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就是艺术家(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家)
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章来源: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作者:小印
编辑:卝生
今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特殊的日子驱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反思,艺术家们也从艺术的角度审视着环境问题。让我们来看看,艺术家们如何将自己对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转化为艺术品,对这个世界的改变献出微薄之力。
01
海滩仿生兽
Theo Jansen
每次人们问我,是什么激励我去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总会说,是生命本身在召唤我。
我们常常忘了,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Theo Jansen
在荷兰海滩上,有一种吃风长大,长着塑料肌肉的海滩怪兽!
它们是艺术家Theo Jansen用30多年创造的40多只仿生兽(Strandbeest)。
Theo Jansen用简单材料如塑料管、胶带、塑料瓶创作了这些大型无动力装置作品。
在它们身上混合着精妙科学和空想家式的浪漫。
海滩兽的形象很像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动画里哈尔的移动城堡。
它们只要走到不平的路面或者干沙就会停下来,然后往反方向行走。
它们还懂得躲避障碍与水洼,遇到风暴来临,会打桩将自己固定住,既不会被淹没,也不会被风吹走。
「拯救荷兰!」
海滩兽的灵感来源于1990年,全球温室效应越发严重,当时荷兰大部分地区都已处于海平面以下。
因此Theo Jansen决定要创造一种靠风力驱动的沙滩物种来使人们重视这个问题,原本打算在秋雨季来临之前就完成,没想到这一钻研就是30年。
荷兰的海岸蕴藏着风与沙的磅礴力量,Jansen创造的仿生兽完美利用了环境的优势——动力结构由风力推动。
在三十多年间的演变发展中,它们已经能储存空气压力,以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作为驱动自己的力量。
它们不需要食物,每天漫步海滩,持续翻松沙滩,形成沙丘阻挡海水。
“一年之内,荷兰海岸可能就会大有不同!”
02
共生之见
Olafur Eliasson
现在,到了为这个星球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 Olafur Eliasson
丹麦冰岛艺术家Olafur Eliasson的作品《共生之见》(Symbiotic Seeing)探讨了当下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当观众陆续进入昏暗的展厅,安装在屋顶的管道便开始释放出雾气。
雾气会随着观众的体温和动作不断变化,并在彩色激光的照亮下形成各式各样的漩涡。
不断生成、消散,如同潮汐。
潮汐般的雾气象征着环境与气候,而那些由观众催生的变化则象征着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的影响。
Eliasson试图用感性的艺术语言来探讨一个严肃的话题——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该如何与之共生?
03
融化的人
Néle Azevedo
我想打破纪念碑的传统特征,我的雕塑还记得其他纪念碑不记得的人。
—— Néle Azevedo
巴西艺术家Néle Azevedo以大型公共艺术作品闻名。他最知名的作品是“纪念碑缩印”(Minimum Monument,也被称为“Melting Men,融化的人”)。
“小冰人”被放置在暴露的室外环境中,一点点融化、消失,Néle借此来传达自己的思考和艺术主题。
「融化的生命」
“融化的人”承载着Néle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切。
我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对于环境,需要注意、改变的还有很多。
否则,我们会不会变得像“融化的人”一样?
“人类不能和大自然分开。
二者应该是融合统一、不可分割的
当大自然经历着种种灾难时,人类也将面临同样的威胁和后果,人类凌驾于其他生物或有任何优越感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永恒的灵魂」
当然,Néle的作品也不完全是针对气候。
在伯明翰展出的系列作品诉说的就是“永恒的灵魂”。
微小又短暂的冰雕打破了传统雕塑永恒的特性,也是对“高大”的批判——我们习惯了抬头仰望“伟大”,却总忘了低头俯视“渺小”。
无论表达的主题如何,这些“融化的人”所代表的,其实是正生存着的我们。
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之后,世上有几人能记得曾经存在的我们?而气候急剧变化之下的人类,又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后果?
Néle想用自己的艺术感动每一位观者,带给他们积极的希望感。
04
躯干
岩崎永人
我在树木里,茫然漫游;
我的思想里,无所寻求。——歌德
日本艺术家岩崎永人利用自然形成的浮木创作了具象雕塑——躯干(Torso)。
浮木记录着山川河流消磨的岁月,雕刻着时光的记忆。
而这些雕塑人物身材高大,身体部位抽象,像是刚从科幻电影中走出。
艺术家发现水中的浮木与人类的肌肉和器官很相似,他花费25年的时间,使用不同的浮木材料,创作了这一系列唤醒人心的作品。
一些人物看起来更“完整”,有着平滑的、异类似的头部和极小的面部特征。
而其他的则更多的是“骨折”的状态——没有头,没有胳膊,或者只是支离破碎的躯干而已。
硬线条的结构,保持着材料的本质,彰显出流畅的组合,逼真的再现出自然和谐之美。
艺术家带来疑问的思绪,不需要语言的表白,就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这些源于自然、带着自然气息的素材,以独一无二的气质结合,以艺术的名义,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
看着这些“人”,在它们的俯仰之间,你又想起到了什么呢?
05
漂流冰山
Hugo Livet
大自然高调地向世人证明了它的惊人之处——宇宙和地球皆是由有序的混乱所支配的。
美国宇航局于2018年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照片。画面中是一块形状近乎切割般规整和完美的冰山。雕刻它的艺术家不是别人,正是自然本身。
法国视觉艺术家Hugo Livet从照片中汲取了灵感,以现有的蓝色海洋和白色冰山的照片为基础,创造出了许多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冰山结构,用以致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亚特兰蒂斯的古城」
这一系列超现实风格的冰山蒙太奇视觉艺术,造型奇特,棱角分明,透出莹莹的蓝色,极具超现实与未来感,又像是亚特兰蒂斯的古城重现冰海。
Hugo Livet以视觉艺术作品这种无害的方式再现了环境的人类化,也让人们开始反思行为干预和自然存在的景色之间的差距与界限。
06
地球面貌
Edward Burtynsky
在一个代际中,我们人类成为了现象级的全球力量。
每一年,我们撼动的沉积物和岩石比侵蚀过程或河流等自然力量的总和还要多…… 我们在臭氧层上打了一个洞……我们进入了人类纪,一个新的、由人类统治的地质时代。
—— Globaïa
随着气候变暖、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以及工业化的失控,人类活动已然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大规模破坏,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投身于环保行业中。
加拿大当代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的人类纪计划,将有人类之后的自然世界以俯瞰视角记录下来。
大尺幅的作品呈现出了具有抽象美感又震撼人心的危机式世界图景,同时也令人唏嘘那些已不见踪迹的自然之美。
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燃油船》
加拿大温哥华岛《伐木场》
尼日利亚旧都拉各斯《锯木厂》
佛罗里达《磷矿》
Edward Burtynsky的作品是对地球生态自然变化的记录。
他将现代人类的工业痕迹与地球上的自然痕迹放到一张照片中,两种“痕迹”形成冲突与矛盾,引人深思。
“无论是工业采掘还是城市系统,我更喜欢用俯瞰式的高视角来表现作品。
因为这也是对地球大规模人类系统的一种还原,以俯瞰的视角来看通常会获得更好的视觉上的理解。”
在以人类为中心的时代,用上帝视角观看我们的生活轨迹。
从煤矿、铜矿、伐木场、荒地再到原始森林,不仅仅可以感受到视觉上的吸引力和超越性。
在被震撼的同时,我们也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07
万物生长
Ackroyd & Harvey
1982年,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在二战中被炸得支离破碎的城市——卡塞尔,开始了7000棵橡树种植计划,参与者“人人都是艺术家”。
7000棵橡树,卡塞尔 德国,博伊斯作品,1982
(照片摄于2021年)
“这7000棵树的种植完全是一件雕塑作品,这些树的生态建立起来,它就是自然。
树上有啁啾的鸟儿、风吹过沙沙作响、树下穿行的人群、嬉戏的孩子……
这是未来的雕塑。”
2021年6月,国际知名的视觉艺术家Ackroyd & Harvey重现了这个项目。
他们从德国城市收集橡树种子进行种植,然后在伦敦泰特美术馆装置陈列了100棵橡树树苗。
博伊斯的橡树种子,伦敦泰,2021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想让更多人把对自然的热爱转化为更积极主动的东西,也是在传达希望的讯息。
博伊斯的橡树种子,伦敦泰,2021
生长、延展,拥有着无穷变化特质的自然元素是Ackroyd & Harvey最常用的创作介质。
他们创作的装置作品将雕塑、摄影、生态和生物学等学科结合在一起,成为随着时间增长和衰退的艺术品,并通过作品研究记忆和时间,人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Ackroyd & Harvey
比如他们通过对草的自然生长过程进行修修补补,创造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像照片一样的图像。
先在两个星期内使草种子发芽,它们会在粗麻布制成的画布表面铺满水糊。
然后遮盖所有的窗户,用放映机放映底片。
将底片投影到种子覆盖的画布上,使种子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生长。
接受光照最多的地方变得郁郁葱葱,一片绿色,而在黑暗中生长的部分则变得更黄,颜色更浅。
令人惊奇的是,如果将这些活动的画布定期浇水并保持在低照度下,它们将可以无限期生存。
我们需要重新想象我们集体的、潜意识的范式,即成为这个星球上生命的一部分意味着什么。
而艺术就是这个难题中至关重要的一块。
Ackroyd & Harvey在教堂制作的植物墙
我们所处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处在生长变化之中。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放大了我们对于万物存在的感知,呈现了自然细枝末节的变化。
希望通过这些作品,我们都能对自然有更深的关怀、尊重和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