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窝窝要趁热包吗(究竟是艾窝窝还是爱窝窝呢)

上一篇中介绍了老北京的窝窝头及宫廷点心小窝头,那么还有一种和窝头沾边的就是爱窝窝了现在很多地方将爱窝窝写成艾窝窝,究竟哪个才是正字呢?不用忙,咱们慢慢看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艾窝窝要趁热包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艾窝窝要趁热包吗(究竟是艾窝窝还是爱窝窝呢)

艾窝窝要趁热包吗

上一篇中介绍了老北京的窝窝头及宫廷点心小窝头,那么还有一种和窝头沾边的就是爱窝窝了。现在很多地方将爱窝窝写成艾窝窝,究竟哪个才是正字呢?不用忙,咱们慢慢看来。

爱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食,其特点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食,就是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食。

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爱窝窝历史悠久,据《明宫史·火集》载:“(四月)初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糯米,长可三四寸,阔一寸,味与糉同也。”这个“不落夹”是什么呢?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所著的《酌中志》中有答案:“以糯米饭夹麻糖为凉糕,丸而馅子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有人认为元代就有不落夹,只是尚未见到文字记载。(笔者对此存疑,对照《酌中志》原文:{四月}初八日,进“不落夹”,用苇叶方包糯米,长可三四寸,阔一寸,味与粽同也。——由此可见,不落夹应该是粽子,而不是爱窝窝。《戒庵漫笔》,见《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七第十四页记载:朝廷每年四月八日,赐百官午门外食不落夹。曹御史宏云:“是面食也。”医官张天民云:“即今之粽子。”可见这个不落夹记录有误。)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就写有“爱窝窝”这种食品。“妇人安排酒饭,与薛嫂儿正吃着,只见他姑娘家使了小厮安童,盒子里盛着四块黄米面,数块枣儿糕,两块糖,几十个艾窝窝。”(见第七回)

据清嘉庆道光诗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记载:“窝窝社、小茶馆兼卖点心者。窝窝以糯米粉为之,形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搀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复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世中宫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

《北京风俗杂咏续编·首都杂咏》中记载:爱窝窝及凉糕,两者都是用熟糯米加豆沙或芝麻馅制成的凉食。不过,爱窝窝是圆形的,如元宵;而凉糕则是方形的而已。贩者多用小车。季节则为旧历正月至五月。——“形似元宵不用摇,豆黄玫瑰馅分包。外皮已熟无须煮,入口甘凉制法高。”

梁实秋在其《北平的零食贩》中写道:“糯米团子加豆沙馅,名曰‘爱窝’或‘爱窝窝’。”

邓云乡在《鲁迅与北京风土》中记载:“‘爱窝窝’。这是一种很好的点心,它像江南的捣沙团子一样,不过作得更加精致,馅子配制得更加讲究。所不同的,它不是用糯米粉蒸熟包的,而是用糯米饭,烧得很软,再压紧些来作皮子,包上白糖、桃仁、芝麻、瓜子仁、青红丝,或澄沙、桃仁,或枣泥、瓜子仁等馅子,拌入白糖时,加一些香油炒面,包好后外面再裹一层干糯米粉,使之不粘。这是纯素的;北京街头叫卖的各种甜食,基本上都是素的,是不放猪油的。爱窝窝凉吃,吃起来又糯、又软、又香、又甜,爱吃甜食的人,多半是喜欢它的。至于它为什么叫‘爱窝窝’,到现在也还说不准。如果望文生义,‘窝窝’是北京粗糙食品的名称,如‘杂和面窝窝’、‘窝窝头’”等,而这却加个‘爱’字,可能是因为大家喜爱它吧。”

周绍良先生在其《齿留余香回忆京城》记载:“用糯米加热蒸后,使成糊状,揉成做元宵大小的片,用勺把白糖和芝麻混在一起,包严密呈元宵状,以豆沙做馅,顶上点红点,以豆面间隔,以防粘连。现在食品市场尚有制售者。”

常人春在其《老北京的风俗》中记载:“这是正月里的食品,是将蒸熟的江米擀成小饼,包上冰糖渣儿、山楂糕、芝麻、青梅,团成元宵形,裹上糯米粉,使之不粘在一起。一般有白糖、澄沙、枣泥数种。为区别起见,上边都做了红点记号。庙会上卖艾窝窝的往往也卖元宵、年糕。”

蒋癯叟在其《首都杂咏》中记载:“爱窝窝——形似元宵不用摇,豆黄玫瑰馅分包。外皮已熟无须煮,入口甘凉制法高。”

关于爱窝窝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古已有之,源于北京;另一说是由维吾尔族穆斯林带入清宫,后流传至北京民间。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或二者之间尚有什么联系,还应该由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这里我们不妨将两种说法一并列出,供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据说,爱窝窝与今天的故宫(即“紫禁城”,俗称“皇宫”)内的“储秀宫”还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老北京人传说,有一位在“皇宫”紫禁城里当过太监的人说,明时皇宫里的“储秀宫”居住着的皇后和妃子,她们天天吃山珍海味,感到有些腻了。有一天,在“储秀宫”做饭的一个回族厨师,从家里带了些经常食用的清真食品“爱窝窝”,正在厨房里吃的时候,被一位宫女看见了。她一尝很好吃,就给皇后带了点,皇后一尝,亦感到非常好吃,就当即让这位回族厨师为居住在“储秀宫”的皇后和妃子们做“爱窝窝”吃。

特别是皇后很喜欢吃爱窝窝,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而且还格外大加赞赏,说厨师做的“爱窝窝”不仅“色雪白”好看,而且吃起来,其“味香甜”。此后爱窝窝就由“皇宫”紫禁城传了出来,一下子变得身价百倍,名震京城,成为京城有名的一款清真风味小吃,并被美誉为“御爱窝窝”。

对此,《北京传统文化便览》记载:爱窝窝为“北京一种清真风味小吃。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因明代为帝后所喜食,故名‘御爱窝窝’,后传入民间,脱衍为‘爱窝窝’了。”——当然这只是传说,皇后居住的是坤宁宫,储秀宫一般居住的都是妃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慈禧,同治帝就是在储秀宫的后殿出生的。紫禁城那么多的房子还能大家混住在一起不成?

第二种说法是爱窝窝源于维吾尔族,其中还有一段爱窝窝与香妃的传说。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时,伊帕尔汉家族配合平叛有功,于二十五年随全家奉召进京。伊帕尔汉被召入宫,时年26岁。初封为贵人,后册封为容妃。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浑身自然散发出一股清馨的香气,备受乾隆宠爱,所以叫香妃。香妃是维吾尔族穆斯林,为了使香妃开心,乾隆十分尊重香妃的生活习惯,专门在宫中配备了一名叫努伊玛特的维吾尔族厨师为香妃做清真饭菜。

相传香妃入宫前已为人妇,入宫后,香妃非常思念她的丈夫,日夜茶饭不进,这可急坏了乾隆皇帝。他急忙下旨给御膳房:有谁能做出使香妃爱吃的食物,赏银万两。御厨们都想得到重赏,想尽名膳美食,各献绝技。于是,山珍海味、风味名食,做了数千样,可是端进宫内,香妃连看都不看。无奈之下,乾隆只得让维吾尔族人给香妃做家乡的饮食送进宫中。

再说,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召入宫后,也很想念香妃,就不远万里,爬山涉水从新疆来到京城,设法与香妃联系。当他听说乾隆下旨让维吾尔族人做一样家乡最好吃的食品送进宫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香妃的丈夫知道这是与香妃联系的最好机会,就做了一种江米团。这种江米团食品制法特殊,是香妃丈夫在家时经常做给香妃吃,别人都没见过,只有香妃吃过,所以只要她一见到这种江米团食品,就准会知道是她的丈夫来了。江米团做成后,被送进了宫里,太监问香妃的丈夫:“这叫什么名字?”他想自己姓“艾买提”,就急中生智,脱口而出:“叫艾窝窝。”宫女将艾窝窝端到香妃面前,香妃见到艾窝窝,心知自己的丈夫来到京城,十分悲痛,泪流如雨,她轻轻地拿起一个艾窝窝咬了一口……

乾隆得知香妃想吃东西了,很高兴,于是下旨让在京城的维吾尔族人天天制做艾窝窝给香妃用膳,从此,艾窝窝就出了名,成为一款有名的宫廷名食。这一名食也很快传到北京和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别是北京人更喜欢吃爱窝窝。——这也是艾窝窝名称的来历传说,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香妃(及容妃)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出生,曾为霍集占之妻,后被霍集占休弃。从兆惠上奏给乾隆帝奏折中可知,乾隆帝后来的容妃和卓氏是被霍集占休弃的妻子:

霍集占已休弃之妻,名巴特玛者(即容妃和卓氏),图尔都和卓之胞姊也。因和卓木与伊等世代仇怨,霍集占遂娶此女为妻,未几弃置。逃走之时,交付与人看管。

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乾隆二十四年,霍集占死后,其首级被函送到京城,乾隆帝下令喇嘛僧依照藏传佛教仪轨制成法器嘎巴拉碗,收藏于大内之中。由此可见此传说之无稽,艾窝窝之名也就足为不成立了。

雪印轩主《燕都小食品杂咏》“爱窝窝”条云:“白粘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并注曰:“爱窝窝,回人所喜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以各色之馅,用面粉团成圆球,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爱窝窝是春夏季美食,每年一到春节,各家清真小吃店就陆续添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

根据《北京志——商业卷——饮食服务志》(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记载:“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方来的士兵、农民开始在京郊种植水稻,北京江米点心随之兴起。艾窝窝用熟江米饭团包白糖、麻仁、果料配制的馅再粘熟大米面而成。成品为圆形,味香甜松软。北京小吃行业习惯在春节前后和节日经营。艾窝窝又称爱窝窝。清人李光庭《芗彦解颐》中说,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在民间,省了‘御’字而称‘爱窝窝’。”

那么究竟应该是写作“艾窝窝”,还是“爱窝窝”呢?根据咱们上面所说,这种食品其实在明代就已经有了,自然应该是写作“爱窝窝”了。

刘九如先生在其《走街串巷卖小吃》中记载:“同时,这车上也卖江米面小枣年糕、江米面夹澄沙馅的凉糕、爱窝窝、驴打滚,还卖粽子、元宵等应节食品。这些吃食,都具有回民特色。”

其在制作上也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蒸江米。怎么样把江米蒸得好吃,有嚼头的办法:首先把江米泡4个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把泡米的水全部倒掉,再上锅干蒸。如果使用普通蒸锅,开锅后蒸15分钟就可以了。(现在有了微波炉了,那么在时间上也可以有所节省了,如果您使用微波炉,1斤米用中高火蒸12分钟即可。)后将容器取出,再向江米中倒入开水,边倒开水边搅拌,使江米充分吸收水分。这样做出来的江米才会有劲儿,有拉力,吃的时候口感才好。等到江米完全被搅拌成糨粥状就可以了。然后盖好盖,再上普通蒸锅开锅后蒸15分钟。(如微波炉用中高火蒸10分钟。)10分钟后将容器取出,再用铲子用力将米粒碾碎。这样米就处理好了。

爱窝窝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天下事莫不如此,凡是吃的东西也都会有一利一弊,更要注意适量,过犹不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