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清风徐来茶业(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

霄坑绿茶历史悠久、品质卓越、风格独特、无人不晓,土生土长于霄坑村的吴雄,则跟“霄坑绿茶”产业的发展有着斩不断的“情缘”。二十多年前,他毕业后辗转在外创业,十多年前,他回村当起了茶农。现在的他,更是霄坑村党委副书记,村民致富的带头人。

武夷山市清风徐来茶业(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1)

一份乡情,唤醒家乡茶产业

一片茶叶,带动乡民齐致富

吴雄不善言辞,但他给人的感觉很踏实。2000年,年轻的吴雄幸运的被选上了安徽省外贸劳务输出人员,随即远渡东瀛。回国后,吴雄就一心想着回乡发展,“霄坑的山、霄坑的水、霄坑的茶叶,一直魂牵梦萦着我,我就想回乡创业,把家乡的茶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通过茶来认识霄坑、了解霄坑、遇见霄坑,用茶来推动霄坑发展。”怀揣着振兴家乡茶产业的梦想,2003年吴雄回到了家乡霄坑村,看到家乡质好量多的茶叶资源,他暗暗下了决心,要将霄坑的茶叶,做成‘潮’品牌,让霄坑绿茶走出大山。

武夷山市清风徐来茶业(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2)

乡村产业振兴,呼唤更多“新农人”回乡创业。回乡后吴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程,2006年,吴雄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工厂,多年的经历让他自信可以做起一个品牌,在同年“龙袭山庄”品牌诞生了;现在吴雄将自己的门店扩展到了铜陵和合肥等其他城市。与此同时,龙袭山庄茶业公司在霄坑开发了1000余亩有机茶基地,建立了一座现代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车间实现了茶叶加工清洁化,彻底改变了茶农传统制茶状况,解决了部分霄坑村青年就业,在促进茶农增收的同时,实现了公司利润快速增长,为此他被评为“梅村镇科技致富带头人”“池州市农村致富带头人”。

历年来,吴雄始终以“诚信经营”为原则,以“龙袭山庄”为品牌,不断开拓市内外茶叶市场,积极探索研究、开发认证有机茶及绿色食品认证。目前,已开发出野生茶、富硒茶等系列产品,不仅覆盖周边城市,还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合肥等大中型城市。

据了解,通过发展茶产业,吴雄公司今年已实现产值470万元,共带动茶农37户121人发展茶产业,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

将霄坑的茶叶推介出去,用茶来推动霄坑发展,吴雄说到了也做到了。

一份热情,投身家乡发展

一个品牌,助力产业融合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池州霄坑”系列品牌鱼目混杂,产品无序竞争,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池州霄坑绿茶”的品牌公信力。“霄坑茶叶小作坊一度接近30家,虽然早年间在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放眼长远,这种模式显然不可持续。”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表示,霄坑茶叶产业要想做大做强,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得力能手走在前,做村内茶产业的领头人,而这个人,非吴雄莫属。

强产业必须强品牌。吴雄也深知品牌强盛是产业兴旺的抓手。“在当前形势下,有规模有品牌,我们这个茶产业才更有发展前景。必须通茶叶品牌整合,打造区域共用品牌,规模化集团化的来发展,才能真正做优产业。”吴雄说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霄坑人,只有把个人的事业同霄坑村的发展结合起来,人生才有更大的价值。

2018年,吴雄积极响应村党委号召,回村担任霄坑村党委组织委员,在村两委分工中,“产业发展”是其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武夷山市清风徐来茶业(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3)

武夷山市清风徐来茶业(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4)

为促进霄坑绿茶品牌健康发展,就在2018年当年,他首先集结了村内6家规模以上的茶叶加工厂,组织发起成立“贵池区霄坑村茶叶协会”,并担任法人代表,协会本着“资源共享、品牌共建、市场共拓”的原则,共整合大小品牌22个,采取“协会 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改良茶叶生产制作、统一产品品牌包装……将昔日的小作坊“蝶变”成现代化管理的茶业企业,并顺势举办茶叶开园节,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主流媒体、知名摄影家参与宣传推广,一举将“池州霄坑绿茶”品牌推向全国市场。

武夷山市清风徐来茶业(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5)

“茶叶协会作用明显,去年全村干茶产量约7万公斤,已逐渐打开苏浙沪市场,销售额达到5500万元。”吴雄告诉笔者,他们还建立了新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长期合作,接对共建,成立“霄坑茶叶研究所”,研发新产品,为霄坑茶叶全过程高品质生产提供科技支持。目前6家茶企中已有3家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另外3家则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霄坑绿茶”品牌价值为6.51亿元人民币。

武夷山市清风徐来茶业(发现新乡贤引领新乡风)(6)

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霄坑茶产业逐渐找回原有的生机。“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厂和茶农愿意抱团发展,共享‘池州霄坑绿茶’公共品牌红利,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吴雄高兴地说。

2021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霄坑绿茶”保护项目顺利实施,霄坑村园区内的茶叶加工厂又新增了一批红茶和夏秋茶的制作机械,可延长茶叶年生产时间、提高茶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产与效益,“我们还在不断努力,生产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茶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提升茶叶的多功能性,扩大消费群体”。吴雄表示,此举大大提升霄坑茶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推动全区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如今,霄坑村茶园面积虽保持着20年前同样的规模,但茶叶年销售收入是20年前的50多倍。

“现在霄坑茶走上了一条发展‘快车道’,大家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做茶,往后我们还会继续,将传统茶文化传承下去,保留茶文化的精髓和底蕴。”吴雄表示,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举措、新作为,身为一名霄坑茶农,他将永远为擦亮“池州霄坑绿茶”品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继续奋斗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