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和礼节(清明节上坟为啥要烧纸)

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小长假了,很多人会选择在清明节上坟,祭祀先人。上坟的时候,烧纸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那么,为什么上坟一定要烧纸?没有纸张的时候,古人是如何上坟的?

关于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和礼节(清明节上坟为啥要烧纸)(1)

(介子推和母亲雕塑)

首先,我们说下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清明节)

上面的故事,算是清明节来历的一个传说。其实,清明节气一到,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在人们准备春耕的时候,期盼有个好收成,所以祭祖,也就是上坟。

如今,很多人上坟的时候,一定要烧纸。为啥烧纸呢?很多人认为,地下也如人间,同样要花钱。子女们祭祀的时候,烧纸就如同给先人送钱一样。究竟在地下的先人是否能花到这些钱,很多人也是心知肚明。其实,上坟烧纸这种习俗有很多传说故事。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已经有了纸张的雏形。当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养蚕抽丝织绸,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

后来,东汉蔡伦经过研究后,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造出了纸张。 因为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所以中国的开始普遍使用纸张来书写。

关于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和礼节(清明节上坟为啥要烧纸)(2)

(造纸术)

最开始,纸张只是用来书写,后来赋予了更多功能。

民间传说,上坟烧纸钱的习俗源自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之徒尤秀才。据称,尤秀才先假装重病死去,再让其妻告诉所有邻居,若将纸张剪成铜钱形状焚烧,贿赂神祇,死者即可复活。邻居都不相信,后来尤妻一烧,尤果然立刻复活。于是烧纸立刻成为最畅销的产品,人们争相效仿。

这应该是上坟烧纸的一个传说,不过都被认为是乡野传说。最开始记录上坟烧纸的文献是在唐代。据唐代《封氏闻见记》记载,古代埋圭、壁、币、帛祭祀鬼神,汉代埋宝钱陪葬;从魏晋开始用纸钱送葬,烧纸钱则始于唐朝。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开始盛行烧纸钱送葬。

还有学者认为,上坟盛行烧纸的习俗发生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年代差不多,堆测烧纸钱也有可能是受到印度或中亚习俗的影响。印度或中亚人认为,可以用火将祭品传递给鬼神,如婆罗门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传递物品的能力。

关于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和礼节(清明节上坟为啥要烧纸)(3)

(祭祀)

那么,没有纸张时候的古人,如何在清明节上坟呢? 根据资料记载,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那时,人们在清明节上坟,主要是祭拜和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和先人。研究文字的起源也会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

不过,从魏晋开始,送葬开始烧纸钱,唐朝时候上坟烧纸钱开始盛行,一直影响到今天。

清明节,原来就是祭祀,后来又融入了很多娱乐活动。根据资料记载,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如今,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踏青的习俗。【参考资料:《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中国人的宗教和崇拜》、《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国网---造纸术》 】(作者:每日汉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