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价赵匡胤(毛泽东评价赵匡胤)

毛泽东评价赵匡胤(毛泽东评价赵匡胤)(1)

赵匡胤(927—976)即宋太祖。北宋开国皇帝。公元960—976年在位。涿州(今河北涿州)人。早年随周世宗柴荣出征南唐、北汉,有军功,封殿前都点检,掌禁军。960年,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采取先南后北战略,先后攻灭荆南、后蜀、南汉和南唐诸国。对内改革官制,强化中央集权,以文臣替武人掌管地方军政。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的军阀混战割据局面。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所提到的“宋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从马上取得天下,但做了皇帝后,与民休养,发展经济和文化,改变五代乱世以来积淀的陋习。毛泽东肯定赵匡胤治国的业绩。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由徐州东赴开封视察。他对故都开封颇感兴趣,指出:五代时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于此。赵匡胤建立北宋仍建都于开封。北宋时期开封发展最快,也是顶峰时期,开封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毛泽东还特别提出,像陈桥兵变等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带。后来他在视察黄河时,对陪同者说:“这里叫柳园。斜对岸是陈桥,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地方。现在这里是渡口。”(杨庆旺《毛泽东指点江山》第1189页)

对于赵匡胤自编自导自演的陈桥兵变,毛泽东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一场做皇帝的游戏。1975年5月的一天,毛泽东和北京大学教师芦荻谈说二十四史,当谈到所谓正史、尤其是皇帝本纪多不可信时,他又以赵匡胤故事为例说: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里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毛泽东很不认同所谓正史的准确性。他指出:每一部史书,都是由继建的新王朝的臣子奉命修撰,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又说:所以历史上的书,本朝写本朝的大抵不实,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写。你看《通鉴》最后一段写了赵匡胤,也只是说太祖皇帝如何勇敢,如何英明,如何了不得,简直白玉无瑕,十全十美,全信行吗?相传赵匡胤遗诏有子孙不得杀士大夫语。如宋王明清所记:“明清尝得本朝法令宽明,臣下所犯,轻重有等,未尝妄加诛戮。某闻太祖有约,藏之太庙,誓不杀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挥麈录·后录》卷一)。这在宋人记述里是大吹特吹的。毛泽东在读《宋史·太祖本纪》后,很不以为然,特地批语:“说不杀士大夫,伪也”。(《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77页)

毛泽东很早就熟悉赵匡胤其人。早在童年时代,毛泽东就会说“大宋天子赵匡胤”。五十年代初,他与警卫员说《百家姓》第一句“赵钱孙李”时,也是以赵匡胤为符号的。1958年11月,在河南安阳视察,当县委书记谈起赵匡胤曾在安阳水冶镇炼铁时,他大感兴趣,说:赵匡胤祖籍涿州,生在洛阳。他祖父当过涿州、冀州刺史,他父亲是后唐、后晋的点禁军。不知道赵匡胤还在安阳炼过铁。毛泽东还善于运用赵匡胤的故事。1936年在《致傅作义》信里有这样的话:“日本帝国主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毛泽东书信选集》第43页)其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是出自赵匡胤所言。当时南唐使臣徐铉苦求宋廷不要对南唐用兵,赵匡胤说:“不须多言。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