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杀马蜂窝(捅马蜂窝捉水鸟)

文/范振江

猴子杀马蜂窝(捅马蜂窝捉水鸟)(1)

捉水鸟

我上中小学的时候,宁大附中东侧,西花园西侧建有一个跑道呈南北向的机场,也称老飞机场。

据史料记载,这个机场始建于民国时期,是宁夏省主席马鸿逵组织修建的。

解放后,又进行了扩建,拓展延伸了跑道,建起了一座二层红砖航站楼,四周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机场原是一片沼泽地,采取“围湖填土”的方式建了起来。

那时,十天半月也起落不了一架飞机,诺大的机场冷冷清清。这里就成了水鸟的天堂,水鸟的种类起码有十几种。

一到夏秋两季,我和同学经常偷偷地翻过机场铁丝网,到跑道四周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扑捉水鸟。

由于缺乏有效的捕捉工具,大型水鸟如绿头鸭,贼机灵的水鸡,我是从未捕获过。

我和同学把捕捉的对象放在了贪吃、贪玩的小型水鸟身上。

首先要制做捕捉工具“铁夹子”。铁夹子上设有“机关”,“机关”与饲喂器相连,饲喂器里撒些小米或虫子 。

贪吃的水鸟一旦觅食,触动了机关,铁夹子就会迅速合拢,将水鸟夹住。

其次是为水鸟准备食物。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诱食有死活之分,死食就是小米、碎米之类,也能用,但效果不好。最好的就是一种藏身地下、粉白色的虫子。

这种虫子水鸟最爱吃,而且生命力强,放在饲喂器里,它会长时间的蠕动,以引起水鸟的注意且勾起它们的摄食欲望。

我们会趴在地下,寻找藏有虫子的小洞。然后折下一叶嫩草,慢慢插入洞中。

之后,就是静静的观察,一旦发现草叶有动静,就迅速将草叶从洞中抽出,运气好的话,草叶上会趴有两三只贪吃的虫子。

下午上课前,我们偷偷地翻过铁丝网,潜行到机场四周的沼泽地和芦苇丛中,将十几个捕鸟的夹子放置在水鸟经常出没的地方。

然后,就若无其事的回到学校、上课去了。

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课堂上心早已飞到了沼泽地。

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飞一般冲出课堂,翻过附中东侧的围墙,钻过机场铁丝网,趟过沼泽地,越过芦苇丛,一头扎进“埋伏”地,点验“伏击”成果。

运气好的话,一次能捕获好几只;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要么铁夹子纹丝不动,颗粒无收。要么,铁夹子不翼而飞,我们估计是被机场看护者或其他也有此嗜好的“先生”没收了。

现在想来,这种行为极为残忍。捕获的水鸟非死既伤,血淋淋的。

人恶的一面,包括随意向自然索取,随意扼杀其他生命之类的不好的东西,自觉不自觉贯穿到我的行动中。

人的一生实际上也是抑恶扬善、自我更新的一生。

当你发现生命中有意义的东西越来越多时,你也会愈加强烈的感到留给你的时间越来越少。

猴子杀马蜂窝(捅马蜂窝捉水鸟)(2)

捉“大绿斗”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它的学名,只知道它是蜻蜓的一种,但体形要比一般的蜻蜓大两、三倍。

它的身子肉嘟嘟的,呈碧绿色,透着琥珀似得光泽;尾巴黑白相杂,尖处有一对犬牙状的黑钩;两对翅膀边沿发黑,透明的翅翼里有褐色的网状脉络;头部楞角分明,一对复眼光亮润泽。

之所以称其为“大绿斗”,也许是它身穿绿衣、体格健壮、像貌堂堂的缘故吧。

“大绿斗”们喜欢出双入对地活动,公的爬在母的背上,东游西逛,像有说不完情话的恋人。

夏、秋季节的水塘、湖泊、小溪,就成了它们活动的乐园。飞累了就落在安静的水草、飘浮的荷叶上面打磕睡。

这时,捕捉行动就可以开始了。

要脱光衣服慢慢地下到水里,小心翼翼地朝目标靠近,进入捕捉范围后,屏住呼吸,双手象饿虎扑食般将蜻蜓按入水中。

但这种方法成功的机率很小,往往你要进行最后一击时,蜻蜓夫妇就会不紧不慢地起飞,挑战性地在你头顶盘旋几圈,就悠闲的跟你拜拜了。

当然,如果你有一个三、四米长的捕捉网,用以延长射程,结果就另当别论了。

倒霉的大绿斗被捕了,但游戏并没有结束,好玩得还在后面。

以被俘虏的蜻蜓为诱饵,以它们对爱情的狂热追求为陷阱,可以捉得更多的“猎物”。

通常的方法是在母的肚子上栓一细线,线长二、三米,末端系在小木棍上。在大绿斗出没的湖、沟、渠边,手舞木棍,让母蜻蜓翩翩起舞。

公的一旦发现目标便会无所顾忌地扑向母蜻蜓,爬到它的背上谈情说爱。这时把木棍放在地上,就可将其收入囊中。如法炮制,收获颇多。

这种玩法对“大绿斗”来说显得有些残酷,但对于在那个物质、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年代的孩子们来说,捉“大绿斗”是人与自然同嘻共乐的和谐画卷,这种游戏使孩子们认识到大自然中有乐趣、大自然有美好。

这些年我经常到野外垂钓,往来于湖泊、沟渠之间,但再见“大绿斗”变得很难,偶尔谋面也是形单影只,着实可怜。

是我们小时候太玩皮把它们逮“伤”了,还是另有原因,我不得而知。

猴子杀马蜂窝(捅马蜂窝捉水鸟)(3)

捅马蜂窝

儿时,时间有的是,但是现成的玩具几乎没有,要么因陋就简自己制做,要么就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玩个忘乎所以、天昏地暗。

不像现在的小儿,时间不是老师的就是爹妈的,玩的玩意都是工厂制做的现成货,毫无生机和野趣可言。

捅马蜂窝就是一项既刺激又有趣的游戏。

在房檐下筑巢的马蜂,窝小不说,与人相处惯了,“战斗”意识也淡化了。再加上捅了以后,人刺溜一下就能躲进屋里,缺乏刺激,象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

野外的马蜂蛮劲十足,飞起来嗡嗡的。

它们就如同武装到牙齿的战士,一旦外敌入侵,就会一无反顾地冲锋、冲锋,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它们从不学兵书战法,不懂得迂回、埋伏、避让,当它们刺中敌人之时也就是自己生命终结之日。

它们才是真正的士兵,逃跑、投降、妥协,凡是有悖英雄称号的词汇,早已从它们的词典中删除。

与马蜂作战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小丫头、小白脸只能打打沙包、跳跳皮筋、玩玩过家家之类的游戏,为我们这些儿时英雄所不齿。

野外蜂巢大都筑在废弃的屋檐下、墙洞里。柴禾垛和汲汲草丛中也有。

捅马蜂窝最好穿长衣长裤,手持三尺来长木棍,撅起屁股,蹑手蹑脚,瞅准目标,捅了就跑。

但不幸往往更多地降临在我们头上,既便是比兔子跑得还快,也难逃愤怒野蜂的攻击。野蜂好象深谙蛇打七寸的道理,屁股上的毒刺十有八九都蛰在人的脸上、头上,滋味不好受不说,脑袋整个变了形,肿得就象猪八戒,谁见谁害怕。

肿胀的脸还得赶快整治,挤毒刺、抹蒜汁、冰水镇,不然十天半月也好不了。

在战争中学会战争,通过与马蜂的多次较量,逐步悟出了一些道道:在时间选择上早晚两头比大中午安全,在气象选择上刮风天比无风天安全。早晚两头野蜂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可趁机攻之。刮风天要站在上风口,蜂巢落地,人的气味随风而去,野蜂功击无目标,只好为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叹息。

猴子杀马蜂窝(捅马蜂窝捉水鸟)(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