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必上的一道菜(过年哪能不吃鱼)
初三小年朝,一觉睡到饱!安睡迟起,自除夕到初二都劳累,在这日可以好好调息…
过年期间酒饱饭足、山珍海味吃遍了,今天我们就来到安徽
,吃点儿不一样的
!
在安徽,有一种家乡的味道,当地人叫它碟子酒。传统的碟子加酒。一般来说就是十几个碟子菜,配上一壶老酒。
不过这碟子至少有十种不同的咸菜拼盘,诸如鸭爪、鸭脖、鸭肫、鸭膀一类,都是腌制好的咸货,卤过后斩成段,用碟子蒸好上桌即可。
不过十几碟都是咸货,吃多了确实拉嗓子,于是后来又出现了两个锅子,一个清淡的,一个麻辣的。这样十个碟子加两个火锅,构成了安徽过年和操办喜事期间独有的早餐风俗---“碟子酒”。
在过年的时候,有没有碟子酒,俨然成为主家是否热情待客的一项重要标准。
年节之时,还有腌火腿、焖冬笋,年节里时令时鲜的滋味都备齐了!
当然还少不了安徽人桌上必备的那一条鱼!
年俗第四弹——徽州:臭鳜鱼
除了吃了花样多,我们过年过节还要讲点好兆头。
我国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尤其是吃年饭,更不可或缺。因“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而鳜鱼更是寓意“富贵有余”,被人们所偏爱~
所以,春节时徽州人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臭鳜鱼,它既是年夜饭,也是家乡的味道,融入了浓厚的民俗文化~
作为徽州人年夜饭里的高频大菜,臭鳜鱼同时也是各徽菜馆的招牌菜,没有臭鳜鱼的徽菜馆算不上好的徽菜馆。
可是你知道吗,作为中国传统菜系之一的徽菜,它并不是安徽菜的简称,而是徽州菜,也就是(主体为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地方菜系。
“臭名远扬”臭鳜鱼
黄山古称徽州,被称为“三省通衢”,既是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作为徽州地标美食和徽菜扛鼎之作,臭鳜鱼在2019年就被列入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轻微发酵过的鳜鱼,有一种似臭非臭的气味,在徽菜馆子里,要是没有这种味道,那就显得不太正宗了。
臭鳜鱼是怎么来的?
鳜鱼,俗称桂鱼,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河鲜。鳜鱼生性凶猛,练就了一身结实的腱子肉,相较于常见的淡水鱼,鳜鱼的肉质更加紧实。
鳜鱼与河豚、刀鱼、鲥鱼一起,都是江南鱼鲜的代表。“桃花流水鳜鱼肥”,说的就是它。中国人自古就食得鳜鱼美味,也创造出松鼠鳜鱼、白汁鳜鱼、五柳鳜鱼等等美味。
鳜鱼百合汤
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中就记载了“臭鱼”的腌制方法,与臭鳜鱼的做法并无太大差异。而在清代康熙年间,也有关于腌制鳜鱼的记载。
都说食物都是一地风物的融合。臭鳜鱼的出现也与当地地理有关:
徽州的地理环境多山,水运也不畅。古时没有冷链运输,全靠脚力,稍有耽搁或者天气一变,鱼就有可能腐败变质,所以要想方设法的延长鱼的保存期限。
同时,这也与徽州另一个标签:“徽商”有关。
古语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徽州人多地少,光靠种地难以养活那么多人,所以很多徽州人十三四岁就要背井离乡,外出学习做生意、挣钱养家。
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而外出的路餐一般都要便于携带和保存,经过发酵腌制的食材,不仅延长了保存期限,还赋予了食材新的滋味和风味,久而久之也成为人们钟爱的味道。
于是,在徽州菜里,除了臭鳜鱼,腊八豆腐、毛豆腐……都为徽菜打上了“臭”的标签。
臭与香的一线之隔
在徽州当地,臭鳜鱼又被叫做桶鲜鱼、桶鱼、腌鲜鱼,关键词是两个——鲜鳜鱼和木桶。
新鲜的鳜鱼宰杀去除内脏,首先全身涂抹好盐,进行腌制。
然放到木桶里(杉木桶最好),一层一层的码放,最后压上一块重石,这样会把鱼肉中的水分挤出,肉质更弹。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发酵。温度、湿度必须配合到最佳,稍有差池,就可能变成真的“臭鱼”。
并且在发酵期间,需要每天上下翻动鱼身,确保腌渍均匀。只有将这些因素都控制好,才能把臭鳜鱼控制在香臭之间,闻着臭、吃着香。
臭鳜鱼怎么做好吃?
腌制好的臭鳜鱼肉质紧弹,在烹饪的过程中,鱼身上大部分的臭味物质都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掉了,而这也正是“闻着臭、吃着香”的由来。
烹饪前先泡水去除重味,然后切花刀,入油锅略煎,
随后加入笋丁等辅料红烧,一道传统的红烧臭鳜鱼就烧好了。
在徽州,年饭中的臭鳜鱼一般要红烧,还要上整条鱼,寓意新年“红红火火”、“鸿运连连”、“有头有尾”、“完整高贵”。
烧好的臭鳜鱼,鱼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肉质紧实,用筷子夹起,可以看到明显的蒜瓣肉。
并且,与其它的鱼肉不同,臭鳜鱼的鱼肉很容易就大块的夹起。真.鲜美~
而说到咱们国人年桌上吃鱼的讲究,实在太多了:
为了体现尊敬长者,往往是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
如果贵宾是文化人,则将鱼肚对着他,以赞美他才高八斗、满腹经纶;
如果贵宾是武将,则将鱼脊对着他,以赞美他威武豪放。
民间还有“头三尾四”之说,即鱼头所对之人喝三杯酒,鱼尾所对之人喝四杯酒
……
所以,你们家今年的鱼都是怎么吃的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