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废弃古村庄(尼与AI共迎未来)
从泗水县出发,沿着乡村小道一路向北,沿盘山路蜿蜒而上,村庄环绕着小山,隐匿于龙湾湖的溪谷之中。10年前,几个怀揣艺术与商业之梦的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环游至此,他们被风光旖旎的乡村风貌吸引,便停留至此,将早已荒废的粮仓改建。一年后,等闲谷艺术粮仓便悄然诞生了。如今,以粮仓为依托的等闲谷艺术小镇通过“研学 文创 艺术 教育 农业 旅游”的运营模式,将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很多人心中理想的“诗与远方”。
6月1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尼’与AI共迎未来”活动开启,新黄河记者来到济宁市泗水县龙湾湖、等闲谷艺术小镇,感受从一间艺术和情怀的粮仓出发,打造的乡村振兴。
废弃粮仓变身艺术小镇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
济宁泗水县,山坡农田之间,一座由废弃粮库改造的“等闲谷艺术粮仓”坐落在夹山头村,成为游客体验慢生活、感受艺术气息的好去处。沧桑的古树和青石泥瓦刻下了时间的印记,原本4800平方米废弃的战备粮库,摇身一变成了集创客沙龙、文创研发、品牌推广、规划设计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基地。
时间追溯到2013年,一群怀抱着艺术与商业之梦的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漫游到此,开启了漫漫10年的创业路。“艺术为粮、情怀为仓”,创始人田彬回忆起初心表示:“我们最初就是想要做去创造家乡美好未来的创业者,与乡村、村民齐头并进。”粮仓改造之初,他们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推动了多业态发展。
如今,以粮仓为原点孵化建设的等闲谷艺术小镇,已经成为一处以“研学 文创 艺术 教育 农业 旅游”模式运营的多功能、文创型乡村文化和艺术综合体,打造了砭乡砭石、陶立方、川上咖啡、阅湖知野营地等40多个业态,2022年吸引20余万名游客体验多种休闲体验与文旅文化活动。
2019年开始,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下,济宁通过搭建企业化管理的合伙人项目孵化平台,形成了“政府支持 平台孵化 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机制,田彬及其团队正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的试点之一。据介绍,夹山头村(等闲谷艺术小镇)已成为龙湾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北部核心村庄、乡村振兴产业创意孵化基地、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与夹山头村一山之隔,东仲都村曾经也被时光遗忘,“以前,东仲都村是泗水县南部山区最穷的一个村,发展慢,土壤不行,种的东西不好。”田彬是土生土长的泗水人,2018年,他与几位艺术家伙伴偶然发现了这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这里的交通不方便,大部分村民都搬到了主路上,所以自然生态保存得很完整,非常原始古朴。”田彬指着临近龙湾湖的区域介绍道,依托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他和伙伴们有了以文化和艺术为核心理念做乡村旅游的想法。
通过挖掘在地性传统文化,东仲都村的文旅产业开始慢慢落下,“夹山头村是基地和大本营,艺术水准更高一些;东仲都村是产业布局,业态更加丰富。”田彬介绍,目前两个村已经形成大约3000亩的片区,投资2亿余,拥有45个项目。而他和团队还在继续探索模式,想办法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除了流转土地和宅基地,东仲都村的产业已经解决了150多人的就业问题,村民们生产的自有产品和农产品也是营收途径。“我们是带着使命回到乡村的,想办法通过挖掘在地性的文化和产业,把以前破旧不堪、一穷二白的乡村变成热土。”
农村变景区、农家变客房、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目前,东仲都村已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今年“五一”假期,东仲都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带动消费300余万元,实现了强村富民。
以田彬为代表,泗水县的乡村振兴合伙人通过直接投资、技术入股、创意合作、智力支撑等不同的形式,盘活农村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带动群众就业,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泗水县累计招募各类合伙人256人,合作项目112个,带动就业5200余人。2022年,示范区村均集体收入3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5年前增长1.8倍,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创收6000余万元。
“山东手造”改变乡村面貌
仲夏时节,龙湾湖艺术小镇所在的东仲都村格外迷人。陶朱工坊、“虎咬瓜”地瓜主题店、“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厅等令人耳目一新。
与此同时,坐落于此的龙湾湖阅读尚儒研学基地围绕研学、培训、文创三大板块,成功打造龙湾书房、丛林穿越、鲁班记忆木工作坊、七间民宿、龙湾学舍等研学教育实践和配套空间,形成了非遗传统文化体验、农耕文明体验、林果种植采摘、产品展销输出等研学空间与相关产业业态。
田彬认为,“乡村”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二次创业,在此前的创业中,他们完成了原始积累,那么第二次他们就是带着情怀、使命来到乡村。
田彬跟团队的伙伴们也一直在寻找艺术小镇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后来我们发现,还是要深挖当地的地域文化。”田斌说,游客们远道而来,游三孔、看尼山,有什么理由能让他们把我们这里列入目的地,那就是做出我们小镇的特色,而当地的文化积淀,就是团队一直寻找的特色。
“我们现在所在的镇是泗水县的圣水峪镇。”田彬指着西南方向的一片群山告诉新黄河记者,龙湾湖距离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只有14.4公里,这里在孔子成长的区域范围内,自古以来便深受儒学文化浸染。
田彬提到,从最初起,团队就一直聚焦产业化,很多发展中的业态都是从传统文化延伸出的特色,例如文创、融创和野创。具体来说,文创就是当地的非遗传承、民间艺术,例如土陶、柴烧、砚台等等。融创就是将当地的农产品,通过创意的方式品牌化发展增加附加值等等。“几乎所有的业态都是我们挖掘内在传统文化的成果。”
“包括从最初的布局,到体验、售卖都是形成了一种产业链,不仅吸引了游客,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田彬说,如今整个乡村的精神面貌都改变了。
一个个生动的项目落地龙湾湖,留住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合伙人们不断萌发的创意一个个被实现……据统计,如今的龙湾湖示范区,村均集体收入35.9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入2.3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5%
为了发展、为了造福一方乡土和人民。这也恰好与“山东手造”的理念不谋而合。
新黄河记者:薛冬 李睿
编辑:邢志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