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冤杀的四大名将 戴绿帽子还被轰的死无全尸

顺治皇帝究竟是死了,还是出家,其实对于顺治这么一个在清朝历代皇帝中存在感超级低的主来说,并不会特别引人关注您细想一下,开国的努尔哈赤,入关的皇太极,打造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吃了和珅的嘉庆,输了鸦片战争的道光,慈禧的老公咸丰,死于花柳病的同治,还有得了奥斯卡奖的末代皇帝随便挑出一个都比顺治皇帝人气高大家了解顺治皇帝恐怕更多的是因为金庸有一本畅销小说叫做鹿鼎记书中就记录了韦小宝同志在五台山寻找到了出家的顺治皇帝并帮助康熙除掉了假太后的一系列故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历史上被冤杀的四大名将 戴绿帽子还被轰的死无全尸?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上被冤杀的四大名将 戴绿帽子还被轰的死无全尸

历史上被冤杀的四大名将 戴绿帽子还被轰的死无全尸

顺治皇帝究竟是死了,还是出家,其实对于顺治这么一个在清朝历代皇帝中存在感超级低的主来说,并不会特别引人关注。您细想一下,开国的努尔哈赤,入关的皇太极,打造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乾隆,吃了和珅的嘉庆,输了鸦片战争的道光,慈禧的老公咸丰,死于花柳病的同治,还有得了奥斯卡奖的末代皇帝随便挑出一个都比顺治皇帝人气高。大家了解顺治皇帝恐怕更多的是因为金庸有一本畅销小说叫做鹿鼎记。书中就记录了韦小宝同志在五台山寻找到了出家的顺治皇帝并帮助康熙除掉了假太后的一系列故事。

顺治因为董鄂妃的死而出家可不是金庸的小说家之言,仅从逻辑上分析,这件事情大有可能。首先顺治皇帝是信佛的,而且是大信特信,甚至他还有个法号叫做“行痴“,这也是在鹿鼎记中顺治的法号。

其次,顺治是真的很爱很爱董鄂妃,顺治的前两个皇后都是蒙古人,第一个被顺治废了,第二个看在他老娘孝庄的面子上没废,但也基本不搭理。因为顺治帝从小受汉文化影响恒大,对蒙古娘们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反而和董鄂妃一见钟情,其实这也是一个大瓜。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被选为秀女之后指配给了顺治的亲弟弟襄亲王,在顺治帝二婚也就是和第二个皇后大婚的时候,按照规矩进宫侍寝,结果顺治没眼看孝庄给他找的媳妇儿,却爱上了弟媳妇儿。对于这件事,孝庄肯定是气的牙痒,而襄亲王直接就气死了。襄亲王前脚刚刚嗝屁,后脚顺治就把董鄂妃纳进了后宫,封为贵妃,要不是孝庄拼死拦着,顺治就直接一步到位把董鄂妃封为皇后了,但为了体现这位贵妃的与众不同,在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的时候,顺治帝大赦天下,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

另外,顺治有出家的前科,董鄂妃刚刚去世的时候,顺治在宫里把师弟行森叫来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披上了藏传佛教的黄袈裟,直接就宣布出家了,这可急坏了孝庄皇后。亏得孝庄这辈子经历的风雨够多,直接搬出了顺治的师傅玉林大师来劝顺治,这个玉林大师也是个狠人,名人把行森绑了起来,架到柴火堆上,看架势就是整个大烤活人,他对顺治说,要么,你赶紧给我还俗,要么我就把行森给烤了。顺治这一看自己唯一的师弟马上要babiq了,也只能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放弃了出家的念头,让最得宠的太监吴良辅作为自己的替身在悯忠寺出家所以说,信佛的顺治,因为深爱的董鄂妃病逝而出家,从逻辑上是完全讲得通的。而且在史料中也是能够清晰的找到证据的。

比如,贵为帝师的晚清大臣翁同龢曾经在日记中提到过一首诗“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江山坐到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他千秋与万秋“,这首诗名字叫做顺治归山诗,全文很长,我们不去多说。但意思清晰明了,就是顺治爷他当了甩手掌柜,不干皇帝当和尚去了。这是顺治的自述。是证据一。

另外《满清外史》里面更详细的记载了顺治出家的原因,是桂芬董鄂氏病逝之后,皇帝万念俱灰,决定出家,原文是“福临对之,忽忽不乐。未数月,遂弃天下,遁入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类似的记载还出现在清朝的一本叫做《十叶野闻》的笔记中,这个可以作为证据二。

再联系康熙在位时曾经五次到访五台山,其中康熙二十二年一年中就去了两次,秋天的那次甚至连常年不出后宫的孝庄太皇太后也一起前去,这就更让人起疑,要知道作为税赋重地的江南康熙一辈子也只去过六次。这个是证据三。

按照前面讲过的考究历史史实,我们讲究孤证不立,这一下好,我们一下子弄了三个证据,是不是就手拿把攥,可以确切的说,顺治皇帝出家是真实的,而得天花而死的正史记载才是假消息呢?

顺治信佛,这事儿毫无疑问,顺治爱董鄂妃,这事儿也毫无疑问,顺治曾经试图出家,这件事也是正史里有记载的,确信无疑。但这些都只是给出了顺治出家的可能性,并不能推导出顺治出家的必然,逻辑上不是说完全说不通,但形成不了闭环。我们就只能从证据上着手了。

证据一是一首叫做《顺治归山诗》的诗歌,诗中以顺治的口吻讲述了自己要出家的事情,我们需要考证一下这首诗的真伪,他的出处,翁同龢日记里面讲得清楚,这首诗是在北京西山的一个寺庙里看到的,题写在墙上。就这一点,基本就可以断定这首诗肯定不是出自顺治之手。顺治皇帝的官方结局是死于天花,如果在北京城里的某一面墙上能够堂而皇之的写着和政府唱反调的话,是不是也太不可思议了。您要知道,顺治的儿孙们可不乏狠人,尤其是玩文字狱的高手。大概率这首诗仅仅是后人模仿顺治口吻的杜撰而已。

证据二涉及到几本书,比如满清外史,比如十叶野闻,您先听听名字,外史,野闻。。。唉,基本和我和是同行啊。但本着严谨的态度,我还是去认真的查了资料,看看这两本书都是什么来头。《满清外史》是民国初年出版的,到现在都是随处可见,内容嘛,非常劲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很多“清宫传说”,包括上一章讲的孝庄色诱洪承畴、多尔衮盗嫂,以及雍正被吕四娘刺杀而亡,嘉庆的艳史,李莲英的破事儿等等,零零总总, 基本就是一部典型的野史之集大成者。而十叶野闻这本书就更厉害了,如果你有幸能够读到未删节的版本,那么你可就厉害了,这本书的作者叫做许国英,近代小说家,请注意,他的身份是小说家,曾经当过老师,财政部机要秘书,银行秘书等等,但一辈子嗜酒如命,穷困潦倒,靠卖文章度日,《十叶野闻》肯定是一本小说,但是否是杜撰,我们暂且不下定论,但他写过的另一本书《石达开日记》是他亲口承认的杜撰作品,再看他的作品名录:《清史野闻》、《天京秘录》、《三海秘录》、《新华秘录》、《南巡秘记》,这咱就不多说了吧。可信性实在堪忧啊,小说不能当史料啊。

证据三,康熙五次到访五台山,这是确有其事的,但康熙去五台山是为了看他的老爹么?山西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在五台山内建有文殊菩萨大殿,请注意,文殊菩萨,为什么是文殊菩萨?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都追求两个字“正统“,满族作为关外民族,那么它是如何获得正统地位的呢,首先第一重要的自然是传国玉玺,这个神器是皇太极出征蒙古时候意外得到的,这也是让皇太极决定入关的一个重要事件,因为有了玉玺,满族政权得到了蒙古族和部分汉族 的认同,其后,皇太极又得到了元朝时期所建造的固尔嘛哈噶喇佛像,就此得到了西藏的支持,顺治皇帝被西藏的佛教头子尊称为文殊菩萨,这样大清立国就得到了正统的地位,得到了满蒙藏汉各组的认同。五台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又兼有文殊菩萨大殿,所以这里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康熙祭祀的必然之地,也就是说,康熙如果要为了重要事件做祭祀,这里可以说是不二之选。那么,您可能要问,就算是祭祀,也没必要去那么多次吧,历朝历代的皇帝就算是祭天祭孔,泰山封禅,那可也不是想去就去的啊。

我们来看看,这五次拜访五台山到底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康熙到访五台山,这是作为拜谒祖先、祭祀泰山、拜孔子,祭祀明孝陵等等一系列活动的一环,是一次全国性的政治巡视。第二次,刚刚收复台湾,第三次,刚刚评定准格尔之乱,第四次治理黄河工程结束,第五次皇太后七十大寿。可以说这五次都是事出有因,师出有名的,所谓看望顺治,纯属无稽之谈。

既然野史不可信,那么正史是不是就经得住推敲呢?我们完全否定了出家可能性,那么顺治没出家他干嘛去了呢?死了呗,清史稿说的明白,死于天花。但最近有一种说法,顺治皇帝是被炮轰死的,这是咋回事呢?

这种说法出自一本郑成功后人辑录的民间手稿《延平王起义实录》。书中记载,顺治十五年,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帝顺治实在思明港被炮击没,达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无下落,召达素回京,达虏惧罪自杀。至是太子即位,宣顺治于正月崩者,伪虏之伎俩也。藩曰:余亦计之,但当时恍惚未敢再信。意思就是有人密报郑成功,说,在高崎也就是厦门战役中,顺治皇帝在思明港被大炮给轰死了,秦军的主帅达素吓蒙圈了,不敢报告这个消息,而京城又迟迟得不到皇帝的信息,赶紧招达素回京问个明白,这个达素自然是不敢回去,只得畏罪自杀。清朝慌忙之中,只能耍了诡计,在正月宣布顺治驾崩,康熙皇帝继位。郑成功听了这个消息也蒙圈了,都不敢相信自己运气那么好。

这个说法可谓是石破天惊,甚至都登上了厦门日报。而且支持者也可谓是证据翔实:

首先,清军围攻厦门,是以众击寡,有着巨大的军事优势,但围攻数月之后,却寂然无声地退军,显然是清军内部出现了重大变故。与元宪宗蒙哥在钓鱼城身亡元军退去的情形差不多。

其次,在《清史稿•世祖本纪》中,对郑成功的军事行动一直记载详尽,偏偏对这场战役规模较大的厦门海战只是一笔带过,其中必有隐情。

再次,厦门海战之后,顺治的身影基本就在《清实录》中淡出了。只是偶尔闪现几笔“上谕……”,而深居慈宁宫多年,不再过问朝政的皇太后又重新出场了,“皇太后慈谕”莫名其妙地多了起来。特别让人吃惊的是,顺治对他所宠爱的董鄂妃的忌日原本是无比重视的,厦门海战之后,却再无只言片语的记录,不能不让人起疑。

我的天,顺治皇帝怎么那么命苦,在野史中,亲爹带了绿帽子,亲娘和杀父仇人通奸,二十多岁死了本来就是个短命皇帝,还要被怀疑是不是剃头去做了和尚,现在又有人说是被一炮轰的死无全尸。

厦门海战在史书上有详细的叙述,是一场非常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清军大败是事实,绝对不是所谓的寂然无声的退军,用丢盔弃甲来形容毫不过分。不能说人数占优的一方打了败仗就说主帅挂了吧,不然曹操岂不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就应该死在华容道了?

至于说在《清实录》中,顺治的身影在厦门海战之后就淡出了,基本是无稽之谈,我特地查了《清实录》全文,在世祖本纪中压根没有记录厦门海战,而且全文以月为单位,行文节奏在十七年五月前后(厦门海战发生之时)没有任何改变。而“皇太后慈谕“这五个字在通篇一次都没有出现过。董鄂妃忌日在整个清实录中也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次,况且董鄂妃死于1860年,也就是顺治十七年八月,而五个月后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自己就挂了,怎么可能会有中式董鄂妃忌日的说法?可能提出这个说法的专家没有想到有人会较真的去翻清实录。

综上,顺治被炮轰死的说法应该就是郑家后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

顺治,是确确实实死于天花的,而且在清朝皇室,顺治的近亲中就有叔叔多铎,老婆董鄂妃死于天花,西方传教士汤若望记载道:“如同一切满洲人一般,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因为这在成人差不多也总是要伤命的。在宫中特为奉祀痘神娘娘,是另设有庙坛的。或许因为他对于这种病症的恐惧,而竟使他真正传染上了这种病症。”

顺治死后,他选择的继承人康熙继位,而康熙被选为继承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康熙曾经得过天花,真的是命啊。老子恐惧天花而死于天花,儿子得过天花而成为了天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