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会说70后的晚年危机(这几个迹象的出现)
作家刘亮程说过,年月是我们的路,我们害怕自己在时间中迷失,所以创造了纪元、年、月、日。这些人为的标记,也为我们留下了清晰的走向和踪迹。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必然要经历岁月的磨洗和时光的冲刷。在日复一日的磨洗中老去,在时光的冲刷当中看清楚了人生的痕迹。
人生的走向,不过是从娘胎而来,然后到坟墓中去罢了。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最终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所谓的人生过程,说到底,不过是一场“归途”罢了。由于不认识路的方向,所以我们要花大半辈子的时间去寻寻觅觅、
等我们找到了答案,或许我们也逐渐老去了。就像奔五的70后,在多年的奔波忙碌当中,也告别了青春,慢慢地向中晚年靠近。
想起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曾饶过岁月,岁月也不曾饶过我们。只是在岁月面前,我们显得有些无能为力罢了。
这几个迹象的出现,说明70后的余生,再无青春,只剩归途了。
一、跟父母逐渐告别。
所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还在的时候,哪怕一家人在一起吃粥,过点贫寒的小日子,那也是特别幸福的。一旦父母走了,哪怕吃山珍海味,也丝毫感觉不到快乐了。
二十来岁的时候,我们希望远离父母,自己外出打拼,不想被束缚在父母的身边。等到了三十来岁,我们突然会反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过了四五十岁,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了,自己也能体谅到父母的不易了。那一刻,我们才彻底明白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只是,每一代人都明白得太晚,所以才失去了最为温馨的相处时光,让人生留有遗憾。
我们跟父母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到最后再也看不到父母的背影了。父母离开了,那下一代要离开的人,也轮到我们了。
二、做事有心无力。
每个人都不服老,也不服输,都认为自己还能像年轻时候那般精力充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于生活有着特别多的选择权。
奔五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不服老的我们,也逐渐变得服老了。不服输的我们,也心甘情愿承认自己的平凡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呢?因为在很多事儿面前,我们也逐渐变得“有心无力”了。
想要追求心中的理想,我们逐渐有心无力。首先是家庭的压力很大,日子过得比较紧张,其次是自己的精力不太够了,身体也不怎么好。
想要跟年轻人比拼一番,我们也有心无力了。望着依旧精力充沛的他们,再想想逐渐衰老的自己,不禁产生了“岁月不待人”的悲叹。
从“有心无力”这四个字,出现在生命中的那一刻开始,就证明我们的往后余生,只剩下“归途”了。
三、逐渐回归到平淡当中。
周国平先生说过: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第一次成长,是在二十来岁刚出社会的那几年;第二次成长,是在三十多岁成家立业之后;第三次成长,是在“知天命”的那两年。
如今的70后,有好些人奔五了,明白何谓“知天命”了。在一番看透后,他们会接受平凡的生活,回归到平淡的日子当中。
以往的热情似火,变成了当下的平淡如水。从境界上说,是心境成熟了,人也成长了。而从时光的角度来说,是人上了年纪了,也看透了。
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就不会明白平淡的福;没有经历过人生的不易,就不会让自己回归到平凡的天地当中。
只能说,所有的平凡,所有的成熟,都是经历岁月的必然结果,也是“归途”的最好体现。
四、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人老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孤独”。孤独,被年轻人所厌恶,而被中老年人所接受。在后者看来,享受孤独,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成熟。
享受孤独这件事,直白一点来说,是自己活得薄情了。而从侧面来说,是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逐渐跟以往的人“告别”。
告别了所谓的老同学,告别了以往的好兄弟/好闺蜜,告别了跟自己有过交集的过客。终究有一天,我们也要跟自己告别。
每年都去的同学聚会,每年的人数都不一样,并不是越来越多人,而是越来越少人。那些减少的人,要么回到老家了,要么离开红尘了。
“离开红尘”这四个字,以往很少接触。这些年,那是接触得越来越多了。
你我,皆是红尘中的过客。既然是过客,那就会有离开的那一天。归途,也是无法改变的必然。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