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

人设塌了,待播剧可咋办?

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1)

最近啊,娱乐圈不断上演塌房速度PK战,看得鸭老师那是一愣一愣的。崩塌之路,吴亦凡用了18天,霍尊用了3天,张哲瀚更快,只需要2天。

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2)

人是凉了,徒留同剧组的演职人员们神伤。这不,不久前,有网友发现,山东卫视删除了张哲瀚在电视剧《琅琊榜》里面的戏份。追剧的人纷纷表示,为了剧情的连贯性,要不用AI换脸得了。更早些时候,也有网友给吴亦凡当男主的《青簪行》献计:找个“脸替”,把脸给换了。

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3)

用AI技术给问题明星换脸,真的可行吗?鸭老师来给大伙算一笔账。

通常来说,“换脸”分两种,手动操作和程序自动计算。所谓手动操作,需要先找到“脸替”,拍摄素材,然后再做跟踪匹配。如果拍摄的素材不太好,还需要三维辅助建模。总结来说,流程很复杂,价格自然也不会低。

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4)

据业内人士透露,手动换脸的市场价在每分钟十几万元,最低报价也得每分钟5~6万。相比之下,程序自动计算的价格更低一些,差不多每分钟1.5万。

啥概念?以《青簪行》举例,整部剧一共60集,每集40分钟。假设男主吴亦凡的相关戏份占了1/4,也就是600分钟,保守估计,换脸的花销在900万到数千万不等。

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5)

换个脸,整部剧的后期制作费分分钟被透支。但问题是,钱花了,效果能好吗?

咱来看看“前车之鉴”。去年,一个叫刘露的演员被爆出大闹火车站,随后,《三千鸦杀》出品方自觉走完了“换脸”流程,观众们却不买帐了:从“面部扭曲”、“表情生硬”到“脖子和头的颜色完全分离”,槽点满满。也难怪《青簪行》方面一直传出“AI换脸不可取”、“计划重拍”等等声音。

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6)

进入2021年,娱乐圈仿佛开启了“塌房元年”,受塌房明星牵连的剧组进退维谷。删除相关戏份吧,剧集情节不连贯;索性不播吧,上亿投资打了水漂;找人重拍吧,成本又太高。这么看来,寄希望于不断完善的AI换脸技术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带有技术属性的“AI换脸”和娱乐属性的明星、剧集相结合,也总格外吸引眼球。但鸭老师觉得,除了技术应用和成本考量,道德层面的风险也不该被忽视。

青簪行ai换脸可行性 网友献计AI换脸拯救青簪行(7)

毕竟,一旦AI换脸被大规模应用于影视行业,对于顶流们来说,“出售脸模使用权”又会是一个新的生财之道。届时,是否会对普通演艺工作者造成“隐形剥削”,又是否会损害观众的利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