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100种可能李镇西读书笔记(改变更多的万同)

作者:李端初中校长 谢功秀,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育的100种可能李镇西读书笔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的100种可能李镇西读书笔记(改变更多的万同)

教育的100种可能李镇西读书笔记

作者:李端初中校长 谢功秀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接受大爱的洗礼。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谟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一个一线教师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是教师教育的法宝。

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自已内心的感受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震撼的既有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也有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既有落榜生宁玮给我们的感慨,也有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但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关于万同的故事。

万同是李老师初一接触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从入学第一天李老师和万同就拧上了。万同是不幸的,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改嫁,而母亲嗜赌成性,语言粗秽,继父和母亲经常吵架,万同从小就和社会上的小痞子搅合在一起,打架、偷盗、辱骂老师是家常便饭。学习更是没得说,第一次单元检测考了17分,作业从来不交,入初中时各科基本都听不懂。开学第一天就因偷盗同学的MP3和李老师开始了较量。这样一个极度“双差生”,惯性的发展轨迹就是成为社会的“败类”。万同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一个李镇西老师,虽然他不一定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可是他在李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公民,融入了社会,在北京当兵做了一名“最可爱的人”。这岂不就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真谛?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育公民的教育……”而现在的学生就是我们将来的公民。万同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李老师不仅仅是成就了一个万同,而更多地显示了我们教育应该思考的平民化路程。培养优秀人才固然需要,然而培养合格公民更为重要。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作为一名教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培养一个学生,真难!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思索,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第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在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我读书喜欢反观自身,一路阅读历程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我很难做到,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来劝慰自己,会理直气壮地把万同交还给家长,而自己没有半点良心的不安,因为自己会觉得自己经尽力了。但李镇西老师并没有放弃万同,因为他明白“后进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他明白“后进生”教育是充满反复的长期的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又改错”,这是在“后进生”身上普遍存在的恶性循环。我们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应该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我读书喜欢学以致用,“读而不用”,何以为读?李镇西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成为我工作实践的“标杆”,《爱心与教育》的“福利”,让我在我的教育中尝到了甜头。

读《爱心与教育》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万同”,是接手新一届的一名初一学生。假期需给学生在平板上传前置作业,由于学生只是匆匆见面几分钟交待了作业要求,第一次作业就有一名叫文杨的学生居然胆敢不交,我便打电话了解情况,并再次给他提出要求。他接下来一周都还是按时交了,但书写非常乱,而且一周后再次旧病复发,又不交作业了,我再次打电话给他的妈妈,对方沉默了十几秒钟,然后说我拨错电话了,她不是文杨妈妈。当我正想发火放弃该名学生的时候,想起了李镇西老师笔下的万同,便又鼓起信心,几经周折,找到文杨家里。

他家的房子相当陈旧,家具也极其简单,门口坐着60多岁的老翁,据询问是文杨的外公。在我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文杨父母离异,妈妈有癫痫病,并有轻微的精神分裂,而平时只有年迈的外公打理家务。我把文杨找来进行了长达1个小时的谈心。此后一个月,他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有一定的改观。不过好景不长,假期最后10天,他又开始不交作业。

开学第一天,我便找来了文杨谈话,起初,他不怎么说话,我便问他家里的情况,问他妈妈的病情,在聊家常中,文杨说他每天要帮外公去地里干活,回来很迟。我抓住他每天帮外公干活的事,对他大加赞赏了一番,但接着便说:“迟也要按时完成作业啊!”他告诉我,他没有买《西游记》这本书,没办法写读书笔记,我立马想起我自己有本新买的《西游记》。我说:“老师送你一本,你争取在一个月内把他读完,并补好作业”。他稍显犹豫之后还是接受了这份“礼物”。不久之后,竟然真的把作业补好了,或许是感觉已无法推脱,或许是感动于我对他的馈赠,也或许……不管怎样,难得的是后来他确实很少不完成作业了,成绩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读《爱心与教育》后接触到了第二个“万同”,是接手新一届的另一名初一学生王某某。王某某是一个身材独特,行为独特,语言独物的孩子,之所以身材“独特”,王某某身材魁梧(某实应该说是肥胖),足足有200来斤的孩子,行动极为不变;行为“独特”,王某某因为长得个头大,平时不喜欢活动,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小“恶作剧”,比如:往水池里扔垃圾,拿小刀掏蚂蚁,往班上饮水机里放胖大海等等;语言“独特”,他一般不会说话,随便老师怎么问,他始终沉默寡言。记得刚进校时,他在我面前那种“刘胡兰”品质显现无疑。那是开学的训练课,也就是体验式培训。活动是让孩子们分成7个小组,小组进行团结训练,每组6个孩子的绑腿游戏,当时我是该班检查协作教师,当我来到操场时,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组织,认真训练,而操场角落里一个“高大”的身影坐在那里望着同学们发呆。我不了解情况,走过去询问,随便由我怎么问,他就是一言不发,王某某脸通红,嘴巴紧闭,看他样子,今天他是说不出话了。其实此时我很想发火(因为他挑战了底线),但一想对这样的孩子,再发火也无用,可能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让自己下不了台,终究还是压制下来了。下来后,我从其他了解他的孩子们了解到,他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一直跟其爷爷生活,再加之身体过于肥胖,也很少和别的小朋友玩耍,基本都是独来独往的。导致成绩很差,他也就更不爱说话了。了解到这些后,我着手思考怎么才能让他说话,怎么才能打开他的心结。想到了李镇西老师班上的万同,万同语文考试第一次也只老17分。最后在李老师的帮助下,不也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军人吗?所以,我也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一旦放弃,对于我来说只是少了一个及格学生,而对于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就是毁了他一生。我再次翻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想从李老师的成功案例中找到能救这个孩子的方法。最后“万同”的成功,让我燃起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我第一步,是去家访,想从家里找到突破口,记得那天天下着雨,路比湿滑,走时没带伞。他住在离镇上大概8公里的地方,我也没开车,想走路去,到他家时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正爬在屋檐下用小木棒掏着什么,当我走到他面前时他才发现我,这孩子抬头一脸呆笑的望着我,还是不说话,这个时候,只有我打破局面,我也学着他样弯下身子,看刚才他所掏的地方,看到地点小洞傍边有只小虫子,一群蚂蚁正赶着来享受美餐。为了和他说话,我问王某某,这是你捉来的虫子吗?他试了试,回答了我。这是我和他说的第一句话,有了第一句,也就有了第二问,随之,我问了他家里多少人?爹妈在哪里打工?多久回来一次,现在家里还有哪些人一起生活?这些问题全是和孩子家里有关的,自然他也就和我熟识了起来,也一一地回答我。从交谈中,我得知了王某某出生爸爸妈妈都在外打工,而自己一直跟着爷爷一起生活,爷爷以前是个村主任,比较执拗和强势,也经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和他交谈,所以王某某就一直不爱说话,由于性格孤僻,小学也就一个人单独坐在角落里,成绩非常差,考试就只有十来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交谈,后来的工作就变得容易得多了,我准备在后边的学习过程中都对某某单独的目标和措施。给他的第一个任务不是考多少分,做多少作业,而是每天来办公室帮我抱作来本去发,帮我拿茶杯,或是教室里没粉笔了,叫他帮我去拿,或是我教材忘拿了,让他去我办公室帮我拿教材(其实很多时候是故意的)。目的是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在意,让他感受到,他不是一无事处的。给他第二个任务是,平时的作业其他孩子需要做,读等,他只需要抄写我给他规定的生字(比较少的任务,也非常容易完成的),他每次都能够比较容易的完成。第三个任务是,每天读一首绝句(只读不背),要求他把声音放最大就过关。这样经过了五六个周,奇迹出现了,王某某的字越写越规范了,平时不说话的,现在也要说话了,也要和同学聊天了。记得第一次学月考试,成绩出来以后,一群孩子跑到我办公室看成绩,但这群孩子并不是看自己成绩,是叫我把王某某的成绩告诉他们,这次他考了75分(120总分)。这时看成绩的孩子们不淡定的,都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盯着王某某的试卷使劲瞧,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很是奇怪,便问了他们,他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老师你不知道王某某是我们小学同学,他小学考试的时候试卷上永远只写4个字。我问他们:哪4个字?孩子们告诉我,他只会在每道题写“我不知道”,所以考试基本是0分。后来这个孩子也越来越开朗,语文成绩也一次比一次高,最高的时候考到了90以上。其他老师平时开玩笑地说,这个孩子只学语文。其实我们遇到了孩子差生很多,但大部分差生,我们用爱是能感化的。

除了用爱感化问题学生外,爱还能救助孩子。那是一个优生的故事,我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李某某。平时成绩年级上一般10名左右,爱学习,爱劳动,对人很有礼貌,一般老师心目中的乖宝宝。就这么个孩子,如果我们不用心去观察,去感知,也许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这么被断送了。那是一次新学期开学,我为了了解孩子们的心里状态,要求每位孩子给我写一封信,而信的要求是:必须说心里话。当我看到这位优秀孩子的信后,我惊呆了,因为这孩子在信中给我说了一句话:“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也不想考学校了”。当时我很是觉得奇怪,这个基本稳上省重的孩子,怎么就不想读书呢?我立马找来了这个孩子,当时,办公室就我一个人,他进来以后,我刚一开口问他怎么回事,他立马泪水就在眼睛里转。我轻声地问他,你能告诉老师,给老师诉诉苦吗?他没说话,但现在已经不在是流泪,而是泪如雨下了。接着他边哭边说,老师,我不想活了,我想自杀。这爆炸性的信息,让我吃惊不小,但这时我也没急着问他情况,而只是递过去一张纸巾,让他好好地发泄完心中的委屈,他足足哭了差不多一节课,等他发泄完后,我才开口问他。

我:你为什么一下子说出这样的话,你愿意告诉老师原因吗?

李某某:带着抽噎的语调说,老师,我想和我爸爸妈妈断绝关系

其实,从外人看来,这孩子应该是班上最幸福的了,家庭完整,父母关系融洽,平时他父母算是班上所有父母中最关心的了,虽然在外打工,但会每周打来电话询问孩子情况。而且据我所知,李爸李妈对孩子也非常好,回来后,孩子吃的,要买最好的,孩子穿的也是买最好。而现在孩子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让我非常意外

我:据我所知,你是班上所有孩子中最幸福的了,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李某某这时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原本我们看到的幸福,而这孩子看来恰恰是他的困绕,孩子已经半年不接父母电话,也不叫父母了,起因是暑期孩子去父母打工的地方玩,刚好爸爸过生日,当天爸爸叫了朋友些一起去唱歌,同时这个孩子也去了,唱完爸爸结账时,李某某就在傍边,当时共消费了5000元,而孩子很不高兴,说父母乱用钱,铺张浪费,有这5000元来唱歌,为什么不用这钱拿回家给家里的爷爷奶奶补贴家用(孩子在家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也还在找钱养家)。我充分了解情况后,认真开导,最后,这孩子和父母关系和好,还考上了省重高中。

这么多年来,我所接触的这类学生也不算很少,虽然问题表征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家庭环境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残缺,内心深处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结”。如同面对刺猬,粗暴打扰的最后是互生敌意两败俱伤;温柔触摸的结果才能相互沟通友好相处。在我看来,这与教育的原理应该有相通之处吧。

正如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是教育者的我们,都有责任让自己多一点耐心和关爱,探索尝试更“艺术”的教育方式,尽力去改变更多的“万同”!

这,也是一种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