人被捕了。入狱后,他头脑冷静下来,对自己行为感到悔恨和耻辱。他意识到野心已经破灭,但死对他并不可怕瑞那夫人受了枪伤并没有死。稍愈后,她买通狱吏,免得于连受虐待于连知道后痛哭流涕玛特尔也从巴黎赶来探监,为营救于连四处奔走于连对此并不感动,只觉得愤怒。公审的时候,于连当众宣称他不祈求任何人的恩赐,他说:“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7)

结果法庭宣布于连犯了蓄谋杀人罪,判处死刑瑞那夫人不顾一切前去探监。于连这才知道,她给侯爵的那封信,是由听她忏悔的教士起草并强迫她写的于连和瑞那夫人彼此饶恕了,他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在一个晴和的日子里,于连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尔买下了他的头颅,按照她敬仰的玛嘉瑞特皇后的方式,亲自埋葬了自己情人的头颅。至于瑞那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8)

艺术特色

《红与黑》打破了学院古典主义因循守旧、向中世纪和古希腊古罗马取材的清规戒律,把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引入小说,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并创了先河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29)

散文化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试验了一种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和结构形式。首先说散文化叙事风格。所谓散文化叙事风格,在司汤达看来,主要是叙事风格上的自然与质朴,而非修辞学意义上的浮夸与修饰。从《红与黑》的艺术实践上看,无论小说的描写还是叙述,或者人物对话,基本上都体现出这一风格。小说中没有古朴典雅的华丽词组,没有史诗化的壮丽诗句,也没有如浪如潮的浪漫主义式的想象和感情渲染,整部小说都在一种简约质朴的风格中展开的。 为了追求小说风格的散文化司汤达在小说情节纵向发展过程中,时而切断情节,插入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或作者本人的评论等。这种写法由于横向描写的增加,势必使小说导向散文化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0)

在小说中,于连的心理活动紧随着情节的叙述,每章,甚至每页都有心理描写。至于小说写到于连最后入狱时,心理描写几乎使情节完全陷于停顿。因而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情节的“浓度”,使小说走向散文化。除此之外,司汤达本人也时而以全知全能的视野,时而又充当小说中的一个角色出来对小说中的事件或人物发表品头论足的评论。有些评论固然是画龙点睛,具有点题作用,但有些却完全游离于情节。如写到于连参加德.拉莫尔侯爵主持的一次阴谋会议时,作者加上关于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段议论,确是多余的。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1)

结构

《红与黑》小说的结构形式是由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构成的:维利也尔小城、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莫尔候爵府,且三个生活场景又有相对的封闭性和独立性。联接三个生活场景的不是主人公于连性格发展的必然走向,而是于连生活中的偶发性事件,它们纯属于连生活流程中的一个个自然环节。于连身为一个细木匠的儿子,由于西朗神甫发现了他的才华,教给他拉丁文的《圣经》,尔后把他介绍给德·雷纳尔市长做家庭教师,这对于连说来的确是很偶然的。去贝尚松神学院读书,也是西朗神甫力荐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2)

这虽然符合于连做神甫的决心,但小说并未说明于连一定要进神学院,况且他进神学院主要是迫于他与德·雷纳夫人的暖昧关系。至于去德·拉莫尔侯爵府,完全是宗教教派内江所致。如果从另一方面说,这恰恰是有悖于他做一个神甫的野心。以上说明,《红与黑》的结构形式,不是由主人公性格走向决定的,而是由主人公生活流程中的偶然性因素使然。如果剔了这些因素,《红与黑》的艺术结构便会坍塌,因为三个生活组曲之间,并未由于连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联接在一起。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3)

心理描写

作者描写人物不重肖像、服饰等外部特征而重内心世界,擅长运用剖析方法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秘密和复杂性格,例如作品中写到“钟声把他惊醒了,如同雄鸡一唱惊醒了圣彼得一样,他明白执行最困难任务的时间已经到了,他一直没有去想他那个无礼的要求,自从把它提出来之后,它是多么令人难堪地遭到拒绝!我已经告诉她我今夜两点钟要到她寝室里去,他一边站起来,一边想,我可能又粗野,又没有经验,完全是一个乡下佬的儿子德尔维尔夫人对我讲得够清楚了,但至少我不是弱者。”从以上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人物心理与描写人物行动结合在一起,做到由表及里,静中有动,表里一致,动静结合,为小说的情节发展作了辅垫,作者以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刻划人物,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完整和丰满,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4)

作品影响

《红与黑》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也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开列的必读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红与黑》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法国有专门研究司汤达和《红与黑》的学问—“司汤达学”和“红学”,还有专门研究该书的“司汤达俱乐部”。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5)

作品评价

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美国教授费迪曼。 《红与黑》是我平生最受益的书籍。——法国作家纪德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的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社会主义的英雄人物的"始祖"。——俄国作家高尔基。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6)

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诗”。——《外国文学史》。新事物的香味太过浓郁,他们虚脱的头脑受不了,必须靠时光冲淡这一味道。艺术品一定要积满陈年灰尘后才会有人领悟。——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7)

在错误面前,个性是那么渺小和无力。——司汤达《红与黑》。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司汤达《红与黑》。人们做着最残忍的事,却没有残忍的精神。——司汤达《红与黑》。我可以蔑视世界上任何危险,眉头都不皱一皱。——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8)

我爱过真理……但现在它在哪里?……到处都充满了伪善,至少也是招摇撞骗,甚至那些最有道德的人,以至那些最伟大的人,也是如此。——司汤达《红与黑》。您清楚地知道,我骄傲;这是我的地位甚至我的性格带来的不幸,我乐于承认。——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39)

您必须注意使您的良心警惕这种弱点:对外表的无用的优美过于敏感。——司汤达《红与黑》。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司汤达《红与黑》。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坟墓,是用来埋葬所爱的人的。——司汤达《红与黑》。谦卑地聆听那些让人站着都能睡着的蠢话。——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0)

此时此际,是他犯案以来最感惨痛的时刻。他刚跟死亡打了个照面,看到了其全部的丑恶形状。伟大的心灵,慷慨的胸怀,这些绚丽的幻想,像彩云遇到了暴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汤达《红与黑》。对于那种既有勇气又有极高才智的心灵来说,看见了幸福乃是一件具有无上权力的事情,然而这仍要和尊严及一切世俗的责任感进行长久的斗争。——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1)

但是旅行的人刚爬上一座陡峭的山峰,在山顶坐下来,觉得休息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如果强迫他永远休息下去,他还会幸福吗?——司汤达《红与黑》。她有那么一种纯朴的情致,步履还像少女般轻盈。那种天然风韵,满蕴着无邪,满蕴着活力,看在巴黎人眼中,甚至会陡兴绮思。——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2)

告诉他,我崇拜你,生命对我来说仅仅从我见到你的那天才开始;告诉他,即使在我年轻时的最疯狂的时刻里,我也从来不曾梦想到你给我带来的幸福;告诉他,我已经为你牺牲了我的生命,我还要为你牺牲我的灵魂。你知道我为你牺牲的还要多得多。但是他这个人,他懂得什么是牺牲吗?告诉他,为了激怒他,告诉他,我不在乎所有那些坏人,对我来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不幸,那就是看到唯一使我对生命有所依恋的人变心。失去生命,把它作为牺牲献出去,不再为我的孩子担惊受怕,对我来说,是怎样的幸福啊!——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3)

语言是用来掩盖人的思想的。——司汤达《红与黑》。当看不见你时是地狱,当依偎在你身边时就是天堂。——司汤达《红与黑》。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总会发现自己的不幸。(即行动计划)于连照办不误!——司汤达(真名:亨利 贝尔}《红与黑》。“人生还有什么可憾的吗”“啊!此刻觉得可憾事真多着呢!但认识你,真无憾可言。”——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4)

假如我能吻遍你这惨白的脸,而你又没有感觉到的话,那该多好呀!——司汤达《红与黑》。把成千上万的生物放在一起, 拣除了坏的, 那笼子就不热闹了。——霍布斯《红与黑》。心灵纯洁,没有任何仇恨的感情,毫无疑问会延长青春的期限。大部分漂亮的女人最先衰老的是容貌。——司汤达《红与黑》。这颗高傲而冷酷的心灵第一次受到热烈的感情的裹挟。但是,这预热烈的感情虽然制服了骄傲,却仍旧终于骄傲的种种畏惧。——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5)

命运让我们在这世界上彼此靠在一起,我们几乎尽可能的伤害对方。他在我死的时候来给我最后的打击。——司汤达《红与黑》。对于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他对世界的憧憬,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是压倒一切的。——司汤达《红与黑》。越是代自己辩护,越是暴露自己的过错。——司汤达《红与黑》。但是他年轻的血沸腾着不允许他在这种烟雾似的梦幻中浪费太多时光。他已经厌倦了这虚无缥缈的占有,他渴望抓住梦境。——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6)

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冶于一炉。——司汤达《红与黑》。虚假,要行之有效,就该擅自掩饰。——斯汤达《红与黑》。在人生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各为己,人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司汤达《红与黑》。然而谁又会想到这如姑娘一般白皙、温柔的容貌背后竟会隐藏着一种宁可死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坚如磐石的决心。——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7)

假如没有劳动这个压舱的货物,任何风暴都会把生活之船翻掉。——司汤达《红与黑》。于连看见一只雄鹰从头顶上那些巨大的山岩中展翅高飞,在长空中悄然盘旋,不时划出一个个巨大的圆圈。于连目不转睛的凝视着这只猛禽。其动作的雄健与安详令他怦然心动。他羡慕这种力量,他羡慕这种孤独。——司汤达《红与黑》。礼貌,就是不让坏脾气发出来。——司汤达《红与黑》。那么你就挎着我的手臂,我们在光天化日之下,从正门走出去。——司汤达《红与黑》。时间,既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8)

我以为是在生活,其实只是在为生活做准备。现在我来到社会上,才明白了在我演的这场戏没有落幕之前,我身边到处都是敌人。每一分钟都需要伪装。——司汤达《红与黑》。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有价值 ,且在他的欲望前面 ,在他的事业前面, 设下重重障碍 ,若真本领 ,自会克服困难或绕过障碍的。——司汤达《红与黑》。权势!先生,难道算不了什么吗?愚者的尊敬,孩子的惊讶,富人的羡慕,贤者的鄙视。——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49)

这一切原本就是丑恶的,唯其意图越真,才越丑恶。——司汤达《红与黑》。于连·索莱尔,他的守和进都是矛盾的。想保有清高又想出人头地,想忠贞爱情却又追逐名利,想脱离困境却又深陷泥渊,最末只余一颗人头倚在情人的怀里,死相难看又是唯一退路。耗尽所有贞洁和情操,都无法企及这世间的权势,生来如此,奈何欲求挣脱。 他太脏了,但又不死不休,你却未并有他分毫。——出自追书神器《红与黑》(司汤达)书评。正直诚实的颂赞,人人都说这是世界上唯一的美德。——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50)

如果您想巴结权贵,那您必将堕入地狱,万劫不复。您可能发迹,那就得损害受苦的人,奉承专区区长、市长、有权有势的人,为其欲望效劳。这种行为在尘世间被称为处世之道,对一个世俗的人来说,这种处世之道和他的获救并非绝对地不相容。——司汤达《红与黑》。我可以准确的说,您性格中有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至少我是这么看的,要么飞黄腾达,要么受到迫害,总之没有中间道路可走。时间,既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51)

外界只需稍稍给点帮助,就能使他心定志坚。有待克服的障碍并不大,只是他太孤单,犹如大海里的一叶弃舟。——司汤达《红与黑》。政治是拴在文学脖子上的一块大石头,用不了半年就会把文学给淹死了。在很有趣的想象中加上政治,就像在音乐会中听到一声枪响。时间,既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司汤达《红与黑》。单单他们的吵嚷就足以使体质脆弱的人神经错乱。这些吃得饱穿得暖的乡下人,只有在使出两肺的全部力量大叫才能感到那种吵吵闹闹的快乐,才能觉得表达得完全。——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52)

理智根本抵挡不住这种回忆,这种抑制只会使回忆更美好。——司汤达《红与黑》。在相当富裕而无需劳作的家庭,婚姻很快会把安闲的享受变成深切的厌倦。——司汤达《红与黑》。好吧!是的,我的孩子,我对你很有感情。上天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本该公正无私,对人既无恨亦无爱。你的一生将是艰难的。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某种使俗人不悦的东西。嫉妒和诽谤将对你穷追不舍。无论天主将你放在什么地方,你的同伴都不会不怀着僧恨看着你;如果他们装作爱你,那是为了更有把握地出卖你。对此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只向天主求助,他为了惩罚你的自负而使你必须受人憎恨;你的行为要纯洁,我看这是你唯一的指望。如果你以一种不可战胜的拥抱坚持真理,你的敌人迟早会狼狈不堪的。——司汤达《红与黑》。

如何评价于连这一人物形象(悲剧人物于连红与黑)(5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