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洛阳李唐(风起洛阳中的含嘉仓)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袁敏
《风起洛阳》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第28集的前几分钟,出现了大家颇为熟悉的三个字:含嘉仓。剧情中,晋王武慎行和焕相杨焕,受圣人之命,在俸御郎武攸决的护卫下查验含嘉仓。
提起含嘉仓,很多人并不陌生,作为皇家粮仓,它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天宝年间,全国储粮约1200万石,而含嘉仓的粮食储量达到580万石,占全国各大官仓储量的46%。含嘉仓的储粮来源主要是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
如今,含嘉仓遗址就在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北关一带,隋唐洛阳城东城以北。
历史上的含嘉仓
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建成之初并未用作粮仓,正式作为大型粮仓始于唐初。含嘉仓有粮窖400座以上,每座粮窖储粮约50万斤。
1971年,含嘉仓城遗址被发现。含嘉仓城略呈长方形,据测量,南北长725米,东西宽615米,南北两墙分别利用郭城北墙一段及东城北墙,总面积43万平方米,四周墙宽16.5米,现存厚度2米以上,有城门4座,即仓东门(东门)、仓中门或圆壁门(西门)、德猷门(北门),含嘉门(南门)。
整个仓城内分为生活管理区与粮窖区,生活管理区位于西北部,面积约6万平方米,南面与东面有隔墙,与粮窖区分开。东北部和南部的粮窖区,由“十”字街分隔,东西成排、南北成行,行距一般6—8米,窖与窖的间隔一般为3—5米,个别不足2米。
漕运是储粮的重要通道,含嘉仓城的东南角是漕运码头,向东与瀍河、洛河相通。
含嘉仓先后发掘了19座粮窖,其中9座出土有铭砖。铭砖上记载着粮窖在仓城中的方位,储粮的品种、数量,粮食来源、入窖年月、运输和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铭砖上出现的年号主要有唐代调露、长寿、天授、万岁通天、圣历、光宅、开元等。
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19号仓窖底部发现了一块长32.5厘米、厚6.5厘米的铭砖。这块铭砖的前三个字就是“含嘉仓”。随后,这块铭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含嘉仓160号仓窖
目前,含嘉仓除160号仓窖外,其它均已回填。含嘉仓160号仓窖位于仓城中部,仓窖口呈圆形,直径11.1米,窖底有2层,上层为平底、下层为圆底,窖总深6.2米。1972年发掘清理时,窖内堆积着大半窖的碳化谷物,按仓窖内出土的谷物量推算,体量约250吨。
含嘉仓仓窖的形制基本相同,均呈口大底小的圆缸形。口径一般为8—16米,最大者为18米,底径4—12米,深5—7米,最深者达11.7米。
仓窖的修建程序如下:从地面向下先挖一个口大底小的圆缸形土窖,窖壁和底部经过细致加工,使之平整光滑。在仓窖挖成以后,再进行防潮处理。
其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夯打厚5—7厘米的青膏泥;第二是火烧,使窖壁干燥、坚硬;第三是铺设5—30厘米厚的红烧土碎块和黑炭等拌成的混合物防潮层;第四是铺设木板和草;第五是铺席。
李世民与含嘉仓
含嘉仓为李世民选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内。这里,不得不提到回洛仓。回洛仓同样建于隋朝,位于城外。隋末天下大乱,回洛仓被李密所夺,隋朝统治者多年积攒的粮食拱手让人,洛阳城一时陷入无粮的境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李密,差点起义成功。
吸取教训的李世民,于是将粮仓位置选在洛阳城内,即含嘉仓。含嘉仓的粮食不仅供应洛阳城,还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