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历史上是怎么评价他的(一位勤勤恳恳的好皇帝最终一事无成)
嘉庆:勤勉一生事,声名何不彰
历史上皇帝声名的大小,丰功伟绩自是主要方面,可另一方面,这野史笔记,戏剧小说,乃至文学艺术,花边逸事也占有很大的成分,比如我们成都的孟昶,不是他那花蕊夫人,能有几人知道这后蜀末帝?再如那李煜,如没有那“千古词帝”傍身,有谁能晓得还有个南唐小国?
在有清一朝的12位皇帝中,这嘉庆可谓是名气最小之人,前面开国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不说了,康雍乾三朝盛世,顺治出家,道光禁烟,咸丰跑路,同治花柳,光绪珍妃,溥仪附敌,哪个不为国人所知,唯独这嘉庆,似乎除了一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就啥都木有了。
嘉庆是继所谓“康乾盛世”后接手的第一位皇帝,而从此之后,这也一直是被认为是大清王朝走下坡路的起点,作为王朝的皇帝,这个雷肯定是要由他来顶了,何况,他老爸乾隆给他留了个和珅,存下了万贯家财来让他处理,这么好的一手牌,竟让他打成了这付模样,必定不是昏君就是庸才。
昏君肯定不是,不然乾隆也不会从众多的儿子中,独独选中他来嗣统;庸才嘛,沾一点边,毕竟在他执政时期,整个国家毫无起色,旧的毛病没去,新的灾难频出,不是庸才又是啥?
但是,我解读了嘉庆后感到,虽然嘉庆与明君的标准差得十万八千里,一生也无甚作为,但还算是个好皇帝,对他的感觉就两个字,同情。
嘉庆帝,名爱新觉罗·颙琰,乾隆第十五子,登基后改元嘉庆故名,36岁登基,在位25年,终年61岁,庙号“仁宗”。
清皇室在历朝对子弟的培养中,相比较还算是很严格的,青少年时期嘉庆帝是一个“学霸”级的存在,又有幸遇到了诸多名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珪,朱珪后来在离京时,上五箴于他,“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史载其为“力行之”,并且影响了一辈子。
在乾隆众多的儿子中,这皇位原本与嘉庆没半毛钱的关系,他非嫡非长,但谁让他那老爸太能活,活了89岁,是清代寿命最长的皇帝,一直熬死了原先立的两任太子,这才让他有了机会,继位时年37岁,乾隆退位,不过,以太上皇的名义仍然操控着朝政。
他面相忠厚,面目清秀,五官端正;才学优秀,熟读经史;人品仁厚,在朝野中有很好的口碑,尤其和汉臣关系融洽,如刘墉和王杰等等。
嘉庆绝对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在清朝所有的皇帝中,怕只有他爷爷雍正可以与之相比,他每天早起,除了接见大臣就是批阅奏章,甚至木兰秋闱时还边打猎边看奏折。
他结束了肆行多年的文字狱,让社会能听见更多主流意识之外的声音;他崇尚儒学,使众多士子人心稳定,为朝廷所用;
他一生未下江南,不喜女色,见到小姐姐声色不动,完全地没感觉;他不打牌不泡吧,不抽烟不喝酒,不追剧不K歌,不做木匠活不玩太湖石;龙袍破了加补丁,龙輦坏了修了又修。
他躬行节俭,生活简朴到极致,一份回锅肉便是过节;连过60大寿也不请戏班,有人想为他张罗得热闹些,也被“申饬靡费”,不仅如此,还蠲免了全国历年积欠的钱粮。
他全无不良嗜好,可以说到了百姓所言的“抠门儿 ”的地步,节简了一生,也吝啬了一辈子;不喜杀戮,即使处死大贪官和珅,也让其走得很有尊严。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洪亮吉的文章,从他对洪亮吉的态度上,我们能感觉到他生性仁慈的性格特征。
嘉庆经常让大家畅所欲言,这洪亮吉有一次便写了篇措词严厉的奏章呈上,文中不仅对嘉庆本人多有指责,而且说本朝早就体制腐烂,类似这样的词句多多,这无疑是触及了嘉庆的底线,说我可以,如何能将我祖上的功绩也黑得这般不堪?
龙颜震怒,嘉庆一声断喝,要将这洪亮吉斩首,旁边人一劝,立即改口,交有司严办,却又马上叮嘱,读书人,不可太为难他;转而又将洪亮吉所奏放在几旁,天天看,就如同那座右铭一般,最终还是放了洪亮吉一马。
从上述事实我们能看见,从哪个角度看,这嘉庆都似乎符合古代明君的标准,历代皇帝有此胸襟者能几人?
但是,学历史的都知道一个词叫“嘉道中衰”,也就是说,让后世盛赞和自豪,持续百多年的“康乾盛世”就是败在了他的手上,所以,至少从表面上看,近代华夏的衰落,就是从他开始的,他不是昏君谁是昏君?
明末崇祯是亡国之君,但很多人是对他满满地同情,说明实亡于万历,或亡于嘉靖,理由多多,关注的人也多多;而这嘉庆就不同了,他一生没亡国之忧,就在那里东刨一下,西弄一点的,天朝大国梦依旧未醒,但是,他哪儿能知道,那世界已在快速地发生着变化。
于是,又有人说,华夏的衰落正是由“康乾盛世”起,但那毕竟属于专家类的呼声,应者寥寥,而后来的鸦片战争,又将他儿子道光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嘉庆便夹在中间,无人理会了,所以,后人在背清代皇帝时,如果有一个想不起的,必定是他。
如果他早生一两百年,那盛世之名定当落到他的头上,弄个千古一帝或“二十全老人”亦未可知,关键是那康雍乾三朝的皇帝,沉睡在天朝梦中,全然不知世界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能与时俱进,必然倒退挨打,不幸的是,正轮到这嘉庆为帝之时,只能让他来顶缸了,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真有点生不逢时。
他爹乾隆可谓是潇洒了一生,但留给他的却是一个吏治腐败透顶的烂摊子,他在即位的前四年就是个傀儡,大权在太上皇老爹手中牢牢地把握着,一直以深厚的功力隐忍,好不容易熬到老爸去世,自己大权在握,便雷厉风行地将和珅除掉,借着和珅给他存的款,着实也过了几年爽心的日子。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但是,他所倡导的这一切,都在慵怠腐败的官僚体制下化为无形,正如一潭污水中的铁锈,表面上看似一朵朵美丽的花。
嘉庆的一生的确没有什么能引以为自豪的举措了,整个嘉庆一朝,官场贪污、军队腐败、财政困难等痼疾,一个也没有解决。他几番努力却无力回天,最终也走向了懈怠
嘉庆对贪污是深恶痛绝,他上台伊始首先是逼杀巨贪和珅,这是他此生最大的亮点,接下来便是整肃吏治,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腐惩贪的运动,但是,盛行千年的贪腐岂是能以皇帝的意志能改变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贪运动也如一阵风样,没多久便消逝得无影无踪,下边该贪的还是贪,一切仿佛没发生过一样。
满朝文武着锦袍,闾阎与朕无分毫;
一杯美酒千人血,数碗肥羹万姓膏;
人泪落时天泪落,笑声高处哭声高;
牛羊付与豺狼牧,负尽皇恩为尔曹。
这是嘉庆写的一首“御制骂廷臣诗”,诗的水平只能说是一般般,而内容几于杜甫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比,他是站在皇帝的高度,对臣子们的责骂,但骂是骂了,管毛个用啊。
尤其是这最后一句,怎么看都象崇祯临死前所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所以,只能说这首诗反映的是嘉庆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小民百姓的同情之心,
更令人头痛的事接踵而来,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开始大规模地流入中国,白银外流严重,包括官员在内的人们普遍吸食;而西方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早已经把大清帝国远远地甩到身后,大清王朝的衰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要说民乱,白莲教是嘉庆朝最大规模的民乱了,波及四川、陕西和湖北好几个省,它虽然是嘉庆元年爆发,但是,起因却是在乾隆朝就已形成。
后期的乾隆贪图享受,不断的修建宫殿园林,好大喜功,不断地发动战争,弄得民不聊生,失去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而成为流民;特别是为增加朝廷收入来应对各项浩繁的开支,乾隆重用和珅,开始使用议罪银制度,使得全国上下官吏明目张胆地进行贪污,横行无忌,民众怨声载道,这直接导致了白莲教起义的爆发。
用了近九年时间方才将王聪儿这一大股白莲教剿灭,但却耗费了大约四年全部财政收入总和的银两,于是,贪腐更甚,嘉庆也是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大清朝向着衰败的深渊迅速地下滑。
嘉庆皇帝应该算是个“中庸”的皇帝,“中”者,差强人意也;“庸”者,并不出众也;他的性格和受教育的局限也限制了他的治国政策,他“中庸”处事,恪守“敬天法祖”的圣训,不敢越雷池一步,循规蹈矩地做着他认为“不偏不倚”的事。
他最大的优点是没有缺点,他最大的缺点是没有优点,他严于律己,却宽以待人,这对一般人来说,无疑很是难能可贵,但是作为一个君主,仅有这仁慈就远远不够了,甚至可以说是硬伤,历朝历代的有为之君,哪个不是薄情寡恩,谁人不是心狠手辣,如此,才有刘邦建大汉王朝,不如此,方见霸王自刎乌江。
嘉庆的死说来还有些蹊跷,他是于夏天的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地去世,于是有人说他是在围猎时遭雷劈了,当然,这肯定是对他有怨气之人的一种发泄,我想,这种情况怕是类似现在的脑溢血,或心肌梗塞这样的疾病才会发生的吧,只是当时的医学不知道。
观嘉庆的一生,不可谓不聪明,不可谓不清醒,不可谓不尽心,不可谓不仁厚,然而,时局不是个人的努力就能回天的,嘉庆所面临的局势,即使康熙重生,汉武转世也是无能为力的。
近代中国的衰败是时代之必然,积重难返,“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同采取什么措施,施行什么制度都没有必然之联系,最大的原因是妄自尊大,同全球进程脱节!
张宏杰先生曾对嘉庆帝有个评价,说他“英明伟大到一事无成”,虽然这个“英明伟大”安在他嘉庆身上很是怪异,那是当年他那些臣子们说的话,对我们现在人的认知来说,是完全地不搭,但如果能找到降低几个档次的好词,也算是合适了,因为,最关键的是,他这一生的确是一事无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