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父母培养孩子做家务步骤详解)
文︳梅子
导语: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高于后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比不做家务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01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让孩子参与做家务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重视让孩子多多的参与到家务活中来。
比如:
- 在德国,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被明确写进了法律。
6-10岁,孩子要帮着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
10-16岁,负责擦汽车,给菜园翻地;
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 在美国,父母看重的也并非学科教育,而是孩子参与到家务中的能力,比如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是这样的:
9-24个月:会执行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把脏尿布扔到垃圾箱;
2-4岁:会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帮助父母拿取物品;使用马桶、自己刷牙、浇花、到门口取报纸、收拾自己的玩具等;
4-6岁: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烘干衣服、叠放衣服、准备自己要穿的衣服、鞋子等;
6-7岁: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炉台、烤箱;做饭;列采购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等。
- 在日本, 1/3的孩子每天干家务活
日本孩子每天干家务活的有1/3,平时根本不干家务活的是1/4。而且,女孩子干家务明显高于男孩,女孩多从事熨衣服、做蛋糕、洗盘子等活,男孩则是装电池、涂油漆等。
日本家庭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帮忙做饭,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让孩子自己买东西等。
根据《读者》杂志的一份数据显示,各国中小学生每天平均劳动时间如下:
美国72分钟;
韩国66分钟;
法国36分钟;
英国30分钟;
中国12分钟。
由此可见,在引导孩子做家务方面,中国的父母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02 为什么要重视对孩子做家务的引导
- 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是希望孩子在将来能够适应各种情境,解决各种问题,而做好自己身边的事情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做好自己身边的事情指什么呢?
首先自己走路、自己吃饭、自己准备衣服......
当孩子越来越多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就预示着他可以越来越少的需要别人的保护才能活下去,这是在为将来他们适应社会做最基本的准备。
- 自己管理生活会带来喜悦,增加自信。
当孩子长大到能够开始一个人生活时,他是手足无措还是享受人生掌控在自己手里的喜悦呢?
这与他从小是否锻炼起来了做家务的能力有很大联系。
安排、管理自己的小家,不仅让他拥有了更多的责任感、感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更让他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成长,进而增加了许多自信。
- 让孩子多一些感恩之心
当孩子学着自己动手管理自己的生活时,他才能更多的感受到父母的付出,进而拥有更多的感恩之心。
03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
前些日子,和一位朋友聊天。
朋友说: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孩子在家里协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并将视频和照片发到班级群。
结果班级群就被刷屏了,家长们纷纷慨叹这真是有意义的一件事。
然而后来在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才发现很多家长其实都只是让孩子摆摆样子、拍照片发给老师、发到朋友圈后就算完成任务了。
要知道,让孩子做家务不是作秀,不是动作摆出来就是学会了做家务、就拥有了参与做家务的好习惯了。事实上孩子任何技能的培养,都是需要父母有技巧的一步步去教授的。
如果父母不重视引导的方法,很容易导致做家务这件事,最终成为父母寻求心理安慰的孩子的“做秀”,或者成为孩子厌烦抵触、爆发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做家务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 家务活分类
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之中,究竟具体是参与到哪些事情之中呢?总体来说,家务活可以分为以下12个方向:
- 打扫
- 整理
- 洗涤
- 餐桌和餐具
- 烹调
- 物品更换
- 护理
- 传递
- 倒垃圾
- 看家
- 照顾
- 节日准备
父母只有自己先分楚家务活的这12个方向,才能够对有计划的安排孩子做家务有总体的规划。
2.向孩子讲解每一类家务活的作用
教会孩子技能前,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做这件事情的目标和意义。
有了目标以后,孩子才能保持更持久的兴趣。
比如针对刚刚列举的12类家务活,都有着分别的目的和意义。举例来讲:
- 打扫:打扫是清除垃圾、灰尘、污垢,让家里变得干净的活动;
- 整理:整理与打扫的目的存在很大的不同,打扫是为了清除污使房子变得干净,而整理的目的是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使家里更整齐有序;
- 洗涤:洗涤是为了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和家里用的床单、被罩等清洗干净的行为,这不仅会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更能让我们的身心也随之轻松。
- 餐桌和餐具:餐桌和餐具的整洁,不仅能影响我们就餐的心情,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 其他类的家务活,他们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父母们都需要经过思考后,组织好语言将他们一一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做家务活带来的价值感。
3.确定可以让孩子帮忙的步骤
家务活的参与程度,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比如同样是洗涤,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讲,能参与的部分可能只是叠衣服,但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讲就可以做到洗衣服、晾衣服和叠衣服全程参与了。
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对孩子能够参与的家务活步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并明确的向孩子做出说明。
这样孩子在得到清晰的指令后也才能够更好地去执行,同时不会因为有些事情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参与,而又没说明为什么而产生挫败感。
4. 教会孩子操作的要点,循序渐进培养技能
很多父母会说:我天天都在孩子的面前扫地、拖地,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难道孩子不该上手就会的吗?
当然不是。
事实上即使孩子无数次的看到过你做某项家务,但当他们自己真正要去动手时,你仍然需要手把手的教会他们技能并将操作的关键点讲给他们听。
比如:
打扫的过程中,可以将这样的一些关键点提醒给孩子:
- 打扫要有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等,这样做不容易遗漏,所以打扫会更彻底;
- 角落要仔细处理:房屋内边缘角落的位置,是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也是不容易清理的地方,所以要更加仔细,才能将灰尘、污垢彻底消灭;
- 光滑的表面,都需要擦拭干净:门把手、水龙头、衣柜等部位的表面,如果能够擦拭干净,看上去光亮如新,会使房间看上去更加干净。
通过上面的列举,父母可以思考每一类家务活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并做简单的总结,之后带领孩子一一实践。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能看到努力带来的更多成果,进而更加有成就感,树立更多的自信。
总结:
如果一个孩子,吃完饭把碗一推、脱下来的衣服随处一甩、身边的大事小情全部交由妈妈处理,那么,即使这个孩子的成绩再优异,我们也会担心他将来生活中自理的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却从不懂得说“谢谢”,从未曾体会到过父母的辛苦,我们也会担心在他长大成人后,在职场和家庭中会有怎么的表现。
所以,父母们何不将上述这样的担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去帮助孩子获得在未来拥抱幸福的更多能力呢?
是的,会做家务的孩子更幸福。
我是梅子,关注#梅子说育儿#可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爱的育儿分享。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欢迎留言、点赞、转发——写文不易,您的支持将是我今后创作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注:此文文字内容为#梅子说育儿#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