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阔与子同悦(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死生契阔与子同悦(死生契阔与子成说)(1)

做中学教师的文友佘老师,一大早就收到一条学生家长发来的简讯:

佘老师,替嫣嫣明天下午跟您请假,送完我公公入土第二天早上,我婆婆又因病急火攻心逝世,接嫣嫣回来送她奶奶最后一程。

我们可以脑补一下佘老师看到这条消息时的惊愕和难过。

不知这对隔日即双双同赴人生最后之约的二位老人,平日里积攒下了多少情深往事,单是这一条简讯,已足以让我满怀感伤。

不过,心里同时还莫名升起一种可能不被很多人理解的羡慕。

想起一句话:生同衾,死同穴。

相信这是所有相爱的人,爱到情浓意切不想离分时的愿望。

等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这种念头就会更加强烈。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死生契阔与子同悦(死生契阔与子成说)(2)

能与相伴了一生的人,共赴一场有去无回的单程旅行,是一种带着无限伤感的终极浪漫,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绝世情缘。

最近在追剧《人世间》,大结局又赚了我不少眼泪。

开篇时一家人的分别戏,就惹得我眼泪汪汪,后续的几场生离死别,更是抓心的厉害。

老戏骨萨日娜饰演的母亲,握着同样是老戏骨的丁勇岱饰演的父亲的手,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一起去了那个再也没有分离和苦痛的世界。

在那个特殊年代,周家人生活中的经历,有些是今天的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有些却是我们无法想象更无法理解的。

除了缺吃少穿的物质匮乏,还有不得已的聚少离多。也许这些都算不上是那个年代里最苦的经历,特殊历史时期造成的人生艰难境遇才是最令人苦不堪言的磨难。

像众多中国传统家庭里的父母一样,《人世间》里的周家老夫妻,活成了儿女们心中做人做事的样板。

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

最近几年,父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年近8旬的老母亲照顾起父亲来,也是越来越力不从心。

前几天,母亲闲来无事,和我一起坐在饭桌旁聊起她买的保健药。聊着聊着,母亲突然话题一转,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不管好孬,她都会尽力照顾好父亲,但是希望父亲走的时候,能带着母亲,她想和父亲一起离开。

母亲说,和父亲结婚快六十年了,早已习惯了和父亲一起的生活。母亲还说,无法想象没有父亲的日子她该怎么过。

母亲的话很扎心,也让我把想批评她无节制买养生保健药的念头又一次打消。

昨天母亲又问我:人走的时候,自己会不会知道。

母亲也许不知道,对于生死这么沉重的生命功课,我怎么能回答得出。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安慰母亲,也不知道母亲想要什么样的答案,只好迅速岔开话题。

我想,和很多人一样,母亲对生命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是本能的,也是纯粹和朴素的。

所以,母亲除了向佛祖、菩萨与众神明寻求庇护外,还把自己和父亲的身家性命寄托在五花八门的保健药品上。

无论宗教还是药物,对于母亲,都是精神寄托,也是母亲紧紧抓在手里的救命稻草,更是母亲在心里竖起来的一堵高墙。

有了这些,母亲心中就有了希望。

母亲希望可以用这堵高墙,将死神挡在墙的另一边。

母亲的行为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将不得不直面生死这个命题。

或许我可以在宗教和哲学里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死生契阔与子同悦(死生契阔与子成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