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经典故事(竟是个被人误解千年的毒鸡汤)
场景一:北风寒。
两军对垒于黄河的南北两岸,他们的领袖会决定天下大势。
但是河北袁绍深得民心,经营数十年,根基深厚,官渡又只是个小渡口。
是进还是退?
这时候,曹操身边的“谋主”、算无遗策的荀攸,走进主帅营帐,对曹操说,“主公不必担心,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场景二
徐州,吕布正在焦急的等待援军。
这时,陈公台走进来,“主公无忧。说曹操,曹操到。刘备来了。”
以上两个场景,是否让方家捧腹?
如果高希希导演在《新三国》中,加入日本机甲,必是不谐,观众为之大笑。
同样须发皤然,皓首穷经的先生们讨论三国历史和印度佛教本土化等史学、文化学话题中,加入自然科学,也会有同样效果。
近代学术史中,便有这么一个例子,听上去让人啼笑皆非。
而这个例子的主导者,还是后人莫能望其项背的陈寅恪,这个论断的提出,得到了季羡林等耆宿的支持。
(图)曹操
陈寅恪其人
陈寅恪是近代学术泰斗,家世显赫,著作等身。他的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戊戌变法中,全国唯一一个将变法措施付诸行动的封疆大吏。
他的父亲是陈三立,在诗坛上,与胡博士颇有一段恩怨。
陈三立与清末名家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
三立本人精于诗歌,是“同光体”主笔。
三立先生去世于七七事变日本入侵之后,有趣的是,他与晚辈胡适之的故事却在1948年揭开。
胡适之读书,喜欢在书本上做笔记,眉批、夹批等。
古人藏书,作者可以盖章,收藏家也可以盖章,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清明上河图》上密密匝匝的印章,《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个藏家印章,是宋徽宗。
在1948年,胡博士南下台湾,藏书捐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在胡博士藏书中,有陈三立先生的集子。一反常态,胡博士没有在上面写任何笔记,直到最后一页,发现胡博士的印章和两个红色大字“不通”。
陈先生学识渊博,著作多专注于中古。
按照“三古七段”的划分,中古指的是,魏晋至于唐末。
这段时间文化发展精彩纷呈,三国、世家、佛教本土化等是绕不开的课题。
(图)前排右:陈三立
曹冲称象西来
在论文中,陈寅恪提出了,“曹冲称象西来”的说法。
曹冲是著名神童,作为曹操的爱子,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取“八元八恺”之一“仓舒”以为表字,希望他能成为高辛氏八元一样的贤才。
然而不幸夭折,自古相侯家多是非,仓舒的夭折让那位名声本来就不太好的魏文帝曹丕背上了又一个恶名。
曹冲仁爱、机智、体恤下人,最著名的事例是“曹冲称象”。
这个故事耳熟能详。要点总结如下:
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成年人都想不出方法称象。曹冲有着超出年龄的聪慧,用物理方法完成了称象。
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是“早慧”,也就是“神童”。
正史非信史
陈寅恪先生指出,这个是使用了《杂宝藏经》的王子称象故事,现摘录原文如下:
印度佛经《杂宝藏经》载“弃老国禄”,“天神又问:此大白象有儿斤?而群臣共议,无能知者,而后大臣问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故事情节、包括称象使用的方法完全一样。
那么曹冲称象之事,是否来自稗官野史、小说家言?
并非如此,它来自“廿四史”之前四史《三国志•邓哀王传》,原文如下。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对比原文,外藩诸侯,替换了孙权。大官替换了曹操。称象的角色由曹冲承担。
所以正史,也未必任何事迹都经得住考证。
(图)陈寅恪
证实与证伪
提出己方的论点,并举出己方的相关论据,这里陈先生使用了“证实”的方法,也是理论必定要使用的方法。除了摆出以上论据,陈先生还铺垫了相关论据。
1、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原,在平民和读书人阶层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三国开放的学术氛围中,是为风尚。《杂宝藏经》虽然没有。流传于读书人阶层,曹植读佛经。
2、
佛教西来后,中国的历史故事中,不止一次借鉴佛经故事。《世说新语》,《晋书》韩康伯,母亲头发二丈。根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中国女性,在那个年代,头发不到委地的长度。《三国志•华佗传》。复回到了华佗身上。
3、
佛经中多“早慧”故事。《世说新语•雅量》载竹林七贤王戎七岁时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对比《本生经•愿望品》载:菩萨前生是商队主,一树果实长得很诱人,但他禁止商队成员去吃,指出这是一棵毒树,因为:“此树不难攀登,离村亦不远。树上有佳果,圆熟累累无人摘。由此我知道,这定非好果树。”
那么何为证伪?就是在立论己方观点时,陈述对方的漏洞。
“曹冲称象”故事中,最大的bug就是,大象是热带草原动物,中原不太可能有大象。即便大象来自南方孙权,孙权的地盘也是江苏浙江、湖南一带,并无热带地区。即便是孟获的地盘(四川南部,泸州),唯一可能有大象的是士燮的地盘(交趾,今越南地)。
再加上,三国时代,是个寒冰期,雪线比常年南移。
这里使用自然科学常识对史料证伪,看上去啼笑皆非,然而却无可辩驳。
中原没有大象是常识。那么曹冲如何跟大象扯上关系?自然是其他神童故事的附会。
使用细节发现了史料中的疑点,结合己方论据证实,先破后论,水到渠成。
(图)《三国》剧照,曹冲
证伪方法的应用
证伪法看似抬杠,在一些地方有妙用。
初读三国,不知道后主是刘chan,还是刘shan。因为现代汉语词典,的确有两个读音。不过,汉字的多音字规则是,音不同,义必然不同。也就是说,shan的意义和chan必然不同。
用证实法,我们看后主字“公嗣”,嗣是继承人的意思。
古人取名与字遵循“名字互训”规则,即名与字是同义词、近义词。
孙策字伯符,策是马鞭,引申为权力;符是符节,印玺一类的东西,诸如虎符;伯是他的排行,意思是老孙家的嫡长子。孙权字仲谋:权本义是秤砣,引申为权衡、策划,衡量,谋士筹谋之意;仲是他的排行,意思是老孙家的二儿子。同理还有曹丕字子桓,都是“广大”意,曹植字子建,都是“建立、树立”意;曹彰字子文,都是纹理意,周瑜字公瑾,诸葛亮字孔明,诸葛瑾字子瑜等。
从此可以知道,“shan”也可以引申出继承的意思。而chan是纯粹佛家用语。
再用证伪法。
禅宗是在达摩祖师东来、传下大成佛经之后的产物,而达摩东来是6世纪的事情,后主出生于公元204年(赤壁鏖兵前四年),即便先主的确私淑佛家,时代也不对。
证伪法再举一例。
在屈原《天问》有一句,“焉有虬龙,负熊以游”,屈子明明在问天上诸事,为何突然有龙、熊等走兽和爬行动物。这句诗素来引起论家多种猜测。众说纷纭,有一说颇有启发性,可供方家参考:
屈子问天,却出现蛇、熊类地面动物,根据证伪法,所以他问的一定不是动物。
虬龙,可以是蛇类动物;熊改为同为走兽的狮子,狮子居于蛇上,的确是符合某种天文现象,那就是巴比伦黄道十二星宫图中的海蛇座与狮子座,处于夏季的位置。
那么,这里不妨脑洞大开,是否东西的文化,早有往来?并不像教科书上所述,鸦片战后,枪炮打开了大门,才睁开眼睛看世界。
(图)《三国演义》剧照,刘禅
后续
其他学者如季羡林等,也认为佛家的影响,对中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历史的隐蔽的角落,许多事情在默默的发生,和产生影响,只不过他们的影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以至于无人觉察。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方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