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潮汕的名称(何为潮汕)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群山拥其北」说的便是广东潮汕。从文化层面上讲,潮汕泛指一个方言区,核心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目前常住潮汕本土的潮人约1000万,常住国内其他地区的潮人1000多万,迁居海外的更有1500万,故有「本地一个潮汕,国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今天,就带大家走近这支富有鲜明特色的汉族民系……

一、蛮 荒 初 曙

潮汕自先秦时属闽越之地,自秦始皇后改隶属南海郡,至西汉,潮汕属南海郡揭阳县,位于交州与扬州的交界地域。中唐以前,潮州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其主要河流韩江发源于南岭与武夷山,全长470公里,山地和丘陵占总流域面积的95%,平原仅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时韩江有鳄鱼出没,被人称作「恶溪」。

关于潮汕的名称(何为潮汕)(1)

从祭鳄台上眺望韩江

在农耕时代,这片土地开发难度极大。直至安史之乱,北方战祸连绵,中原人民纷纷南迁,其中一部分涌入潮州,人口的增长促使了当地地理景观的改变。677年(仪凤二年),慧能和尚说法于韶州(今广东韶关),禅宗佛教自此风行于岭南,潮州也不免受到影响。到了779年(大历十四年),地方志上有了「兴学教士」的记载,这意味着儒学也传入了潮州,「佛儒交辉」被饶宗颐先生称为潮人文化传统之滥觞。819年(元和十四年),潮州迎来了生命中的贵人,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刺潮州,他在潮州的短短八个月里,驱鳄、兴学、关心民瘼、释放奴隶,「功不在禹下」。

若韩愈兴办乡校是让潮汕从南蛮迈向了教化,那潮州城郭的诞生则证明了文明的曙光已照向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自宋代起潮州开始筑城,经多年发展终形成了外郭内城并环绕城壕的完备格局。

关于潮汕的名称(何为潮汕)(2)

二、桑 田 碧 海

古潮州历史上,曾在当今的广东与福建之间进进出出,直到722年(开元十年),从隶属江南道改为由岭南道管辖,方才站稳脚跟。《永乐大典 · 风俗形胜》记载,「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从潮人的姓氏也能折射出陵谷沧桑,潮人祖先多来自中原黄河、洛水流域,在潮的一些旧宅门匾可资佐证,如颍川旧家(陈姓,河南颖水),南阳世泽(叶姓,河南南阳),弘农世家(杨姓,陕西关中)……宋末元初,是潮汕先民又一次从福建进入粤东的年代,也是决定潮汕方言从闽语分化出来的重要节点,今认为潮汕方言的最终形成在明代初期。

关于潮汕的名称(何为潮汕)(3)

潮 剧

闽南人移居粤东,将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从事工商业的传统一并带入。与此同时,移潮闽人多仕宦与世商,其中不乏名门望族,这些望族很注重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奠定了潮人注重宗族血缘之风。方言的形成,夯实了族群发展的基石;潮菜配佳茗,更成为了潮人鲜明的标签。

三、潮 人 远 航

潮汕地区东北与福建接壤,东南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加上季风和海流给予的便利,让潮人具有发展海上航运的潜力。在经历过多次中原移民浪潮的古潮州人口密度极高,地狭人稠的残酷现实使潮人垦山围海,精耕细作,发展多种经济作物,无奈资源短缺的矛盾终究无可调和,唯有走出去,方可求生。清乾隆以后,潮商的红头船队北上苏淞,直溯津门,南下雷琼,抵东南亚,成为南中国海上贸易的一支主干力量,在环中国海周边的埠市之间,编织出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与海上商贸相关,海外移民规模逐渐扩大,形成18世纪后期潮人向东南亚的第一次移民高潮。这个时段的移民,以劳工输出为主。因为海上贸易的发达,1860年开埠以后,汕头成长为粤东的经济中心。现代工业和交通通讯开始出现在汕头,「七兑银」的通行,更标示着潮汕商帮的成熟。

关于潮汕的名称(何为潮汕)(4)

19世纪后半叶,汕头港码头人来人往

交通条件改善,潮汕人向东南亚移民的数量进一步增加。第二次移民潮的规模远远超过开埠之前,这一次,商人成为海外移民的主体。两次移民潮,推动了海外潮人社会的生成。移居海外的潮汕人,以侨批为主要纽带,与原乡保持着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潮汕社会慢慢转型为侨乡社会。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和移居海外的侨民在桑梓的地位跃升,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同士绅相当的作用。在商业活动里形成的商业文化行为和观念形态,不但流行于海外移民社会,也直接影响着潮汕地区。在潮汕人的文化观念中,本地与海外生活交融一体,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不能分割的以海洋为中心的地域网络之中。

关于潮汕的名称(何为潮汕)(5)

作者:彭世奖

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9

潮汕地区,位处粤东一隅,风景秀美,气候温和,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文物鼎盛,唐宋以来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称誉。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文化的余绪,亦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方言、戏曲、音乐、工艺,甚至菜式、茶道,都能融会古今,自成一格。在广东的文化畛域中,别树一帜。其人文风物,与乡土浓情,仿如一杯馥郁芳香的工夫茶,令人回味再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