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孩听的三国演义(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

我们可以通过眼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于盲童们来说这是他们无法实现的。

虽然这些盲童无法用眼睛看到这个世界,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

盲童和健全儿童一样,都有着享受着义务教育的权利

据数据统计,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在8.5千万左右,其中视力残疾者所占比重超14%。

根据相关要求,在人口超30万人以上的地区至少要设立一所特殊教育院校,以为这些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他们一样可以享受到义务教育。

适合小孩听的三国演义(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1)

那些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盲童,如果符合相关的条件,则可以继续念高中、大学,我国当前已有很多高校为残疾学生开设了特殊教育学院,如重庆师范大学。

这些视残同学们主要通过盲文教材、盲字板和盲笔作为学习工具,其中盲文是一种专为盲人而设计的,可以通过触觉进行感知的一种文字符号。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盲文也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我国对于盲文又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在教学上采取了更加便利和使用的盲文方案,也就是中国通用盲文。

适合小孩听的三国演义(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2)

在学习盲文之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对于刚开始学习盲文的同学来说,想要阅读一篇文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下面提到的这位小学五年级的盲童,热爱阅读我国的经典名作,其中那部经典的《三国演义》他已经摸读了上百遍。

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立志成为说书人,心中有光无惧黑暗

一位浙江杭州的小学五年级盲童,对于我国的经典名作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众多经典著作中他最喜爱的还是《三国演义》。

适合小孩听的三国演义(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3)

他通过摸读盲文的方式,上百次的摸读让他对《三国演义》的内容已经了然于心,他甚至可以非常顺畅地为大家讲述《三国演义》中的内容。

这位五年级的盲童表示自己长大后想要成为一名说书人,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所学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的经典文学,年纪尚轻就有这样的想法,让很多网友备受感动。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心中有光便无惧黑暗,相信他未来的发展也会一片光明。

适合小孩听的三国演义(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4)

看到他这么熟练地摸读这盲文,可以想象到的是他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辛苦,也许一件非常普通的小事,都是他们需要经过漫长学习和摸索的“专业课”。

普通的一件小事都是盲童们的“专业课”

语文数学英语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钢琴课、舞蹈课、围棋课等是一些家长们辗转的“竞赛场”,对于一位盲童来说,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是学会独立的行走。

一位盲童的母亲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会独立的行走,便带着他去到街上陪他练习走盲道,妈妈耐心地教会男孩在盲道上的竖条表示可以放心的直行,当遇到有凸起的圆点则说明前方有障碍物或是需要转弯。

适合小孩听的三国演义(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5)

妈妈告诉儿子如果实在感觉不出来可以蹲下来用手去摸,就这样小男孩在妈妈坚持不懈的引导下,在盲道上走走停停,很多人表示心疼这位小男孩。

的确,也许对你来说走路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但是对于盲童来说,这是一堂他们需要学习很久的“专业课”。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和“盲”文化相关的元素,盲道作为他们与社会连通的必经之路,意义重大。

学习走盲道是盲童们想要融入这个社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才能让这一步走得更加稳健,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理解。

而现在有很多身体健全的学生,并不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则是对宝贵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身体健全的学子更应懂得珍惜、学会感恩

有些同学一直生活在安逸的环境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当然、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和帮助是理所当然、和同学一起吃饭逛街是理所当然。

生活中那么多的温馨时刻,都变成了部分学生眼中理所当然的事情,逐渐地他们认为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的,便不觉得宝贵、不懂得珍惜。

适合小孩听的三国演义(盲童摸读三国演义上百遍)(6)

殊不知你轻易就能做到的、得到的事情,是很多盲童需要辛苦付出才换来的,尤其是处在初三和高三阶段的学子,即将迎来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

大部分的同学都处在紧张备考的状态,然而依然有部分同学不以为然,每天在班级中混时间,殊不知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那么盲童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本书,和他们相比,那些身体健全的学子更应该珍惜自己当下的时光、可以享受到的教学资源,从现在开始积极备考,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今日话题】你有哪些话想对这些努力的盲童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