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藩之地分别为哪里(清朝初期三藩的前世)
清初的“三藩”为:
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吴三桂:
出身武官世家,父亲吴襄是辽东(锦州)总兵。吴三桂武举人出身,功夫不错。
吴襄调任京城,吴三桂成为总兵镇守辽东。
很多人以为阻挡清兵入关的只有山海关,其实非也。
清军想入关,会遇到三大关隘:锦州、宁远、山海关。山海关是最后的关隘,也是最险要、最重要的关隘。过了山海关,就是北京城,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再也无险可守。
吴三桂镇守的是宁远。事实上,清军在1644年之前,已经拔掉了明朝在辽东的所有关隘,仅剩宁远孤悬关外。关内、关外以山海关为界限,宁远在山海关之北,因而属于关外。
清朝当时的一把手是大名鼎鼎的摄政王多尔衮(顺治只是个傀儡)。多尔衮一直在诱降吴三桂,吴三桂可能动过心,但还是忠于明朝的,直到1644年李自成兵临北京城。
崇祯急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让他驰援北京。不曾想,吴三桂率军刚到唐山附近,北京城破,吴三桂的老板和领导: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上(今景山)。
吴三桂无奈,只好返回宁远驻地。
这时吴三桂就尴尬了,关外清军虎视眈眈想要入侵中原,关内的李自成不停的要求他投降。
像个夹心馅饼似的,把吴三桂夹在中间。
吴三桂正在犹豫,传来两件不幸的消息:一是在北京的父亲和家人被起义军扣押、拷打;二是在北京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强占。
吴三桂心想,我一旦投降肯定和父亲一样的下场,命都没有了,要陈圆圆何用?
于是吴三桂主动向多尔衮示好。
李自成率主力攻打吴三桂,吴三桂不敌,于是打开山海关,请清军入关。
李自成兵败如山倒,就此大势已去,无奈之下撤出了北京城。
吴三桂一路紧追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在北京杀了吴三桂的父亲及家人好几十口。
李自成在退路上被误杀,吴三桂被清朝封为“平西王”。
吴三桂率军横扫中原,一直打到缅甸境内,甚至杀了南明的“桂王”,战功赫赫。
清朝让吴三桂镇守云贵,以平定边疆,清廷甚至默许吴三桂在云南昆明设置了“银安殿”。吴三桂成为云贵的土“皇帝”。
顺治出家,康熙继位,少年皇帝为何非要撤藩呢?
三分之一的国库都补贴给了“三藩”,尤其是吴三桂,康熙想做什么事,都没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康熙和吴三桂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不可调和的矛盾爆发,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撤藩是吴三桂不能接受的,那相当于从此被朝廷软禁在“辽东”了,可能老命都不保。
于是在公元1673年,吴三桂率先起兵反清,公元1678年,病死在衡州,享年67岁。
吴三桂病死前称帝,当了五个月的皇帝。
三年之后,清军攻克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藩自杀,年仅16岁。
尚可喜:
同样出身于辽东,但和吴三桂不同,因受上级的打击报复,尚可喜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便投靠了清朝(那会还叫后金)。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加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这便是清初的“三顺王”。
从此尚可喜跟随清军先征朝鲜、后又入关,东征西战,立下汗马功劳。
最后被清朝派往南方,镇守广东。尚可喜在广东一呆就是26年。
清廷撤藩的导火索,正是来自尚可喜的“上疏”,称年纪已大,想返回东北的老家养老。尚可喜对清廷一直忠心耿耿,他确实想回老家。
但清廷就是不让尚可喜“退休”,为何?
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是个咋咋呼呼、不听朝廷话的人。
果然,在吴三桂起兵后,尚可喜坚决不叛清。但被儿子尚之信夺权、软禁,死在了广州。
尚之信最后被康熙所杀,但看在尚可喜的份上,尚家其他人未受连累。
耿精忠:耿精忠为清初“三顺王”之一的耿仲明之孙。
公元1671年,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死了,耿精忠袭靖南王爵,镇守福建。
吴三桂起兵反清后,耿精忠立刻响应,在福州起兵。
但耿精忠是个有勇无谋之人,而且狡猾善变,打不过清兵便选择投降。
投降之后又想着反叛,最终被康熙凌迟处死。
纳兰明珠评价耿精忠:“精忠负恩谋反,罪浮于之信。”
意思是,耿精忠的罪,比尚之信还要大。
总结:
清廷入关时,仅有八旗军20万左右,不足以征服广阔的中原大地,所以扶持了三藩。
天下初定后,“三藩”又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影响面太大,甚至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因此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为康熙所不容。
从1673年到公元1681年,“三藩之乱”历时八年。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
清军入关
吴三桂
康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