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爱上虾的正确方法(经常吃鱿鱼和虾)
盛产期:7-8月
别名:枪乌贼、柔鱼
营养价值:鱿鱼是含有大量牛磺酸的一种低热量食品,可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预防高脂血症。有缓解疲劳、恢复视力、改善肝脏功能等功效。其所含的钙、磷、铁元素,有利于骨骼发育和造血,能有效治疗贫血。
易残留的有害物质
环境污染导致的戴奥辛残留。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戴奥辛残留物质在体内慢慢堆积,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肝病和癌症。
安全选购要点
优质鱿鱼体形完整,肉质坚实,呈粉红色,有光泽,体表略有白霜,肉肥厚,背部不红;劣质鱿鱼体形瘦小残缺,颜色赤黄略带黑,无光泽,表面白霜过厚,背部呈黑红色。
目前市场上看到的鱿鱼有两种:一种是躯干部较肥大的鱿鱼,它的别称叫“枪乌贼”;一种是躯干部细长的鱿鱼,它的别称是“柔鱼”,小的柔鱼俗名叫“小管仔”。
挑选鲜鱿鱼时,先按压一下鱿鱼身上的膜,新鲜鱿鱼的膜紧实、有弹性。还可扯一下鱿鱼头,鲜鱿鱼的头与身体连接紧密,不易扯断。
食品安全问题
吃鱿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鱿鱼要完全烹煮熟透后再食用。因为鲜鱿鱼中有一种多肽成分,若未熟透就食用,会导致肠运动失调。
2.吃鱿鱼时不要喝啤酒。鱿鱼是海鲜类产品,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啤酒中含有的维生素B1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谢的催化剂。
边吃海鲜边喝啤酒,嘌呤、苷酸与维生素B1混合会发生化学作用,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尿酸不能及时被排出体外,以钠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容易形成结石或引发痛风。痛风严重时,满身红疙瘩,痛痒不止,无法行走。
3.胆固醇高的人忌食鱿鱼。每100克鱿鱼的胆固醇含量高达615毫克,是肥肉中胆固醇含量的40倍、全脂牛奶中胆固醇含量的44倍。
避免有害物质
平时食用鱿鱼的时候,最好不要去街边摊吃,还是应该自己在家食用,更能保证鱿鱼烹煮熟透。另外,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鱿鱼。
正确保存方法
冷冻保存 保质期限:3个月
买回家的鲜鱿鱼,如果不能一次全部用于烹调,可以装入保鲜袋中,再放入冰箱冷冻室保存。
虾
盛产期:全年
别名:虾米、河虾
营养价值: 虾肉富含钙、磷、甲壳素,不仅能强健骨质,预防骨质疏松,还可抑制人体组织不正常增生。其所含的虾青素与硒,具有消除因时差反应产生的“时差症”和预防癌症的功效。
易残留的有害物质
抗生素、抗菌剂、硼砂、二氧化硫以及环境污染导致的重金属与戴奥辛残留。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为了延长虾的保存时间,有些不法商贩会用一种叫“虾粉”的鲜虾保鲜剂浸泡虾。虾粉分解后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严重时可能导致食用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2.为了防止虾发生黑变,使虾保持好的卖相,有些商贩会给虾喷洒硼砂溶液。硼砂经过胃酸作用会产生硼酸,并在体内堆积,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摄入过多时还会导致休克、昏迷等严重症状。
安全选购要点
一摸体表
鲜活的虾体表洁净,用手摸有干燥感。但当虾将近变质时,甲壳下的一层分泌黏液的颗粒细胞会发生崩解,大量黏液渗到体表,摸着就有滑腻感。如果虾壳黏手,说明虾已经变质。
二看颜色
虾的种类不同,其颜色也略有差别。新鲜的明虾、罗氏虾、草虾呈青色,海捕对虾呈粉红色,竹节虾、基围虾有黑白色花纹略带粉红色。不管是哪个种类的虾,如果虾头发黑就是不新鲜的虾,整只虾颜色比较黑、不亮,也说明已经变质。
三剥壳
新鲜的虾壳与虾肉之间连接很紧密,用手剥取虾肉时,需要稍用一些力气才能剥掉虾壳。如果虾壳很容易就剥落下来,则虾已不太新鲜。新鲜虾的虾肠组织与虾肉也连接得较紧密,假如出现松离现象,则表明虾不新鲜。
四闻味道
新鲜的虾有正常的腥味,如果有腥臭等异味,则说明虾已变质。
食品安全问题
“注胶虾”是指在虾中注入明胶,用来增大个头、增亮颜色。如果注入的明胶是可食用的胶,本身虽无害,但是可能在注射过程中受到污染,也暗藏危险;如果注入的是工业明胶,则危害很大。工业明胶在家具、包装、造纸等行业中运用,有稳定、凝聚等作用。
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损害人体机能导致病变。虾头被注胶后,会鼓胀得厉害;虾身被注胶后,手按虾身会有明显反弹,而正常的虾体有下陷的现象。“注胶虾”的虾头跟虾身接合处十分容易剥离,如果虾头一掀就掉,虾头冻成一个团,不是常见虾头的样子,则很有可能是“注胶虾”。
避免有害物质
虾体内的蛋白质构成中含有大量组氨酸,虾死后组氨酸即被细菌分解成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虾的胃肠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死后虾体极易腐败变质。而且随着虾死亡时间的延长,所含有的毒素会积累增多,所以最好食用新鲜虾。
正确保存方法
鲜虾买回来后,建议在当天内烹调食用。冷冻保存可以存放3个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