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绿色的青蛙(为什么只有绿色的青蛙)
颜色是一种神奇的现象,它赋予这个世界各式各样视觉上的美丽,同时也影响着许多生物的生活。
放眼大自然,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颜色的生物,棕色的狮子、黑白的熊猫、斑斓的孔雀、淡蓝色荧光的水母…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绿色拥有者—植物,不过,植物的绿色并非其专属颜色,在一些动物身上也可以见到。
绿色的动物有哪些呢?青蛙应该是最典型的例子了,除此之外,还有绿色的鹦鹉,绿色的青衣鱼等。
即便枚举的话具有绿色的动物似乎有很多,但你可能也发现了,这些动物中没有一个是哺乳动物。
那为什么哺乳动物不具备绿色呢?或者说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哺乳动物呢?首先我们说说动物的颜色有什么作用。
图注:融入环境的松鼠
动物颜色的作用
对于穿衣服的人类来说,不同的肤色有什么作用呢?好像除了防晒能力有差别外,基本不影响生活。
但对于动物来说,颜色却对它们的生存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它们现在的颜色是漫长时间中筛选出来的最优颜色。
动物颜色的首要作用是伪装,强大的掠食者需要偷偷靠近猎物而不被发现,被捕食者需要尽可能避免被天敌发现。
其次是信息传递,动物不会像人一样讲话,它们只能依靠颜色、动作、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
信息传递中最重要的是性选择,这一点孔雀可以证明,另外还有警告恐吓、吸引其他物种的作用。
另外,与人一样黑色的皮肤、眼睛和皮毛还具有防晒的功能,一些动物也利用改变颜色来调节自身的温度。
颜(绿)色从何而来
动物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颜色不外乎以上说到的几个原因,那么它们的颜色,尤其是绿色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最基本的颜色产生途径是色素,不同的色素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唯一决定绿色的色素是叶绿素。
叶绿素只有植物、藻类以及蓝细菌才有,因此,动物会呈现绿色并不是叶绿素的作用,而是其他原因。
动物产生颜色的第二个途径是色素细胞,青蛙(两栖动物)、变色龙(爬行动物)、鱼类、虾蟹(甲壳动物)和章鱼(头足纲动物)都含有这种细胞。
依据白光下所呈现的颜色,色素细胞可以分为红、黄、黑、白、蓝以及彩虹色6种。
在真皮较薄的物种如章鱼中,黑色素细胞平铺且覆盖于其他细胞之上,而在真皮较厚如变色龙中,黑色素则与其他细胞聚集成立体状。
当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聚集到细胞中央时,其他色素就能呈现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变色现象。
色素细胞中色素的收缩与散开称为色素易位,变色龙的色素易位受神经控制,因此它可以频繁地改变自身颜色,而变色龙等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彩虹色素细胞在经过黄色素细胞时被扰乱了。
第三种着色途径是结构色,结构色是指光入射到空间周期与波长相近的物体上时,由光的散射、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
也就是说,这种颜色并不是动物自身产生的,而是可见光被自身微小结构“干扰”后产生的。
结构色在鸟类和昆虫中比较常见,比如鸭子、鸳鸯和孔雀上的蓝、绿色光泽,以及许多甲虫和蝴蝶的紫色、红色等。
最后一种着色途径是生物光,它们颜色是荧光素与氧气反应产生的,其中就包括蓝色和绿色的荧光。
为什么没有绿色的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颜色产生途径只能是色素,它们的皮毛颜色来自于两种色素:真黑素和黑色素,前者负责深色和黑色,后者负责红色和浅黄色。
你可以看到,无论这些颜色如何调配,都是不可能产生绿色的,同时也不能产生出任何鲜艳的颜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颜色都偏黄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哺乳动物会“钟爱”于这种低调的颜色呢?为什么其他动物就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
其实,这跟它们古老的祖先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历史有关。
图注:古老的哺乳动物只能躲避着生存
鸟类、大多数的恐龙,甚至是更古老的水生生物,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在明亮的阳光下生活的。
长期的白天活动让它们具有了丰富的视觉,由此而产生的性选择及生存方式让它们具有了鲜艳的颜色。
可以这么理解,当它们能看到更多的颜色时,它们就会倾向于更选择颜色更明亮更好看的伴侣。
图注:人跟马色觉对比
相较之下,哺乳动物的祖先在大多数时候其实活得“并不光彩”,为了避开更巨大更危险的恐龙,它们通常在隐蔽的地方生活,比如洞穴或地下,等到天黑了它们才出来捕猎。
长期处于暗光生活导致它们的色觉并不太好,它们并不能看到更多的颜色,于是也就没有必要进化出更多的颜色。
图注:人和狗的色觉对比
另一方面,大多非人类哺乳动物都是双色视觉,它们的眼睛只有两种功能性的受体,或者说它们是红绿色盲,对于一些食草动物来说更是如此。
以老虎为例,虽然在我们看来那一身橙黄色皮衣在森林中很是显眼,但猎物却看不出这种差别,因此它们没有必要进化成绿色。
图注:山魈脸谱般的蓝脸
最后
如果眼神不好看不见更多颜色是“祖上”的原因,那有没有因为祖先搬到了更明亮的地方从而使它们有了更高级的色觉的哺乳动物呢?
金丝猴和山魈应该是最恰当的例子了,它们已经发展出了蓝色的脸部,这很可能与性选择有关。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出现各种“花花绿绿”的猴子,就跟鹦鹉一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