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沟传说真实故事(老北京民间传说)

石人沟传说真实故事(老北京民间传说)(1)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和大家聊个在老北京流传很广的一则民间传说,那就是“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

话说当年刘伯温和姚广孝奉旨设计和修建北京城。但由于这里长期以来都被叫做“苦海幽州”。说是这里有恶龙作怪。虽说这恶龙已被哪吒降服,但地下水脉处处相连,并且周围还有很多龙族、龙王。所以为了建城,并还能质押住这些恶龙。于是二人分别想办法儿,结果这两个人都把北京城设计成为了“八臂哪吒城”的样子。但当时,刘伯温为大军师,姚广孝为二军师,两个人想法都一样的话,那您这个二军师的功劳肯定就没有大军师大了吗,再加上后期的一些小矛盾,于是姚广孝一赌气,就在北京城建到快一半儿的时候,撂挑子不干,出家当和尚去了。

这北京城后期也只好由刘伯温一个人来负责修建了。但建归建,这里面儿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修这八臂哪吒城,虽然说是能镇住孽龙,但那是城修建完成之后。这修到一半儿的,它没有用啊。当初刘伯温设想的是,由他来主要负责修建北京城,让姚广孝主要负责看住恶龙,别让它们出来捣乱。但现在姚广孝走了,城也只建造了一半儿,这既要负责建城,又要时刻提防恶龙出来捣乱,这分身无术啊。难道说这件事儿就没有办法了吗?这肯定不成,刘伯温是谁啊?“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刘伯温是能和诸葛亮齐名的大军师。心说,这城我肯定是要建,但是在建的过程中,我要找一样儿什么神器,或者找到什么神仙,能够暂时镇住这个恶龙。我不需要有把这个恶龙给消灭掉,或赶走这么大本事的主儿,只要是能暂时的压制住它,给我争取个能修完北京城的时间,就成了。于是刘伯温四处一打听,就有当地老百姓和他说了,在距离北京城70里地,也就是现在的房山地区,有个上方山,在这上方山上有三块神石,具体来说,是三块青色的大石头。传说它们能帮着您镇压恶龙。刘伯温听完后,掐指一算,皱了皱眉头,觉得这事儿够麻烦的,他感觉这三块神石不太愿意管凡间的事儿,这去请它们,不一定能请的动。这得好好想想办法,软的硬的,都得来。他这想着,上方山上这三块儿石头也在合计,人家儿那也是半仙之体啊,你这想干嘛,人家早就知道了。这老二就说了,“我不去,我在这山里头多痛快、多自在,我修我的仙,干嘛要去趟这浑水,我不去”。老三也说,“我是也不想去,可我就怕那歪鼻子老道他有点儿手段,别到时候使什么花招儿,这样就不好办了”。老二说,“他使他的花招,那我也不去”。老三又转头问大哥,“那大哥您呢,您是什么想法儿”?再看这大青,一点儿反应都没有。老二见状说道,“成吧,等那老道来了以后咱们再说了。”

刘伯温这边儿,盘算好了计策,做了两手的准备,一手为准备了很多的香花、供品等礼物。这个意思就是说我去恭请,是恭恭敬敬的去请这三位神石下山;另一手是,他请来了许多位天兵天将,并把他们藏在了自己的袖子里。古人吗,那时的人们穿着衣服,都是宽袍大袖的。所以在刘伯温的袖子里,那是大有乾坤。其主要就是为了到时候能吓吓这三位,让他们乖乖的和自己能下山。做好这两手准备后,刘伯温带上一队的人马,就浩浩荡荡的,奔着这个上方山而去了。一路无话,乘船过了卢沟渡口,再往西,就到了上方山的脚下,刘伯温自己只带了小部分的随从,抬着礼品就上了上方山。

这刘伯温怎么说也是一国的大军师,平时那是何等的威风,可是为了能请动这三块儿神石,他把平常的大军师威风收了起来,恭恭敬敬地来到了三块神石的面前,让手底下的人供奉好供品后,迈步上前施礼,并拱手说到:“三位神石在上,基奉圣上旨意,(刘伯温本名为刘基,伯温是他的“字”。这里用他自己的名字,表示的是自己很恭敬、很谦卑的意思)修建北京城,只因为有恶龙为患,故恭请三位神石,移驾北京,镇守城中几日,待北京城建好之时,吾必奏请圣上,分封三位为镇国将军。”这里恐怕就有人会说,人家儿都半仙儿了,怎么还会在乎你分封的什么镇国将军呢?这里就要说到咱们国家的这个修仙系统的问题了,这三位本来就是石头成仙的,这和人成仙本来就有着差距,您想,动物修仙,像狐狸修仙,还得渡劫呢。您这一石头,不就更难吗。但是如果皇上都说,这块儿石头可以,你修炼的不错,你可以当我的一位将军了。那这就说明人类认可你了,再加上皇上是天子啊,天子都认可你了,这个分量是很重的。所以说如果能让皇上封个什么镇国将军之类的,这一下子,就能涨个几千年、上万年的道行。所以这时刘伯温就说了,可以封你们一个将军,其实就是拿这个当个利诱。他这说完了,再看这三块石头,纹丝不动。刘伯温一看这都没反应,于是又说了一遍。三块青石还是没动,连说了三遍,这三块石头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刘伯温心话,你们这是给我装蒜是吧,给我装听不见是吧,成了,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得嘞,那你们看我的手段。心里面儿这么想着,同时两手就往上抬。古时作揖的时候,两只手都得抬过脑袋。刘伯温就假装作揖,把嘴躲在了袖子后面儿,轻轻的说了两句话,紧接着,就听见袖子里面儿答了一声:得令。但见从袖口儿里,飞出了几十个兵丁,一个个儿是金盔金甲,手里面儿还拿着刀枪剑戟。上前就把这三块石头给围上了。为首的金将,手里拿着金锏一指这三块石头说到:“尔等听令,速到北京城,不得怠慢”。再看着三块石头,大青一依然是一动不动。您别说,这还真有可能是修炼到一定时候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睡着了。二青一看,那叫一下大哥吧,这不叫不行了,人家这儿天兵天将都来了,再不回应,这不合适啊。于是就轻轻的摇晃了下身子,也顺带着碰了碰这个大青。大青呢,还是没反应,二青一看,那得了,既然大哥都不动,那我也不动了,你这歪鼻子老道爱咋地咋地,姆们和你耗上了。

那您说这三块儿石头就真的怎么厉害吗?您说这都来了天兵天将了这都不怕吗?其实也不是,它们虽说都是三块神石,但是它们之间的这个道行各不一样,人们不是常说吗,得道有早晚,这三块石头其实也是。大青是一万年得道,这是很厉害的了。这二青是五千年的道行,这就差着了。三青修炼的最浅,只有一千年的道行。所以前面这两位看到天兵天将,都可以不往心里去,你们爱怎么着儿,就怎么着儿。老三这儿,可就受不了了。于是就说到,二位哥哥,我这道行尚浅,这老道给我这儿搞出怎么大的动静儿来,我想不跟他去这也不成了,看来咱们兄弟三人的缘分就算到这儿了,咱就此别过了,我跟他去北京城了。说完,就看三青这块石头,自己咕噜起来,跟着刘伯温,自己就走了。(也是啊,哪儿会儿来说也没有老吊车啊,这又是块神石,它自己要是不走的话,也确实是没人能弄的动它。)刘伯温一看,叹息道,嗨,那也成吧,有这个三青,好歹也能帮我抵挡这么一阵儿。于是刘伯温带着三青,就返回北京城去了。

可您想,刘伯温这么大张旗鼓的来请青石,北京城的这帮龙王爷能不知道吗?刘伯温来的时候,刚一过卢沟渡口,卢沟渡口的龙王,就给北京的龙王送信儿了,商量着怎么阻止神石入京。后来他们合计出了一条计策,因为刘伯温一行要返回北京城,必然要过卢沟河。那就是在卢沟渡口上修建一座“蝎子城”,等刘伯温赶着三青过来的时候,就让蝎子把三青蜇在这里,让它们不能进北京。龙王商量好后,便抓紧着手修建“蝎子城”。他们先修好了蝎子的尾巴,也就是卢沟桥,又接着修了蝎子的身子,这就是卢沟桥东面儿的“肥城”;而“肥城”东门外的两口井,作为了蝎子的眼睛。再往东一点儿,在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小土山,这就是蝎子的那两只大钳子。“蝎子城”刚修好,刘伯温赶着三青就走到了这里。到了这儿一看,原先停留在渡口的船只都不见了,河道上原本没有桥,现如今却突然多出了一座桥,而且在桥的东面儿还多了一座城。刘伯温一看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但是没法子,进京只有这一条路,硬着头皮也得走啊!于是就赶着三青上了桥,并继续往前走。其实当时刘伯温是想我过河后,绕开肥城,从它的南面走,也就是说我不进这蝎子的肚子里,这不就没事儿了吗。当他们刚过卢沟桥,并正要庆幸没事儿的时候,这蝎子尾巴突然就斜着甩了过来,一钩子就把三青蜇的永远不能动弹了。刘伯温见后,心一下儿就凉了,可转念一想:也好,就让三青待在卢沟桥头吧,让它镇住卢沟河,省得这里老闹水患。至于如何制服孽龙,那只好再想别的办法了。在肥城的南边儿,自从有了三青这块儿神石后,当地的百姓就有了这么一句顺口溜,那就是“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

上面儿提到了个关于北京卢沟桥形成的一则民间故事,其实关于北京卢沟桥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果您有兴趣,那请您敬请期待下期精彩节目“卢沟桥的由来和与之有关的民间传说”。

那好了,今天就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