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龙海镇下街组(2人国土所的民族情)

有这样一个地方,最高海拔有2689米,常年阴雨连绵,霜雪冰冻现象严重,东南暖流和西北寒流常年在这里交汇,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快,被称作彝良的“小西伯利亚” ;这里是彝良县唯一一个彝族苗族乡,是一个集高寒、边远、贫困于一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9.49%,并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图腾和习俗。

这里有一个国土所,所里有两个人,一个叫罗红育,一个叫迟焕迅。他们要负责124.46平方公里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特殊的地域环境,决定了所里的工作需要长期与少数民族同胞打交道,需要克服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不同的障碍。尽管如此,他们对高寒、边远的自然条件毫无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时刻装着一句话——“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时刻思考着如何与民族同胞拉近关系。他们常年奔波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非法小煤窑巡查、违法用地查处等工作一线,扎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与民族同胞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和谐发展,这里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第二故乡——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树林彝族苗族乡。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龙海镇下街组(2人国土所的民族情)(1)

彝良县树林彝族苗族乡位于县城东南部,是1988年农村机构改革时的新建乡,是彝良的“南大门”。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树林、林口两个村为民族村),79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菜5种民族。

“半路出家”选择国土资源工作

罗红育和迟焕迅都是“80后”,以前都是师范生,毕业以后都当了老师,2013 年通过选调考试分配到树林乡国土资源所,也算是“半路出家”。

不同的工作性质、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考验着初入国土资源行业的两位年轻人。如何更好地转变角色,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熟悉工作内容和地域环境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树林所属于奎香国土资源分局管辖,一进所里,分局原负责人李绍宇就告诉他们,基层的国土资源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严防地质灾害和排查非法小煤窑,实现保资源、保发展、 “零死亡”目标。

接下来,他们开始熟悉地灾隐患点和煤窑的分布情况,并在老同志的带领下开展地毯式巡查排查。因为乡村道路崎岖陡峭,这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基层国土资源工作的艰辛,也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特别是非法小煤窑遍地开“花”,全乡列入重点监管的井口就有 57口,再加上树林乡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两省三县五乡接合部,很多地方是非法小煤窑监管的盲点和死角,一不小心就会出事。

摸清了地灾隐患点和非法小煤窑的分布情况,罗红育和迟焕迅每月至少要巡查 3 次。所上没有巡查车,全靠骑摩托车巡查,罗红育一开始不会骑,为了学骑摩托车,他不知摔过多少次,有一次小腿还被摩托车排气管烫伤,脱了一层皮。

解决纠纷有诀窍

迟焕迅是本地人,也是所长,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了解较多,深知与民族同胞的相处之道。很多事情只要他一出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迟所长吗?你们快来看看吧,蔡超银和刘发文家因修房子的事要打起来了。”2014 年9 月的一天,树林村树林组村民小组长罗成祥急切地打来电话。放下电话后,迟焕迅和罗红育立即赶赴现场。

来到村里,只见 10 多位村民聚集在村民小组长家里议论纷纷。经了解得知,蔡超银和刘发文家两家的房子间隔有 1 米左右,现在刘发文家房屋破旧,要拆旧建新,因受建房用地面积限制,靠近蔡超银家房屋的位置多出了 0.8 米的阳台,而刘发文家认为房屋中间的位置是属于他家。两家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龙海镇下街组(2人国土所的民族情)(2)

迟焕迅劝导双方先冷静冷静,并把蔡超银和刘发文请到村民小组长家,给他们每人倒上一杯酒,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酒过三巡,气氛不那么僵持了,迟所长打开了“话匣子”。他对刘发文家未批先建的行为提出严肃批评,要求他立即停止施工,接着又深入浅出地宣讲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明白拆除旧房修建新房也要经过审批,擅自拆旧建新就是违法行为;同时也希望蔡超银家忍让一下,毕竟大家是邻居,都是少数民族同胞,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谈心,刘发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蔡超银也同意刘发文家建房时位置可以挪出来一点,中间间隔的位置作为公共过道两家共有。双方也保证不再发生纠纷,大家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离开时,迟所长递了点钱给村民小组长,称赞他家的酒好喝。在民族地区工作,迟焕迅总结出一些解决矛盾的诀窍,其中之一就是少数民族豪爽、好酒,只要你同他们喝酒,就说明你尊重少数民族同胞,把少数民族同胞当朋友。在他们心中“喝酒”是传递友情最原始的方式,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苗家小伙携手彝乡姑娘

罗红育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人,苗族,2009 年 7 月大学毕业后,通过昭通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分配到彝良县的小学教书。在 3 年的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选调到国土资源所,并在彝乡邂逅了现在的妻子,找到了甜蜜的爱情。

罗红育性格腼腆,初到国土资源所工作时,很不适应彝乡的生活方式,也不适应所里的工作方式。他觉得不像教书那样单纯,群众不信任不支持,让他很苦恼。后来,他认识了汉族姑娘康菊,两人一见钟情,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虽然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但双方父母非常支持二人的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妻子的帮助下,罗红育很快融入少数民族同胞大家庭中,积极参加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如今,下乡遇到群众,常叫他到家里坐坐,过年过节杀猪宰羊,还会请他到家中做客喝酒。

目前,树林彝族苗族乡已被列为昭通市民族团结示范点,打造“具有彝族特色的彝良南部窗口”特色集镇建设工程基本完成,树林乡国土资源服务中心即将破土动工。随着具有浓郁彝族风情的特色集镇初具雏形,昔日深山里的穷山村正逐步成为绽放在大黑山里耀眼的“高原明珠”。

图文|邓鸿雁

编辑|孙楠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