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的电影何以为家(一部所有成年人都应该去观看的电影)
贫穷、悲伤、压抑的细节饱和得已然穿透屏幕,让我们意识到苦难是没有底线的,正如悲伤会无法克制的蔓延。据说,这是戛纳电影节全场起立鼓掌致敬长达15分钟的杰作。《何以为家》(《迦百农》)先后获得11项世界级奖项的提名,其中包括2019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2018年法国戛纳金棕榈奖提名。
《何以为家》的译名本身充满中国意蕴,或许《迦百农》更能反映电影的文化内核,更能体现原有的宗教意味。迦百农作为圣经新约中耶稣曾经传道的地方,这座被上帝遗弃的城市是“混乱”与“失序”的代言。镜头不断从街头巷尾抽离并上升,最后用上帝视角的俯视,赞恩的生活俨然是一出黎巴嫩儿童版出埃及记。影片既深刻反映了黎巴嫩国家的现实困境,难民潮、底层人民生育泛滥、儿童流离失所;又饱含柔软细腻的人文主义关怀,以女性导演独有的温情观照人类命运和底层悲苦。
电影赤裸裸地将中东地区的人道主义灾难呈现在世人面前,类似纪录片的形式和12岁的赞恩将生活的残忍撕裂地如此真实,无奈与痛苦在电影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示。女导演的视角或许会更多地带有母性俯瞰人间的主观性,温暖的结局也是拉巴基对残酷现实展示的梦境慈悲,但内心强大的拉巴斯总体上还是将每天都在上演的悲剧演绎地克制冷静。
电影的主题显然不止于对无力生养孩子的父母的控诉。上一秒是摩天轮飞到顶端、海面晚霞映射的梦中天堂,下一秒则是满目疮痍、遍地破败嘈杂的悲苦人间。电影的很多细节如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次次刺痛我们的内心:“你儿子一出生就死了,他并不存在,连番茄酱都有日期和保质期,你儿子什么都没有”;“你弟弟皮肤为什么这么黑?我妈妈怀孕时咖啡喝多了”;“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用镜子反射来看动画片、两个孩子洗车场冲澡的片段看上去有多温暖就有多么令人心碎。赞恩几次试图抛弃但最终都不舍得遗弃约纳斯,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坐在街头的画面让我们的泪水无法停止;将游乐园的女人上衣扒掉漏出乳房、偷偷带妹妹清洗被鲜血污染的衣服、抓起匕首去找那个男人为妹妹报仇、最后拍身份证照片时挤出的微笑,一个12岁的孩子,站在人间,向我们展示这个世界的丑陋、无奈和凄苦。
你会无数次闪过《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同样是12岁的娜塔莉和杀手莱昂的对话: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是的,一直如此。12岁的赞恩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着生活前行,他身上的坚韧、他倔强的眼神给我们以希望。12岁的赞恩在法庭控诉父母生了他,并想让那些无法养活孩子的父母不要生下孩子。或许台词、场景的布置稍显直接甚至有点用力过度,但动人的现实主义依然具有刺穿一切的力量。
看完电影,你会思考一个问题:人类究竟为何对生育抱有如此大的执念?曾经,我们也有这样一个阶段,有着朴素的生育观念:无论贫富,孩子总是要生,孩子很快就可以长大了。在《何以为家》里,男孩是用来养家糊口照顾弟妹的劳动力,女孩则是可以嫁人换钱改善家庭生活的商品。赞恩最后的诉求是父母不要再生了,或许,这让所有成年人都在思考没有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之前不要生育孩子,也让我们所有人思考,为何越穷越生,而越是发达的国家生育率越低。
以赞恩为视角充分展示了导演的功力,尤其是赞恩和约纳斯街头流浪的戏份,近乎纪录似的还原了两个孩子的现实活动。可以说,120分钟的剧情里,前100分钟几乎看不到任何多余的镜头,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冰冷地记录和撕裂着令人心痛的悲苦人生。某种程度上,女导演拉巴基拍的并不克制,反而充满肆意的煽情。最后20分钟有用力过度的嫌疑,人为痕迹暴露,试图涉及更多层面,包括黑人母亲的某些视角以及某些刻意煽情和拔高让本该更完美的剧作有了些许缺憾。
赞恩是一个身处乱世底层但拼命奋发向上的超级小英雄,但最大的悲剧或许也在于此,他承担了爸爸、妈妈、为他人鸣不平的英雄角色,却唯独没有做过身为孩子的自己。当赞恩哭着拿起刀对抗这个世界时,儿童视角给我们呈现的底层困境拷问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在这块黑白不分、道德缺席的土地,我们看不到圣泽的光芒,赞恩的年龄只能靠牙齿来判断。赞恩最后追寻的不是一纸身份,而是找寻自我在这个世界活着、存在和生而为人的明证。那最后时刻挤出的微笑,仿佛是刺破这污浊世界和暗夜的一线天光,历久弥长却令人无尽悲伤。在赞恩的眼睛里,我们仿佛看到了炫美的银河星空,希望这光芒,永远不要黯淡,永远不被冰封。
若是只把电影当作优生优育片,显然看低了导演。不过,目前电影努力营造的真实感以及各种情境瞬间的切换,让应有的更多维度的主题审问在煽情中消弭,实在是一种遗憾。电影整体可能存在的缺失包括:物理空间的建立存在问题,楼梯那段赞恩妹妹挣扎的戏份中,空间层次交代得极其混乱。整个故事叙事纵深带有明显的预设倾向,人物生活进程朝着导演给定的方向和路线行进,手持镜头的冲突加强感不能深化情绪的传递,某些时候只能通过强加音乐来提升叙事动力。真实环境的转场过程中,声音的转换存在瑕疵,如在赞恩找工作的场景中,视觉的时空转换和声音的匹配完全间离,景别切换时声音总是处于同一权重,而外在环境的布景很大程度上存在刻意用力的符号意识,某些航拍镜头也未对整个叙事和环境交代提供更深和更大力度地提升。单纯就结尾部分而言,预设的人文关怀圆满倾向成为刻意道德绑架的明证。就电影本身来说,最大的问题或许还在于:没有能力养孩子的父母别再生了究竟是一个12岁的底层小孩还是导演自身的想法。
如果单纯将赞恩的境遇归结为原生家庭、非法移民、难民问题,显然会拉低片子内在的深度追求。但令人遗憾的是,影片结尾还是将制造战争、难民潮甚至阶层固化、贫富分化的霸权粉饰成最终的救赎者,让原本节奏悲苦的自然共情体验瞬间有了人为的影子,虽然导演想用美好的结局来给予我们希望和温暖,但是将冰冷的现实真实地呈现或许更符合影片的原有节奏。
无论如何,瑕不掩瑜,《何以为家》有着更高的社会价值。单纯从电影艺术和电影批评层面看,《何以为家》或许呈现了一种主流却并不值得提倡的表达趋向:零乱的写实剪辑风格、手持镜头快速反应的抓拍跟拍,貌似写实的艺术追求却极可能是对现实割裂的伪现实主义风格。这种表达方式让人们丧失了对物象、意象、影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思考。但从更广泛的社会价值看,这种艺术呈现手法显然受到了更多观众的欢迎,从而让更多人介入到现实社会更有价值的时代议题里面。因此,相比于更有艺术追求和风格化的作者电影而言,人类更需要《何以为家》这样可以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电影,它让更多人介入到某些重大社会议题中积极思考并产生行动。
或许,某种极端的视角值得我们思考:正是操蛋的成年人将世界搞得如此污秽不堪之后又死乞白赖地和孩子们大声示爱。确实,我们或许要反思儿童的苦难来自哪里。《何以为家》让我们意识到,为人父母却生而不养的罪恶何止滔天。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我们用很久的时光把人类的童年拉长,如今又用战争和灾难将其缩短。被迫成熟的孩子是成年人和一个国家的耻辱。观影时那种无力感让我一个成年人羞愧难当,觉得活着就是一种羞愧。约纳斯的天真、哭泣、无助令人心疼,赞恩的善良、坚强、聪慧让人心碎。当下绝大多数生活在蜜罐中的中国儿童是不是需要父母们集体反思目前太过娇惯的教育方式,或许,这也为中国电影的生产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和思维。
最终被欧洲接纳的赞恩,是想说明这群人只有去欧洲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吗?贫富分化作为全世界的难题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只会生孩子而不努力拼搏的人是否应该获得幸福生活?是否努力拼搏了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命题本身就很难有完美的答案。但从赞恩的遭遇里面,我们应该看到一种生命顽强不屈的斗士精神,无论生活给予我什么样的挫折,都要勇敢地活下去,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这个世界太多人不配做父母。做老师、律师、法官等任何职业都需要资格,唯独做父母不需要,这是很多原生家庭的悲剧之源。电影里赞恩的父亲有这样一句话:我天生就喜欢这样吗?这句话也深深地刺痛我们。黎巴嫩已然如此,处于战乱中的叙利亚更是不堪想象。每个人都是此类人间悲剧的参与者与受害者,在试图改变和撼动这个不合理的社会结构之时,如果每个成年人能意识到,若不能做合格的父母就不要生育并改变自身的生育观念是何等重要。
这部片子在中国上映正当其时,“国家不强,何以为家”真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口号。我偶尔会想如果故事发生在中国,会是如何的进程、走向与结局。后来念头闪过之后,才意识到或许电影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当下很多中国儿童虽然没有赞恩这样辛苦,但是,也有不少曾经的儿童是在饿了自己吃饭,哭了没人拥抱,走路不停跌倒,然后就自己野蛮生长顽强活下来的。而今,正逐渐强大起来的中国人,追求的已经不再只是“活着”,还要有尊严的生活。
一部电影改变一个国家,一部电影影响整个世界,这只是美好的梦想。或许悲情的答案是,很多和赞恩一样的儿童,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未来。他们真正的生活或许是:何以为家?无处为家,无人知晓。
《何以为家》这类以边缘底层群体为主题的影片或许最能激发人的同情和共情能力,但同情和共情之后可能依然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赞恩的父母应该受到惩罚并被剥夺再次生育的权利吗?或许观众的答案是肯定的,而现实的答案则可能是令人失望的。与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小偷家族》类似,虽然都是底层贫困家庭和父母无力抚养给予儿童的创伤,但赞恩的遭遇或许更令人心疼。普通人如何面对原生家庭,如何突破阶层固化改变自己的命运?美国梦、中国梦、世界梦的大同之道究竟在何方?人类活着的表征和意义何在?究竟什么东西让我们意识到或者感觉到自己活着,而且是幸福的活着?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选择他们的人生,很多人的一生都被悲苦的命运缠绕,像小赞恩。可是,正是有赞恩这样的孩子在这个世界存在,便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悲伤,更充满了希望。
愿尘世间每个生命都能被阳光温暖、皆有人疼、有人爱;愿温暖的阳光照射每个人,让人生的旅程不再凄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