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纪录片(大明宫词是一朵开放在国剧巅峰之上的)
提起国剧《大明宫词》,观众很容易被他如同莎士比亚附体的台词和李少红独有的鬼片风以及狗血的剧情劝退,之所以称它为国剧之光,是因为《大明宫词》的风格是如此特殊,它在视听形式上的创新是如此的大胆。它的存在,它的价值,它之所以被那么多观众记住,全都源于它前所未有的独创性!在我心里,这是一部用来“欣赏”而不是用来“看”的电视剧,是绽放在国剧巅峰的玫瑰,是被长安阴雨洗刷后的嫁衣,“红极深处,瘦骨阑珊”,绽放着浓重的优雅和悲凉......
李少红用精致的镜头和华丽的台词,把一切都推到美的极致。塑造了归亚蕾,周迅,陈红,赵文轩,李冰冰们的无与伦比。将贞观遗风,大唐盛世的骄傲融化在每个皇室成员的血液里,随处可见的高贵从容,随处可见的风流毓秀,像是铺开簪花的仕女,像是极乐之夜的古老画卷。甚至连肮脏的权谋,血腥的权斗,不可言说的禁忌之爱都带着雨夜聆听的微笑和优雅。
太子流放,宠妃沉潭,亲人相残,爱人相杀,阴风鬼影,白骨森森。阴谋和血腥每一天都在上演,可戏台上仍圣洁纯白,不允许沾一丝俗世的尘埃。《大明宫词》讲爱恨,讲斗争,讲痴情,讲背叛,它是宫闱深处最见不得光的血腥秘史,是宫墙之下沦为笑谈闲话的他人沧桑。奢华富贵的大明宫内多的是爱而不得的情人,多的是为权力疯狂的孤独。王公贵胄被世人如神灵般高高捧起,可不过是一群用权利和爱情来麻醉自己的精神病。
李弘成了理想的殉教徒,换来爱人合欢在朝堂的歇斯底里,李贤战战兢兢机关算尽,到头来不过是母亲的掌中玩物,李显一生稀里糊涂任人摆布,最后连死都是那么荒唐,李旦用鸽子来麻痹自己,不过是认清现实的听天由命,皇帝李治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看到了爱人的野心,看到了儿子的害怕,他看到了一切,可又能怎样?他对武则天的爱,恨,寒心,感激,让他只能选择沉默,只能在温柔乡和皮影戏前沉醉仅剩的欢乐。太平如飞蛾般冲向了薛少,但她们的爱情早就死在了两人邂逅的那一天,她拿武攸嗣的婚姻当做祭品,拿张易之虚伪的爱来麻痹自己,她把一切的不幸都怪罪在母亲身上,她不明白她想要的不过是人间真情,可偏偏这才是最昂贵的奢侈品。
在这里有人拥有世界一切荣耀,可只想获得爱情,有人多的是爱情,确想靠它获得荣耀,有人本可以幸福,却想尽办法拥有权利,有人被推上了权力的顶端,却只想淡泊和自由,每个人试图抓住自己唯一没有的奢望,不惜粉身碎骨,不惜让这个世界陷入疯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剧中人物如此偏执,如此病态,却又觉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这一片片用欲望组成的大明宫,这一个个被心中执念逼疯的皇室贵族们本就和我们没什么区别。
直到现在我依然忘不了故事的结局。旧桌上,一件件陈旧的记忆慢慢扫过,那是数不清的痴情人,更是公主如梦似幻的一生。大殿内,少年和公主一同玩耍着皮影,一曲《采桑女》道不尽的爱与恨,数不清的相思泪,等不到的良人归。皮影前少年人热切的眼神看着她美丽的面庞和满眼的沧桑,是大梦初醒,是两手空空,是黄粱一场,她当然不明白她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
总的来说《大明宫词》是国剧“美”和“独特”的代表。它人美,情美,台词美,音乐美,故事美,处处是优雅,处处是对大唐最美的想象,在华丽之下,尽是爱与权利的悲凉,好似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距离《大明宫词》首播近20年里,它的争议不断,李少红的“鬼片风”,并非人人能忍受的台词,混乱,纷杂甚至堪称狗血的人物关系和剧情,与《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相比没有宏大的史诗感和贯穿始终的家国精神,甚至算不上是一部历史剧,而更像是某个深宫老人口中的轻盈幽深的诗词,正如导演李少红自己说的:“我只是想怎么来解释这些事,能够更让人觉得有一定的合理性”。
《大明宫词》是一部放到现在都会争议不断,可能连播出都不可能的电视剧。但有多少人不喜欢它,就有多少人深爱它。这是一块矗立在影视市场的无字碑,仿佛在告诉观众:“我想说的都在这里,其他的是非功过,任他人评说......”
谢谢您的观看 关注大洋不迷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