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属于哪个古九州(九州山东有几州)
来源:大众日报古代中国有“九州”之称九州之中,至少有三州(也有说四州的)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或部分在山东境内可见自古以来,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山东都有着重要的位置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山东属于哪个古九州?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东属于哪个古九州
来源:大众日报
古代中国有“九州”之称。九州之中,至少有三州(也有说四州的)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或部分在山东境内。可见自古以来,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山东都有着重要的位置。
近日,本报记者就历史上九州以及九州与山东的关系等问题,专访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加深。
什么是州
“州”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两边的曲线像河流(川),中间像水中的陆地,西周金文乃至秦小篆中仍是如此。演变成隶书和楷书后的汉字越来越符号化,象形元素逐渐消失,人们已看不出两条曲线表示河流了,于是就在“州”的基础上添加“氵”旁,这样就产生了“洲”字。其实在隶书出现之前的古文字中,是只有“州”而没有“洲”的。可见这两个字是同源的,“州”是“洲”的本字。但现代汉语中的“州”和“洲”二字,基本已分别有着各自不同的字义侧重:洲,通常用来表示海洋中的大片陆地,如五大洲,但在一些中国的地名中,“洲”照样可以表示面积并不大的陆地,如湖南长沙市区湘江中心的橘子洲,其实这个洲,从字义上讲与“瓜州”的“州”是没有区别的。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州”的:“水中可居者曰州,周绕其旁,从重川。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也就是说,在“宇宙洪荒”的远古时代,古老的中国曾洪水泛滥,州是指人们居住的水中高地。大禹治水之后,大山大川逐渐成为天然的地域界限,于是就有了九州的分野。
“九州”指代中国由来已久
“九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禹贡》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篇宏观记载我国古代地理的文献,其中记录了大禹治水之后,全国范围内的九大块土地,亦即当时的行政区划,按顺序依次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即九州。九,在古汉语中或许用来虚指数量多,但《禹贡》中的“九州”,则毫无疑问是实指。九州的范围,北达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就是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指中国这块地方。
《禹贡》之成文年代,学界大致有五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是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秦统一以后说,和蓝本出于商武丁以前说。其中,王国维先生认为《禹贡》是西周人所写,虽“系后世重编,然至少亦必为周初人所作”,这种观点最为学界所认可。2002年西周《遂公盨》(或称《燹公盨》)问世,其中开篇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与《禹贡》十分契合,更增强了王国维观点的可信度。
战国齐人邹衍(鄹子)有“大九州”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引用邹衍的话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可见至少早在战国时期,“九州”的概念已经盛行了。先秦至汉代文献中对“九州”的记载,名称稍有不同。如《周礼》中没有徐州和梁州,而有幽州和并州;《吕氏春秋》(《吕览》)中没有梁州,而有幽州;《尔雅》中没有青州和梁州,而有幽州和营州。这是州与州之间合并和分出的结果。有人认为:《尚书》所记为夏朝九州;《尔雅》所记为商朝九州;《周礼》所记为周朝九州。也就是所谓的“三代九州”。
《禹贡》中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意思是说大禹是以高山大河为界划分九州的,所以当时的九州界限也应是各自分明的,虽然山势之改动或许不大,但在古今河道屡经变迁后的今天,完全复原禹贡九州图已不现实。尽管如此,下面这幅根据《禹贡》之记载绘制的《禹画九州示意图》,还是能大致还原出当时的九州面貌的。
《禹贡》在每个州之下,不但大致介绍了各州的地理位置,同时也记录了各州之山川、土壤与物产等,旨在根据各州之经济繁荣程度确定其贡赋之高低,此即唐人孔颖达《尚书正义·禹贡》中所谓“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的目的,这也是其命名为《禹贡》的用意所在。按照《说文》“贡,功也”的解释,孔颖达也将“禹贡”解释为是记录大禹之功绩。
为方便读者了解《禹贡》之面貌,现仅录《禹贡》中对“青州”的记载原文如下,由此也可窥斑见豹地想见其他八州的记述: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檿丝。浮于汶,达于济。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说:青州地处渤海与泰山之间:嵎夷(地名或地域名)的水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就疏通了。那里的水质清澈,土地肥沃,海边是大片盐碱地。青州的田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青州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各种各样的海产品,泰山山谷生长的丝、麻、锡、松和怪石。莱夷(今莱州和登州一带)可以放牧,进贡的物品是用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可以通过汶水达到济水。
与《尚书·禹贡》中对“九州”简洁概括的地理描述大致相同,《吕氏春秋》的描述也很简单:“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尔雅·释地》中的表述也是如此:“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可见大江大河都是古人划分地域的重要地理坐标。
至迟自汉代起的华夏之区域,仍然与《禹贡》所载九州之区域等同,其后2000多年来至今,地理范围也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
九州之中,山东独占其三
九州之中,青州的全部、徐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兖州的部分地区属于今天的山东。 古青州之范围,对应今天的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日照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淄博市。古兖州范围内对应今天山东的菏泽市、济宁市;河南的商丘市;以及河北的部分地区。古徐州范围内对应今天山东的泰安市、枣庄市、临沂市、济南的莱芜区;江苏省的连云港市、宿迁市、徐州市等。
山东为何会占据三个州的地盘呢?这是由自古以来山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点决定的,换言之,即,顺应山河走向划分行政区划是山东“一省占三州”的主要原因。
正如以上所说,古代九州的划分,是以重要的大山大河为界的。济南在泰山北坡,黄河流经济南以北。济南之所以叫济南,是因为这一带过去还有一条与黄河下游并行的济水。假设没有泰山,经黄土高原、太行山、秦岭中冲出来的黄河会直接流入大海。然而进入华北平原后,因泰山的阻隔,携带众多泥沙的黄河不得不在泰山之北拐弯进入渤海。泰山和黄河,把山东所在地天然地分割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吕氏春秋》载:“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说的就是分封在兖、青、徐三州的卫国、齐国和鲁国三个山东诸侯国。汉代统一天下,继续遵从地貌格局,将山东地区分为青、兖和徐三州。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
《禹贡》说“海岱惟青州”,即古青州在渤海和泰山之间,一说因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青州建置始自西汉,实际有治所是从东汉末年开始,按时间先后,其治所依次是临淄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益都城。直至清代,青州一直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古兖(古作“沇”)州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
兖州因沇水而得名。沇水源头出河南济源王屋山,东流入海。其各河段之称谓与流域,文献中记载不一,《禹贡》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水经注·济水》载:“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又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实际上,沇水和济水是一条河流,上游称沇水,下游称济水,有时则全流称沇水或济水。《尔雅·释地》称,“济、河间曰兖州。”说明济水与黄河之间应为古兖州的区域范围。
古徐州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标明了古徐州的地理位置。《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邳迁于薛,故名徐州”,这是徐州作为城邑名的最早记载,但这个作为城邑名的徐州与九州中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的“徐州”不是一码事。当然,作为城邑名的徐州还不止此一个,《后汉书·地理志·郡国》还记载了一个叫徐州的城邑:“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治所原址即今山东省滕州市南部的官桥、张汪两镇的接壤一带。
除以上青、兖、徐三州之外,也有人认为古冀州中,也包括今山东德州和聊城的小部分区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