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怎么崛起(快手遭遇成长瓶颈)

直播服务持续萎靡,电商业务大而不强,广告业务高增长或难持续,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快手怎么崛起?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快手怎么崛起(快手遭遇成长瓶颈)

快手怎么崛起

直播服务持续萎靡,电商业务大而不强,广告业务高增长或难持续。

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W(1024.HK)实现营业收入566.51亿元,同比增长39.30%;实现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45.11亿元,同比增长100.30%。从数据角度来看,快手的财务数据并不乐观。

就在快手发布业绩公告后,多家研究机构纷纷下调其目标价格,华兴证券(香港)将其目标价由184元调至165元,广发证券将其目标价由210元调至122.14元,东方证券将其目标价由139.04元调至108.70元。

不过,快手的经营数据出现了些许好转。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及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別为3.20亿人、5.73亿人,同比增速由2021年第二季度的11.90%与6.70%加速提升至17.90%与19.50%。

另外,快手应用的日活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也保持稳定的增长,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分别为88.90分钟、99.30分钟、106.90分钟、119.10分钟。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活跃用户数量与日均使用时长双增长意味着其具有极强的“变现”潜力与“成长性”,但前提是这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不幸的是,快手的“成长性”存在些许问题。

用户增长放缓

2020年第三季度末,快手应用平均月活跃用户为4.83亿人,而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单季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4.76亿人、5.20亿人、5.06亿人、5.73亿人。

活跃用户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快手在内容扩展方面持续发力,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推出26天不间断的官方直播系列,成功吸引超过15亿人次观看;同时,快手还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官方直播及短视频平台,相较直播推出前,4月底的体育垂直类直播观看人数增长超过200%;第二季度,快手推出蓝海计划,截至2021年6月30日,合作的公会数量同比增长近400%;第三季度,快手作为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的中国短视频及视频点播合作伙伴,截至2021年8月,快手应用上奥运相关的内容视频总播放量达到730亿次,应用内总互动人次达到60亿。

对于内容端的扩充,除了在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方面有所体现之外,也同样反映在应用程序的下载量方面。据第三方APP监控平台七麦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应用在IOS-iPhone端下载量出现了三次十分明显的峰值,分别为2月13日、5月15日、8月28日,与内容的扩展时间点大体一致,总下载量为2666.99万次,而2020年同期为2556.12万次。

作为快手应用最大的竞争对手,2020年前三季度,抖音应用在IOS-iPhone端的下载量为3901.51万次,2021年前三季度增至5309.29万次。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在内容端持续发力,仅为其在IOS-iPhone端带来100余万的增量,其下载量与抖音的差距正在扩大,如此程度的投入产出比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从费用层面来看,为了获取用户的增长,快手付出了“巨大”代价。

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销售费用分别为98.65亿元、266.15亿元、339.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1.46%、169.79%、71.16%,而营业总收入增速仅分别为92.70%、50.24%、39.27%。

2021年尚未结束,快手的销售费用就已经远超任何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如果未来快手缩减销售费用,其月活跃用户是否能够保持增长就值得商榷了。

直播业务萎靡

除了用户增长放缓,快手三大核心业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直播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186.15亿元,314.42亿元、332.09亿元、221.68亿元,占比分别为91.70%、80.37%、56.50%、39.19%,同比分别增长134.18%、68.91%、5.62%、-12.41%。

从数据角度来看,2020年,快手直播服务业务就已经出现了收入增速放缓的问题,而2021年更是同比下降。从分季度的角度更为直观,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直播服务单季度收入分别为78.99亿元、72.50亿元、71.93亿元、77.24亿元。

结合上文数据可以看出,2021年,即便快手在内容端不遗余力的扩展,其直播服务业务收入也未恢复至2020年年末的水平。

不仅如此,收入增速下滑也是整个直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作为游戏直播行业的头部企业,虎牙直播(HUYA.N)现场直播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79.53%、29.28%、1.02%,斗鱼直播(DOYU.O)现场直播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10.26%、33.77%、-6.75%。

更为严峻的是,2021年,快手应用的付费用户数量也在持续走低。2019-2020年,快手直播年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分别为4890万人、5760万人,每月直播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分别为53.60元、48元;而2020年第四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快手直播单季度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分别为5080万、5240万、4450万、4610万;月直播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分别为52.80元、46.10元、53.90元、55.90元。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快手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就开始步入下行通道,2021年第一季度该数据有所反弹,但依然无法改变下行的趋势。

另外,虽然月直播付费用户平均收入逆市增长,但从直播服务业务收入的角度来看,依然无法对冲掉付费用户数量下降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电商大而不强

相比直播业务的萎靡,以电商为主的其他服务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其他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2.60亿元、37.12亿元、50.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0.84%、1330.59%、149.60%。同期,拼多多收入增速分别为129.74%、97.37%、102.52%,京东集团-SW分别为24.86%、29.28%、29.57%。

虽然快手的电商业务刚刚起步,且收入规模显著低于传统电商企业,但其收入增速却着实迅猛,似乎极具成长潜力;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快手的电商业务明显“大而不强”。

2020年,快手电商业务交易总额3811.68亿元,收入金额为37.12亿元,其货币化率分别为0.97%。而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快手电商业务单季度交易总额分别为1185.59亿元、1453.98亿元、1757.87亿元,收入金额分别约为12.11亿元、19.83亿元、18.60亿元,其货币化率分别为1.02%、1.36%、1.06%。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021年第二季度,快手电商业务货币化率一度增至1.36%,但仅维持了一个季度就回落至1%的水平。

而据光大证券研报数据,2018-2020年,拼多多货币化率分别为3.70%、3%、3.20%,京东集团-SW分别为3.60%、3.40%、3.60%,阿里巴巴-SW(9988.HK)分别为4.40%、5.60%、6.60%。

很明显,尽管快手电商业务的交易总额不断走高,但其货币化率却长期徘徊在低位,且明显低于传统电商企业。

快手电商业务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快手小店与第三方电商平台模式。具体而言,快手小店是指快手提供类似于传统电商的产品和服务,第三方电商平台模式则是指用户可以在直播、短视频或用户资料页面中点击主播及短视频创作者提供的链接,访问第三方电商平台的产品和服务。

2021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快手小店模式下的电商交易额占电商交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85%、90.70%、90%,而上年同期仅分别为53%、66.40%、71.40%。

快手小店作为快手电商业务的闭环模式,对电商交易总额的贡献率持续提升,意味着快手电商业务越来越趋向于传统电商,从这个角度来看,更加反衬了快手电商业务货币化率的低下。

广告业务崛起?

从收入结构角度来看,近年来,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增长最为迅猛,该业务主要包括广告服务及快手粉条。广告服务是指凭借平台大量且多元化内容及人工智能技术,将广告准确推送给目标人群;快手粉条则是指客户支付相应的费用,快手应用在指定的时间内向目标客户推广其短视频或者直播。

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74.19亿元、218.55亿元、294.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53%、194.60%、120.55%,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96%、37.18%、51.95%。

从数据角度来看,线上营销业务不仅保持了不错的增速,且2021年的收入规模超过直播服务业务,成为快手的第一大业务。

不过,腾讯控股(0700.HK)网络广告业务同期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7.73%、20.32%、16.54%,爱奇艺(IQ.O)分别为-11.34%、-17.51%、19.82%。很明显,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广告业务已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那么快手线上营销业务的高速增长又能维持多久呢?

针对上述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向上市公司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公司未进行回复。

本文源自证券市场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