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772团(亲历惨烈的五一四)

亲历惨烈的“五·一四”战斗 沈金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抗日战争中的772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抗日战争中的772团(亲历惨烈的五一四)

抗日战争中的772团

亲历惨烈的“五·一四”战斗

沈金顺

时任空军高炮第十五师四十四团四连雷达班班长

1971年5月14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团气象站通报:云高4000米,能见度7000米。中午,骄阳炙烤着大地,火炮和仪器被烤的滚烫。战士们顶着烈日在阵地上操练,他们知道,战场练兵很重要。

12点13分,临空指挥所发出通报:正南方向200公里处有多架小型机活动,并在160公里时改为左行向我临近。

敌机的诡异行动引起了我方的注意。13点21分,临空指挥所发出“一等”警报。此时连队正在午餐。全连干部战士丢下碗筷冲进了各自的战位。13点23分,敌机改变航向离远,在200公里处消失。部队转入“二等”,继续进餐。

根据敌情分析,“五·五”战斗时,二营击落了美机F-4两架,敌人吃了大亏。今天会不会借能见度良好,对我进行报复性攻击?团首长们想到了,要求二营提高警惕,全力以赴、准备打大仗,打恶仗。临空指挥所下令二营3部炮瞄雷达全部开机搜索,以防敌机偷袭。

雷达车厢内密不透风,闷热让汗水湿透了衣裤。漆黑的厢体内,唯有显示屏射出白光。班里的福建兵彭天春和杨梅春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荧屏。他们紧张地搜索着每一块天空,迅速地判断着每一粒亮点。战友们用默默的奉献,谱写着自己光荣的人生。

此时耳机里传来营长张仲盛的呼叫声:“各连雷达注意,各连雷达注意,加强东南方向搜索,绝不放过可疑线索,发现目标立即上报。” “四连雷达明白。”作为班长,我深知雷达的作用,它是炮连的眼睛。能否在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关系到战斗的成败和部队的生死存亡。这种压力,对雷达战斗员来讲是可想而知的。

13点33分,团警戒雷达首先在东南方向92公里发现了目标。部队随即进入“一等”。我按照团里提供的目标诸元,提示号手搜捕目标。敌机距防区26公里时我连雷达发现目标。我对着话机高喊:“四连雷达发现目标,敌机东南方向25公里直行临近。”通报后,五连、六连雷达也相继发现了目标。

在距我阵地15公里时,我连雷达转为自动跟踪。这时,敌机觉察到了我炮瞄雷达的跟踪,在距离阵地12公里时施放了杂波干扰。受杂波影响,五连、六连雷达相继丢失了目标。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我大喊:“赶快排除干扰!”话音刚落,雷达技师李德远立即启动反干扰跳频装置,改变雷达发射频率,消除了杂波干扰,使目标重新出现。一号手彭天春、二号手杨梅春死咬着目标紧跟不放,三号手梅洪根、油机员洪祖济都在各自战位上精心操作。为防敌机发射“百舌鸟”导弹,彭天春、杨梅春俩人利用平时苦练的天线甩摆法操作技术,静默跟踪目标,既有效防止了敌机对雷达的攻击,又为火炮击落敌机提供了稳准诸元。此时,营指挥所下达了“集火第1架”的命令。这时,四连指挥仪班在刘以川班长的指挥下,测手乔宏和徐国富在18公里处捕捉了目标。营长命令刘以川不停地报告目标距离,引导其他连队指挥仪尽快捕捉目标。当报到9公里时,营长改变了命令:“各自为战!”

这时,六连指挥仪报告在7公里处捕捉到了第二架敌机。此时。四连指挥仪班测手乔宏、徐国富相继在6000处看到了F-4腹下冒出了火光。显然,他俩看到敌机投弹,但依然沉着地紧跟目标。敌机投放的3枚气浪弹,投偏到了南乌江里,江面上升起了几十米高的水柱。随即五连阵地和四连部分阵地响起了火箭弹、集束炸弹(子母弹)的爆炸声。与此同时(13点36分),四连连长查玉栋用综合诸元在5100米时按下了电发火。瞬间,猛烈的炮火直冲云天,巨大的炮声盖住了敌机的轰鸣。有效的射击结束了敌机的轰炸。五连阵地也相继响起了顽强的炮声。六连陈登武连长用指挥仪诸元启动4门火炮对第二架敌机进行了有效射击。另2门火炮也用人工瞄准对第一架进行了射击。在射击中,炮二班发现了东北方向有1架敌机偷袭,随即用直接瞄准进行了射击……

在雷达车厢里,我听不到战友们的呐喊声,只听见沉闷的炮声和刺耳的爆炸声。我看不见激烈的战斗场面,只看见雷达屏上不断显示的无数闪亮的小光点。耳机里,指挥所的指令和电波的干扰混合在一起,我下意识地感到,这场战斗不同寻常。13点38分,部队停火。耳机里传来营长的急促喊声:“部队有伤亡,六连值班,四连组织人员到五连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在安排好值班后,我打开雷达车厢门向阵地奔去。刚跑几步,猛然看到距离雷达车不远处,1枚未爆的大炸弹直直地戳在六连阵地的边缘。炸弹的尾叶在阳光下发出束束寒光。我转开视线直奔阵地。阵地上战友们正在互救。他们呼喊着、奔跑着抢救伤员。那场面,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五·五”战斗时,我在炮一班当班长,因战斗需要,战后我调任雷达班班长。现在,我不由自主地跑去了炮一班。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五雷轰顶。只见熟悉的炮掩体内弹壳遍地,火炮发射时的青烟弥漫在掩体里。班里的战友死的死伤的伤,血肉摸糊地躺在了自己的岗位上。鲜红的血液到处流淌,整个炮盘都被覆盖了一层。我泪水如注,哭喊着每个牺牲了的战友的名字。何发样啊!易伏龙啊!你们快醒醒啊!我双手抱着身负重伤的李润成班长,喊叫着他的名字。他是“五·五”战斗后从指挥排调来炮一班顶我位置的。战斗中,他胸部、腿部多处受伤,脖子也被弹片击中,鲜血汨汩地向外喷涌,捂都捂不住。他双眼紧闭,但右手还牢牢地握着指挥旗……他永远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这个战斗集体。他用生命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一生。

我从一班出来,继续奔跑于其他班的掩体,边救伤员边含着如注的泪水哭喊着倒在血泊里每一个战友的名字……

此时,阵地上查玉栋连长在指挥抢救。战友们的呐喊声,伤员们的呻吟声,此起彼伏。战友们想方设法给伤员们包扎,抬的抬,背的背,快速把伤员送上赶来运送伤员的工程兵部队的汽车。由于五连的伤亡最大,多数战友都冲向了五连阵地。抢救一直到了夕阳西下才告一段落。

在战后总结中,上级给我连雷达班记了集体二等功,给全班人员每人记了三等功1次。

根据上级指示,营组织大家从正反两个方面认真分析了战斗情况。

(一)敌情

敌F-4三批7架,高度8000米,秒速250米。从东南方向下滑,距我防区26公里时,第一批3架,高度降到了3000米,直行临近实施了攻击。第二批2架,高度2000米从东北方向利用山头隐蔽进入防区进行偷袭。二批间隔小于30秒。实施攻击后从西南方向退出。另一批2架在防区外围进行佯动盘旋。

(二)敌方战术手段

1.高空出航,中途不断改变航向,逐步降低高度避开我雷达的捕捉。

2.前批从东南方向呈梯队跟进,依次逐步下滑进行攻击。后批从东之方向实施偷袭。

3.主攻与佯动配合。佯动之敌待有机会时,则变佯动为主动攻击。

4.敌机在距离防区6000米时进行投弹。使用了集束炸弹(子母弹)、气浪弹和火箭弹。

5.敌机距离防区20公里时施放了杂波干扰,强度2级,以逃避雷达跟踪。

(三)战绩

此战击落敌机F-4两架,击伤1架。二营共消耗五七炮弹373发。8门火炮不同程度受损,炸损指挥仪、测距机各1部。其它装备受损情况不详。

战斗中,牺性战友24名,受伤60名。

(四) 经验教训

1.部队敢打敢拼,敢于近战歼敌,敢打无命令之仗。指战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协同作战的灵活机动性。勇猛顽强,不怕牺牲,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

2.在救护伤员时,各单位积极协作,密切配合,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3.教训

(1) 部队求战求功心切。“五·五”战斗后,有关部门没有安排转移阵地,使炮连在已暴露的阵地上死守硬扛,给敌机报复提供了机会。

(2) 在战术上有违现代战争的规律。在对空作战中一味提倡打近战,使敌机能在有效距离对我实施攻击,造成了部队很大的伤亡,这是血的教训。

(3) 部队没有作好打大仗的准备。前线几乎没有救护设施和救护人员。出现伤亡全靠自教。此战如无工程兵部队及时支援,牺牲可能更多。

战斗的一天过去了,夜幕悄然降临。巍巍的丰沙里群山沉寂在一片宁静的夜色之中。我站在被血与火洗礼过的阵地上,心潮起伏有感而发:

炮,披上绿装微微笑,俯大地,为唤春来早。

炮,昂首挺胸欲呼啸,视长空,朝霞红万道。

炮,震天动地掀怒涛,盼明天,红旗环宇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