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的核心道德观(东方圣经论语)

(十五篇蒙学读物简介之四)

(二)训诫类:《论语》《弟子规》《小儿语》《朱子家训》《增广贤文》《名贤集》

圣经里的核心道德观(东方圣经论语)(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陬城)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先祖是殷王朝后裔,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其家道中落了。

孔子少时,家境贫寒,但他聪颖好学,对诗书礼乐均有浓厚的兴趣。他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仅三个多月,他就离开政局混乱的鲁国,游说于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但终不见用。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的高足七十余人。晚年,除讲学授徒外,孔子还致力于《诗》《书》等古代文献的整理,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关于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具有奠基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同时,《论语》也是古今学者公认的国学启蒙的经典之作,是蒙学读物中的“重中之重”。

汉代时,《论语》有三种版本,即《鲁论》、《齐论》和《古论》。汉末,郑玄就《鲁论》的篇章,考之于《齐论》和《古论》,并为之作注,形成现在的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一万多字的通行本《论语》。它集中地表述了孔子的主张和学说,内容涉及政治、思想、哲学、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自西汉以来,《论语》一书就被那些追求理想人格,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读书人奉为经典和行为准则。

《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荷载了太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

对于做人,孔子告诫人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对于交友乃至邦国之间的交往,他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和而不 同”。

对于执政,他说:“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其身正,不令而行”“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对于社会生活,他提倡“和为贵”,主张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对于教育和学习,他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

他“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强调“不知生,焉知死”。

在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中,他秉承的宗旨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而已矣”……

这些简洁、明快、充满睿智的语句涵盖了人生大至安邦治国、小至居家待友的方方面面。静心读来,明目爽神,静化灵魂,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推力和通权达变的智慧。千百年来,这种伟大的哲思激励着中华民族,造就了无数立德、立功、立言的志士仁人。这大概就是孔子和《论语》百世不衰、历久弥新的缘故吧!

被人称作“东方圣经”的《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秦汉时期,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论语》就传入现在的朝鲜和日本等地;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其译为拉丁文,后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语言,在西方世界广为流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列为十大历史名人之首,并于2005年设立“孔子教育奖”,以奖励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人士。这是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

我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圣洁,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多加批评或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