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带给人们的危害(全球每天消耗百亿个的二维码背后)

近年来,二维码悄无声息的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应用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购物支付、乘坐地铁、开锁共享单车、添加好友等等均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据统计,全球每日消耗百亿个二维码!如此庞大消耗的背后,却隐藏着风险,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今天我们就通过两个案例讲讲二维码背后的违法犯罪。

二维码带给人们的危害(全球每天消耗百亿个的二维码背后)(1)

盗用防伪二维码,假货横行市场!

近日,江苏省宜兴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销往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的制假售假案件,捣毁了多个生产假冒吹风机的窝点,据了解,该案销售假货的涉案金额达到了1.2亿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不久前,一家售卖戴森吹风机的淘宝店铺被举报,受害者蔡女士在看到该店铺的戴森吹风机有活动价后便询问店家货物是否为正品,店家称其确是正品的戴森吹风机,只不过在搞活动,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段,因此,在原价1799元的基础上,可以领活动券便宜100元。

期间,淘宝客服还告诉蔡女士,这款吹风机是全新原装正品,支持官网或公众号注册、激活认证,全国联保两年。于是蔡女士便放心下单了。

在之后“戴森”吹风机的使用过程中,蔡女士发现情况不太对劲。这台吹风机的风力很小,但是电机声音又很大,第一次打开它用了几分钟之后,还会自动断电。“戴森”吹风机的质量这么差?这真的是“戴森吹风机吗?这引起了蔡女士的怀疑。

经查,店家一再保证的“戴森”正品吹风机,实际上却是假冒产品。该吹风机精心模仿了正品的外观,很难辨别真伪。为了进一步混淆所生产的假冒产品与正品,假货产者收甚至收集了超过18万个标贴!

据了解,制假团伙破解了一些已经销售,但是尚未交付的吹风机的二维码,将这些盗用这些二维码贴在自己假冒的吹风机和卷发棒上,这些犯罪分子从细节入手,在假冒吹风机上的机身、电源线、说明书上都贴上了正品的二维码,通过扫描这些二维码,可以直接连上戴森官网的小程序,进行产品的注册。这些细节的“精心设计”,让不少消费者信以为真。

二维码带给人们的危害(全球每天消耗百亿个的二维码背后)(2)

正品吹风机上贴着的二维码,本意是为了辨别吹风机品牌的真伪,却被有心之人利用,成为了假冒产品迷惑消费者的手段!

这种生产、销售假冒产品的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更是触及了刑法,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孔某等人,已经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移送起诉,其余犯罪同伙,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移送起诉。

二维码带给人们的危害(全球每天消耗百亿个的二维码背后)(3)

二维码暗藏“病毒”,偷走你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二维码的兴起,制作二维码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这让很多非法分子看到了“商机”,仿造二维码,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用户信息!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许多“微信清粉软件”,用户根据提示支付服务费、扫描“清粉小助手”提供的二维码后,手机被会被深入“扫描”,获取“体检报告”。这样就可以检测到自己的好友数量,以及将屏蔽了自己的好友一一告知。

二维码带给人们的危害(全球每天消耗百亿个的二维码背后)(4)

然而,在用户启动“扫描”时,其微信信息数据已经同步被传输到了犯罪团伙的服务器上,而几乎所有被害用户都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经被窃取。通过这样的方式,表面上商家通过清粉软件来赚钱,其实在背后,这些商家可以轻易地非法获取用户的微信群聊二维码,从而非法获利。

这些商家通过制造病毒二维码来非法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借此获利。这样的行为同样可能会触犯刑法!

二维码带给人们的危害(全球每天消耗百亿个的二维码背后)(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维码带给人们的危害(全球每天消耗百亿个的二维码背后)(6)

二维码确实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二维码的背后也确实潜伏着问题和风险,我们如何规避或降低风险呢?

1,不以二维码作为判别商品真假的唯一方式,避免上当受骗!

2,不轻易扫码!每个二维码的背后裹挟着什么链接我们无从得知!

3,扫描二维码后,要求授权或跳转其他链接的,务必谨慎授权或点击!

避免信息被盗或危及个人财产安全!更多小妙招,记得关注我们或下载知法乎客户端!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