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什么时候产生匍匐茎(其茎块形态和结构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铃薯块茎的形态和结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马铃薯什么时候产生匍匐茎?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马铃薯什么时候产生匍匐茎(其茎块形态和结构是怎样的)

马铃薯什么时候产生匍匐茎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铃薯块茎的形态和结构。

块茎的形态和结构,块茎分两头,与匍匐茎相联的一头叫薯尾,另一头叫薯顶,因块茎原初于茎,所以具有茎的各种特征,从外表看块茎上有很多芽眼,分布的顺序和叶在茎上的序列相同,呈2/5或3/8或5/13的螺旋状排列。我们栽培的极大多数品种如克新1号至6号、白头翁、红纹白、高原七号等叶序都属3/8型,少数品种如丰收白、北京667等叶序属2/5型。

因此,从薯尾第1芽眼起绕块茎逐芽螺旋而上,经过3转或2转必与第9芽眼或第6芽眼重叠,再盘旋3转或2转必与薯顶第17芽眼或第12芽眼重叠,块茎的芽眼数与地上部主茎的节数是相称的。

芽眼是由伽匈茎上最先的小鳞片叶遗留的叶痕(专称芽眉),和几个芽组成,芽眼有深浅、着色与否之分,芽眉有粗细长短之别。芽眼在薯顶分布较密,发芽势较强,一般生育期早7-10天,这种现象叫做顶芽优势。顶芽优势的强弱因品种而有差别,并随贮藏期的延长而逐渐消除。每个芽眼中一般有三个芽,主芽居中,两旁副芽,副芽受主芽优势抑制一般不萌发,只有当主芽衰老或遭受破坏时,以及经化学药剂处理时才能萌发。

块茎解剖开来看,其内部结构如下,外面是一层薯皮,叫做周皮,保护着内部的薯肉。随着块茎的增大,表皮不再增生,表皮就被周皮顶掉而替代。在块茎老化以及遇到干旱和贮藏过程中,周皮细胞逐渐为木栓质充填。木栓质有高度的不透水性、不透气性和抗油性。木栓细胞内的空腔,充满空气而有隔热的特性。所以周皮能保护块茎防止水分跑掉,减少养分损耗,避免病菌侵入。过度潮湿会阻止木栓化。因此,在块茎生长过程中不要大水漫灌、积水,以湿润为度,使周皮适当木栓化才有抗病能力,收获前,适时停止浇水,促使周皮老化,有利于贮藏。

块茎的休眠和休眠原因,马铃薯块茎保持长时间休眠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薯皮阻碍了氧气进入块,引起呼吸减弱,由此造成淀粉与蛋白质分解缓慢,使芽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发芽需要。在生产上切开块茎繁殖,比用整薯发芽容易,速度较快,支持了这种看法。另一种看法认为,休眠是氧气过多造成的。他们分析薯肉细胞与细胞间的空隙都为空气所充满,其中氧气的含量超过正常呼吸的需用。又从周皮解剖结构的变化看到,通过休眠时的块茎,周皮细胞木栓化的程度,远远超过块茎刚收获时的周皮。这样使氧气更难渗入块茎而有碍发芽。然而芽却在这个时期萌发起来。进而用试验证明,当把块茎里的氧气含量降低5-10%时,块茎开始发芽,把氧气含量增加到20%时,反而促使休眠延长。

上面两种看法都是从外因而且只用一个因素氧气来解释休眠,而没有从内因及其与外因相互联系中来找出休眠的本质。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看法与事实就有了矛盾。因此,对于休眠又产生第三种看法,认为块茎长期保持着休眠状态,是由于块茎中产生了一种抑制发芽的物质。后来从马铃薯发芽的块茎的皮中,发现了与发芽有关的天然植物激素,它们都是由色氨酸产生。还有苯丙氨酸,可由天门冬氨酸和核酸中的胞核嘧啶产生。块茎中还找到一种叫B-抑制剂的天然植物激素,能抑制a-和B-淀粉酶,以及抑制给代谢活动提供所需能量的氧化磷酸化过程。

六十年代初从棉花、黄羽扇豆、假挪威械树中找到一种抑制发芽的物质,叫休眠素或脱落酸。以后发现这种物质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其中包括马铃薯的块茎,它的作用在于抑制芽的生长锥细胞进行分裂和生长。它与赤霉素、吲染乙酸和细胞激动素有拮抗作用。它与赤霉素恰好由同一种叫双黏的化合物,在光敏色素(决定这两种物质谁该合成的转换器)的影响下形成。

休眠的发生和解除,以芽有没有可见的生长,即开始萌芽为分界标志。芽的萌发和生长依靠它的生长锥的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新细胞和它们的相继伸长。芽的生长锥所进行的这些活动,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和天然植物激素,以及需要为制造、转化、运输这些物质而消耗的能量。这就牵涉到一系列依靠特定酶类来进行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生理生化过程。

以上提到的各种天然植物激素,B-抑制剂、赤霉素脱落酸并不是什么营养物质或能量,而只是一种激素。但只有当它们存在的时候,决定着能否发芽的特定酶类,才能被活化或者被钝化。所以这些天然植物激素好像一把打开或锁住营养和能量仓库的钥匙或锁。然而这些过程的进行,显然一种也不能脱离栽培环境和贮藏条件,并有密切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这方面,目前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尚有待于今后的发现。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