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与秦始皇哪个修建更早(被湮灭的秦朝历史)
大秦帝国的崛起是从秦孝公以后连出七世有作为的君主,最终赢得了统一中国的战争,缔造了无数让后人万世景仰的伟业。如雄踞北方的万里长城、灌溉关中沃野的郑国渠、纵横全国的大秦直道,以及位于四川盆地的都江堰。但是令人费解的是,长城、郑国渠、秦直道的修建在秦史的古籍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唯有蜀地的都江堰却在秦史中不见片纸,而同样名垂后世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建造却记载得特别详细。都江堰的修建为什么变得神秘呢?都江堰真的是秦朝的李冰父子修建的还是在秦入蜀之前已修好?我们通过历史留下的只言片语,透过以讹传讹的迷雾,来揭开这都江堰修建的迷团。
一、 从工程方面分析,都江堰不会是秦李冰修建的
我们先抛开历史,实地测量一下都江堰的工程量。都江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光是挖掘郫湔二江的土石方量就需要1200万方左右。即便用现代工程技术来施工,投入100辆三峡大坝施工中所使用的那种超级大卡车,也得用二年多时间才能完成。那么以秦时的科技水平,即便是动用十万成年男人,十年时间也完成不了(这还是没有考虑汛期不能施工的因素)。这么大的工程量、征召了这么多的劳工,耗费了如此长的时间,还造福了整个蜀地人民的工程为什么秦史没有记载?而与此类似的工程——郑国渠为什么会被大书特书?
假如都江堰是李冰修建的,那么当时四川盆地应受水灾之患,断没有都江堰修成之后的鱼米之乡的财力供给。征召这么多劳工,如何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工具的供给问题?要知道当时郑渠尚未修建,且秦需要强大的兵力应对七国,不可能自秦其他地方调粮支援。李冰是从哪弄来的粮食和财力来完成这么大的工程?而当时蜀地刚被强秦所灭,且经历过多次反叛,秦统治者曾为此三立三杀蜀侯。李冰到任的主要任务应当是休养生息,保持蜀地的安定,作为秦对七国征战稳定的大后方,秦昭襄王怎么会允许他上马这么大的工程,带来可能的蜀地动乱呢?
二、从史书记载分析,都江堰也不可能是秦李冰修建的
我们再回到史书上来,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李冰被任命蜀国郡守,在其到任前六十年,秦灭蜀国。在公元前246年,韩国派来的间谍郑国募集民工十万余人开始建郑渠,历时十余年方成。透过这两段记述,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都江堰真是李冰修建的,会出现四个方面的矛盾无法解释。一是川蜀虽亡,但反叛不断,且在秦入蜀之前巴蜀之间战争不断。经历过多年战乱的蜀地人口不会有十万人以上的青壮劳力可以被征召来修建都江堰;二是郑国渠的开建与李冰到任蜀郡相重合,秦王怎么会允许同时上马两个大型水利工程。要知道仅郑国渠的修建就让强秦动用了几乎所有青壮年劳力,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从而无力对山东诸国用兵;三是假若李冰修建了都江堰,应当算是水利专家了。秦王怎么会冒险用韩国的奸细郑国来修本国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不用更受信任的李冰?四是修建郑国渠是解决秦国根本之地--关中的农田灌溉问题。蜀国作为刚刚被征服且屡屡反叛的郡地,秦王怎么会在没有彻底安定之前,匆忙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去修建都江堰这样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要知道当时秦可是在七国的环视之下,军事压力极大。
三、 即便是正史,也没有明确都江堰是秦李冰修建的
都江堰是李冰修建的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河渠书》所记"于蜀,蜀守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这个蜀守冰是李冰吗?司马迁没有明确。更没有明确说明的是离堆和沫水是不是指都江堰的离堆和岷江。要知道,在蜀地四川有多个地方都称为离堆,沫水更多的是指今天的大渡河,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沫水即大渡河 ,俗名铜河 ,水势湍急,在与泯江合流处,曾几次改道。"大渡河与岷江会合的地方在四川乐山,此处的乌尤山也叫离堆。这样《史记》记载的蜀守冰可能修建的就不是青城山附近的都江堰了。
我们再来看这个"守"字,其本意是官吏的职责。在秦时确实是郡的长官名,但在春秋时,守更多的是取其本意,即指当地的国君。如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即《史记》中的这段文字的"守"是否指郡守,应当待考证。
在正史中,李冰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东汉的《汉书·沟洫志》中,但明显看出班固照抄了司马迁的记叙,唯在"冰"字之前加了"李"字 "蜀守李冰凿离堆"。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又提到李冰,首次明确了蜀守是指秦国的蜀地的郡守。"秦昭王遣李冰为蜀郡太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以后诸史均是在《史记》基础上,对都江堰是李冰所建进行想象性地补充修补,不应具备证明价值。
我们再回到秦史,强大的秦国是十分重视有功之臣的,秦灭蜀后的所有秦王与修都江堰都无法联系起来,因为没有史书记载此事,更无李冰是秦国臣子的记载。为秦立下如此大功的李冰没有被赏赐,还不如奸细郑国一般被史书记载很不正常。而支持上马如此大工程的秦王也不屑于将这一功绩记在自己名下是不可能的。
综上,正史中关于都江堰的修建没有正面详细的记载,甚至对于正否存在李冰这个人也需要考证。但它从另一方面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都江堰应当不是在秦时修建的。
四、 其他史实的记述,可以证实都江堰修建于秦入蜀之前。
《战国策·秦策一》中《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对蜀地是这么描述的:"蜀有桀纣之乱,其国富饶,得其布帛金银,足给军用。水道通于楚……"。《史记·张仪列传》借司马错之口,对蜀地是这么说的:"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可以说明,在秦入蜀之前,蜀地本身就是沃野。此时都江堰应当修成。
《华阳国志•蜀志》:"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读史方舆纪要》:"(金堂)县东二十里,两山拱峙,河流其中,相传望帝鳖灵所凿" 《蜀王本纪》: "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这些外史虽然在《史记》之后,但对都江堰的修造均明确认为是古蜀国修建的。古蜀国也完全有能力修建都江堰。如果都江堰是古蜀国修建的,那么其修建时间可以不受史书限制而可以拉长至几十年,其次,作为一个国家,上马大型水利工程,也可以理解。而《尚书·禹贡》最早记载了离堆和二江,而该书编成的年代一般认为是战国初或中晚期。而秦灭蜀是在战国晚期,也可以证实都江堰修建于秦灭蜀之前。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史实。即秦缺乏技术人才,长期外聘,尤其缺少文化技术方面人才。商鞅变法时,为了使"法治"教育能够贯彻执行"吾教令: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取消了专业教师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对旧文化一概削除,主张加强农战教育。这么一个重视战争的国家突然出一个水利工程的奇才,不太可能。而如果是鳖灵修建却比较符合常理,史书记载鳖灵来自于楚国,当时楚国治水技术很高,鳖灵有治水技术的可能。且治水的先祖大禹本就生于蜀地,当时古蜀国的治水技术应当处于让秦望尘莫及的位置。
五、 即便是考古发现,也不支持都江堰修建于秦入蜀之后
都江堰地区考古发现,支持李冰建堰的共有"二王庙"、1974年,在都江堰外江河道的淤泥当中,挖出的一尊高约3米的石人雕像和1975年1月,都江堰渠首扩建外江闸护滩时出土的一尊无头石像三处证据。仿佛都江堰就是秦入蜀之后的李冰所建,细思这三个考古发现都在证实都江堰是古蜀时所建,非李冰所为。
先来看"二王庙",供奉的是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李冰被认定为郡守,其子在正史中没有记载,怎么敢妄自称王。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尊卑礼仪极为重视,即便是民间以王待之也是不可以的,何况父子同列被供奉,更是不被允许的,可以说父子在同一位置享受供奉仅此一例。而如果我们从"二王庙"系供奉的是古蜀信奉神"二郎神"来理解则顺畅得多。一是有三星堆出土的三眼巨人像为佐证;二是二王庙原是古蜀所建供奉,名称来自于二郎神,秦入蜀时,被毁掉,东汉为尊汉文化而立李冰,但其庙名称为当地口口相传。只好为李冰创造了一个叫李二郎的儿子。细思李二郎的故事或是过于神话,或是过于牵强。
再看两个石像。据考证,这两个石像是东汉灵帝朝都江堰两名水官刻造的,当时一共刻造了三个石人,用于测量水位。1974年的石像被认定为是李冰,因为石像衣襟中间和左右袖上有隶书铭文三行:"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建宁元年(公元168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治水万世焉。"仿佛明证无疑。细思则不对。古人怎么会把已入庙为神的李冰立在水中测量水位之用呢?这可是大不敬啊!而对于铭文的解释,班固早已给了回答。1975年的石像被认定是李冰的儿子,更是牵强之极。李二郎根本就是一个臆造出来的人物,不见于任何历史文献,甚至在县志中也没有发现。只在《灌县志》,有一段话:"李二郎史佚其事,名字无证,性喜猎",至于该县志何时修录入这句话,则待考证。但作为一个修建都江堰的有功之臣,只给了个"性喜猎"的评价则很耐人寻味。
六、 拨开历史迷雾,大胆论证都江堰应建成于秦入蜀之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历史的迷雾,还原都江堰真正的修建历史。即都江堰应开建于古蜀国的杜宇帝时期,他委派楚国来的鳖灵主持开凿玉垒山,修建都江堰。后杜宇帝禅让位于鳖灵,都江堰得以继续修建维护,历经几代帝王而建成,并给蜀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其民富足、国富强,得以同时与两个国家开战,而维持强势地位,东与巴,北与秦。特别是在对强秦作战,当时还取得一定的优势。逼得秦王见蜀王时献一斛金,而蜀王回礼一盒土。司马错取得与张仪论战的胜利后,秦贪图蜀地富足,欲将其做为战略大后方,借巴蜀相战之机得以入蜀,并取得蜀地。后蜀地经历了三立三叛之乱,历史文化被几乎完全毁灭。由于蜀地富足,秦之贵族争相迁入蜀郡,虽使蜀地安定,但也完全毁灭了古蜀国的文化痕迹。
司马迁曾入蜀地,对于都江堰的修建,可能是由于语言的原因,将"鳖灵"误听为"冰"而记入史书。后世史家,由于汉人固有的尊汉轻夷思想存在,不会也不能承认都江堰系外夷所建,臆想杜撰。先是将"冰"加上姓氏,后是将"守"认定为郡守,于是李冰建都江堰的文字记载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直到把传说的蜀地之神"二郎神"认定为李冰的儿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