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字怎么来的(字从哪里来)
有人说人生就一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
其实在汉字的衍生发展中,也是这样一个问题,“汉字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信息化时代,有很多的网络用语,完全抽离了字面意思。代表着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既能意会,又能言传。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有点像教科书。从汉字的起源到汉字的变化,以及今天当下我们使用的汉字,分析了个明明白白。
有些汉字变化不大,从古至今,形状相同,但是意思已经不同。也有的汉字形状几乎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
记得文化运动时,有学家提出,要更换汉字,因为汉字太难了,现在看来,这种提议确实匪夷所思。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
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5000年来的历史演变,从汉字上就可以看出很多端倪。
在全世界都在用字母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还在用表意字。就因为汉字有它的超语言功能。我们的诗歌,最能体现汉字的美学,博大精深。
书中分析了几个汉字,比如“人”。
左右支撑,互为依靠,一个人,靠自己是不行的,要懂得借力,懂得帮助别人。
最初的人,祖先们参照了人的基本形态,没有像现在这么爽朗和直立。而是有点驼背,有点弯腰。那时候人类的生活物质条件有限,人均寿命偏低,很多人为了节省力气,养成了弯腰走路的习惯。
直到在汉代的隶书中,才出现了“人”这样的字形,除了人类群体文化的提高之外,物质条件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参照。
汉字的文化,包罗万象。
不仅有推演,也有故事。
有研究学家表明,近5000年的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根基还在,我们的民族魂还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
通过汉字,我们也总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开解。
比如说“忍”,人们总会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就是心在滴血。即形象又丰富。
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授,李守奎老师主编的,除了有书籍,相关内容还在其他平台播出。这本书也是作者研究的成果“汉字释解的理论建构与汉字文化的普及”,书中再讲每一个汉字的时候,都配了汉字的演变图史。
当我们看到“亦”这个字,曾经代表“腋”的时候,忽然就明白了,造字的神奇之处。最初我们从象形字到形声字,会意字,中间有历史也有人文,更多的是祖先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汉子也是一种艺术,是人文的艺术。
56个民族,共同使用汉子,共同使用普通话,这样我们的文化更加强大。
有时候,同样的语言,因为地域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方言,但是只要写出的汉字都是一样的,就感觉亲如一家,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说解文字一百五十讲》为我补上了汉字学习的重要一课,尤其是成年后阅读这本书,和在课堂上听讲也是不同的感觉,身上有了生活的痕迹,对自己的文字也怀有不同的感情。
从此,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更深了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