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最可怕的凶兽(山海经所记载虎身牛尾的凶兽)
《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老虎,却长着牛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如同狗叫,名称是彘,是能吃人的。
远古时代,人类处在食物链的一个特殊位置,人类是杂食动物,并且也没有动物以吃人为生,或者说吃人为生的动物被人类消灭了。
在那个时代,人类还是很脆弱的,能杀人的动物非常多,但是以人为食的少之又少,当然有些饿极了是会吃人的。看看人类近亲猴子,有什么动物以它为食吗?又不好抓又没多少肉,所以人类即便在远古时代,自保能力低下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生存。
但是总有一些特殊的物种,有些特殊的癖好。《山海经·南山经》记载:第一只会吃人的动物是九尾狐:
“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九尾狐能用婴儿的啼哭迷惑人类,在人类保护弱小观念的驱使下,逐渐被九尾狐迷惑然后吃掉。但是文中最后补充的四个字“食者不蛊”,埋下了伏笔。九尾狐能吃人不假,但人也能吃九尾狐,简单的一句话,也表现出了即便强如九尾狐这样的邪魅,也不能逃脱人类的舌尖。
很多人听到彘,也许就会联系到吕太后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按照《山海经》的描述,彘即便不是虎,也应当是猫科动物。而且皮毛没有花纹,按照《山海经》习惯性的表述,如果彘有花纹,会有类似“其文如虎”的补充描述。
所以这里的彘应该是大型猫科动物,有牛一样的尾巴,会吃人。并且一定不会是猪。当然《山海经》的成书时间跨度太长,某一章节不能确定具体时间,期间汉字意义发生变化,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彘”这个字虽然从古至今都有猪的意思,最早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但是“彘”这个字还有着另一层意思,举个例子:
汉王朝孝武皇帝刘彻,就是我们常说的秦皇汉武之——汉武帝,小名刘彘!
彘?猪?虽说汉景帝儿子多,但是毕竟皇家血脉,名字带猪是不是有点不雅了?据当事人汉景帝描述,当时他是因为高祖托梦,梦见一头赤红色的巨大野猪跑进了王美人宫中。
汉景帝醒来后就听到宫人传报王美人有喜了,所以景帝当即决定这个孩子以后就叫刘彘。看似合情合理,但是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实际上汉景帝是知道彘其实是另外一种外来物种的代称,也就是——狮子。
谈到“虎”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狮子。狮子主要生活在非洲和印度,中国自古就没有狮子的存在。不过在西汉初年,西域一个小国曾经献给汉朝皇帝一头狮子。
狮子这种动物,特别是雄狮,异常的威猛。人们更是以雄狮为模型,演变出来龙的第五个儿子——狻猊。狮子也逐渐变成人们心中的瑞兽,驱灾辟邪。
狻猊
所以汉景帝一定是知道《山海经》里描述的彘就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从而给儿子取名刘彘,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山海经》里的物种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现实的动物与之对应,但至于说如果在西汉之前见到了狮子,那么一定是非洲或者印度地区,但是到底是我们从那里来,还是我们到过那里去,就不得而知了,又或许《山海经》记载的时期,陆地是连在一起的。
很多网友猜测,这记载的可能真的是上古历史,只是时间太过久远,而那时人们也有很多事情有夸张嫌疑,所以才还有现在所谓的神话。
虽然《山海经》的真实性,以现在的科技想证明还是有些难的,毕竟年代太过久远。但不可否认的是,《山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我们读到的《百草堂与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山海经》,被收录我们的语文课本中。
在文中,鲁迅先生写到的“长妈妈”就买过一本,就是在这本书里面,鲁迅先生知道了"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和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但是却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无穷的想象力,让他终生难忘。
想仔细研究的朋友可以来一套,追索其来龙去脉,或许你就能出其不意的解开了其中的秘密,破解了这个史前文明的千古难题呢。
不过可能很多人比较担心山海经是文言文,自己看不懂,那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全注全释的白话文版本的《山海经》。
全书一共6本,是全注全译白话版本,内容通俗易懂,包装也精美,而且还配有插画,可以增加阅读时的乐趣。不仅可以自己读,也可以给孩子看,勾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拓宽视野。
整整6部经典,只需要98块钱,算下来一本才16块多,也就是一顿饭钱,但是却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趣味知识。
开卷有益,此卷更甚!
仅需不到100元,您将获得的,是一整个神秘的上古世界!
请上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