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泼扯面的做法 油泼biángbiáng面

油泼扯面的做法 油泼biángbiáng面(1)

【陕西美食】biáng字

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儿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这首歌谣高度概括了biángbiáng面的文化真谛。

老陕爱吃面,吃得细发,做得讲究。从和面、揉面,扯面、下面、调面、吃面样样不得马虎。过去,在农村谁家的女子或媳妇不会擀面,那是要被人笑话的。

制作一碗好的biángbiáng面,面粉很重要。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特点是粉白,筋性大。制作时先将面粉用盐水和好,从和面之初就要求做到手光、盆光、面光,到揉面时又有“三醒三揉”的讲究,可以说每一道工序都下足了功夫,因而水与面的分子就很和谐很充分地交融在一起。揉面是关键,醒好的面团经过反复揉制,一根平常的面条才能甩起来,甩出声。

油泼扯面的做法 油泼biángbiáng面(2)

色香味俱佳的biángbiáng面

biángbiáng面,讲究一根不断,三根一碗。醒好的面团分为大小相等的剂子,一般二两为宜。抹上油让面剂子再醒十五分钟,醒制好的面剂子擀成较厚较宽面片,然后手捏住两端一边拉扯一边不断敲击案板发出“bāngbāng”的声响,扯到一定长度后将面条对折,重复上述动作,反复多次可以扯到1米多长后扔入沸水锅煮熟捞出即可。

咥biángbiáng面多用大大的老碗,顺着锅台一字排开,锅心还泛着水花,面条也跟着翻腾,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一根根玉带盘绕在油亮翠绿的菜叶中,深吸一股青菜的香气,夹杂着丝丝麦香,顿时觉着双脚已腾在半空。待面渐渐浮起,用竹筷配合笊篱捞起一簇宽如裤带的面条缓缓落在碗中,撒上红红的辣椒粉和青翠的葱花,捏一簇细末子盐,最关键就是这最后的一勺黄亮亮的热菜籽油,热一分不辣,凉一分不香。手握着半尺长的勺把子,显的是功夫,亮的是把式,如流似瀑般泼下去,伴着一阵嗞嗞啦啦的声响,碗上腾起一缕青烟,油点子四下里飞溅,香气也跟着弥漫开来。

陕西人也叫楞娃,吃biángbiáng面更是有讲究。烟气缭绕间,忽听一声“开咥!”,等在四周的食者便一拥而上,各自放了酱醋,抄起筷子搅拌着四下散去,觅一个位置坐下,大手托碗,伸颈张嘴,眉颤腮动,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碗若盆大,面如裤带。面吸溜一口到不了头,一段在嘴里,一段还在碗里,吸溜半天,却觅不见那面的根儿,索性咬断。吃面时,必须配一瓣大个头的紫皮生蒜。吃一口面,捏来蒜瓣,放到嘴边,用牙齿和舌头配合着捣鼓一阵,就只剩下了蒜皮儿。楞娃的气质尽显在这吃面的姿势里。面吃完了,再喝一碗原汁原味的面汤,吧嗒吧嗒嘴唇,俗话说,咥一碗油泼面给个皇帝都不换。

油泼辣子的香、生蒜的辛辣,面条的劲道弹牙。呼啦呼啦咥一老碗后,觉得带劲、踏实、甚至省略了咀嚼的程序,嘴上沾一圈辣子油。这种场景不论是在高档饭店,还是街巷小馆再寻常不过。姿势正确才能把一根面吸溜进这五脏庙。

陕西人的性格跟biángbiáng面极为相似,一般不说硬话。但是绝对不干软事情,就像biángbiáng面面条虽软,但绝对扎实得顶饱抗饿。陕西人有着油泼辣子般的热情,同时他们乡土情结浓厚且重感情,如老碗一般的朴实温厚而又爽直豪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