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自愈方法(弱视常见问答关于弱视)
弱视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也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后,有统计显示弱视的发病率为 3%~4%。我国约有 3 亿儿童,弱视患儿的数量不在少数。
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成人的 1%,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
5 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 6 岁~8 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且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
若只能用一眼视物,这只眼睛的视觉就会在长期的反复刺激中得以发育,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形成了单眼弱视。
弱视形成病因多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 0.8,且无法矫正,即为弱视。通俗地说,就是孩子的双眼外观并无明显异常,眼科检查常有屈光不正,经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这样的眼睛称为弱视。
弱视根据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一般矫正视力为 0.8~0.6 属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0.5~0.2 属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0.1 或以下属重度弱视。
在弱视标准中没有规定近视力,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弱视患者,远近视力都不好。但也有少数弱视患者近视力可到 1.0,而远视力却不能矫正到 0.8,或通过治疗近视力可达到 1.0,而远视力仍旧不好。弱视程度越重,治疗越困难,疗效越差。
弱视可分为哪几种
根据病因的不同,弱视可分为先天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等。
斜视性弱视:大脑皮层为了消除因斜视而引起的复视和视觉紊乱,而主动地抑制了该眼黄斑部传来的视觉冲动。由于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的弱视,称为斜视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因为双眼屈光度相差太大,双眼在黄斑部所形成的图像大小与清晰度相差太多,使大脑视中枢无法把两个图像融合成为一个,所以抑制了屈光不正较高的眼的物像,使该眼形成弱视,这种弱视叫做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有高度远视或散光者;由于视网膜上的像始终模糊不清,传入大脑的视觉冲动或信息较少,久而久之便形成弱视。
先天性弱视: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有些继发于先天性眼球震颤。
形觉剥夺性弱视:如果患有角膜病、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则会挡住视线,使黄斑部无法接受光的刺激,由此而产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治疗弱视需争分夺秒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的视力有问题,一定要尽快带他们到医院进行准确可靠的屈光检查。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无法配合主观验光,必须采用客观验光。
验光后,医生会告诉家长孩子患的是近视还是远视,有没有散光存在,最后还会根据孩子戴眼镜后的矫正视力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弱视。
弱视的治疗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家长应该争分夺秒为孩子治疗。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患,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
不同月龄(年龄)的儿童视力发育情况不同。在视觉系统发育初期,弱视这种低常的视力存在可逆性,但受到患儿年龄、病因、双眼视力差别、视力低常程度及是否治疗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他们也不再容易接受遮盖治疗等关键的治疗措施。学龄前儿童的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好,因为他们这时正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同时没有学业压力,可以在家中由家长监督患儿的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