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22年最好的油菜品种(10年磨出两碗菜籽)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3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10年磨出“两碗菜籽,一碗好油”——黄桃翠团队选育的油菜良种含油量达50%左右,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的报道。

“他们种的每一朵油菜花,都是给我的奖章!”黄桃翠笑着说。

在四川盆地、江汉平原、赣鄱大地等中国油菜主产区,每年5月前后,农民收获着饱满、圆润的油菜籽,体验着丰收的欢喜。这些油菜籽中,有不少是黄桃翠研发的创新品种。

黄桃翠是重庆市农科院研究员、重庆市油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她常常说,要把育种科研目光瞄准国家所需,农民所盼。多了解市场需求,多听听农民想法,这样才能使育种效率更高,方向更明确。

湖南2022年最好的油菜品种(10年磨出两碗菜籽)(1)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油菜良种让农民多收菜籽油,给他们带来“真金白银”,还给百姓油瓶子带来清香安稳。

黄桃翠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庆油3号、庆油8号等庆油系列优良品种,突破了传统油菜“三斤菜籽榨一斤油”的瓶颈,实现了“两斤菜籽榨一斤油”的指标,含油量达到50%左右。庆油系列品种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年推广面积600多万亩。

“油菜的当家品种要攥在我们自己手上!”扎根科研一线十多年的黄桃翠依然风华正茂,她说还要努力,育成更多品质优异的“中国油菜”,让油瓶子里尽量多装“中国油”。

“来虚的,就育不出油菜好品种”

2009年,黄桃翠从西南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专业硕士毕业,跨入重庆市农科院大门时,还有些茫然。农科院招她做油菜育种,但应该育啥样的种子呢?

院领导与她谈话时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油菜种子呢?带着这个问题,黄桃翠和重庆市农科院下属种业企业的种子推广经营人员一起跑田坎,摸市场。见到种植户就问,种油菜,你最在乎啥?

“当然一是产量高、二是出油多嘛!”农民简单的答案,背后却需要复杂的筹算。油菜产量和含油量,同属于作物数量性状遗传,过去行业内不少育种专家认为,“高产难高油,高油难高产”,两者指标很难统一。

“就是要敢于突破固有思维,育成不一样的油菜,既高产,又高油!”初出茅庐的黄桃翠有股倔劲儿,给自己定下了看起来苛刻的目标。

小小一粒油菜种,育种方式是将遗传上具有差异但优良性状能够互补的品种进行授粉杂交,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选育需要的新品种。在行业内,育种的道理谁都懂,但关键就看谁能耐得住寂寞,下苦功,使苦劲。

这是一个艰难的育种起步:油菜试验田10多亩,项目科研人员就黄桃翠一人。黄桃翠在这“1人 10多亩地”的基础上精耕细作。小小的试验田块被仔细分成了1000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插上了自己的“身份证”。黄桃翠就像贴心的保姆,细致照顾着每个单元里50株苗子,从育苗、播种、栽插再到收割,油菜是否得病?对肥料需求量有多大?出苗期是否一致?都得一项项记录。除了农忙时节会请几个小工之外,大部分的活儿都得自己干。

科研农业的繁琐,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最累的是油菜花的人工授粉。“农民种油菜,靠的是勤劳的蜜蜂来授粉。”黄桃翠说,但他们育种授粉,要靠自己的体力去雄,“在油菜花蕾还没有打开的时候,就用镊子小心把花瓣别开,将雄蕊夹断去雄,再将另外植株的花粉涂上杂交”。

一次育种就要做两三千个组合,一个组合里有数量不等的花蕾,这样人工涂粉的工序,同样的动作要重复好几万次,在地里弯着腰,一站一个白天就过去了。

“来虚的,就不可能育出油菜好品种。”为了争取科研时间,黄桃翠带着育种材料钻进了贵州威宁县的大山沟。在育种试验点,实在没地方住,就租住当地农民的土坯房。农民的房梁上挂满了玉米,每天晚上,老鼠窜来窜去。第二天起来一看,被子上全是细碎的玉米渣……

在云南禄劝县,试验点的种子播下后,正好遇到天旱,种子就是不出芽。农民自己的水渠也在抢水,黄桃翠守在一旁死活说不通分水的事,眼泪在眼眶里开始打转。最后,好说歹说才分到一股水,保下了油菜地……

这些工作,她重复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10年磨出‘两碗菜籽一碗油’”

育种的过程是枯燥甚至让人痛苦的。“在实验室里筛选出来的材料,原本认为还不错,但是下地一种,可能表现千奇百怪,有的得病多,有的倒伏多,有的实际含油量又不高……”黄桃翠说,收集、鉴定、评价、创制好的育种材料,往往是“大海捞针”,只能反复试。

湖南2022年最好的油菜品种(10年磨出两碗菜籽)(2)

2013年,黄桃翠的庆油3号培育进入到关键期。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山路多么颠簸,她跑遍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油菜产区,一直坚持在田间地头。

这年11月,怀有两月身孕的黄桃翠去贵州铜仁观测苗情。那时她还没有自己的技术团队,每个示范点都是自己跑。她至今记得,那时自己的妊娠反应已很严重,但是试验数据不等人。有一次,她只能登上夜晚10点多出发的绿皮火车,手里握着一张站票。

“一踏上拥挤的火车,各种难闻的味道让人喘不过气来。没过多久,胃里开始翻江倒海,一阵阵恶心让我浑身直冒虚汗,每分钟都是煎熬。”黄桃翠硬是在黑夜中撑过了9个小时。

第二天中午终于赶到试验田。她用皮尺量一量每株根茎、苗高,仔细数数每株叶片数。“生长数据都正常,心里才有底。虽然两条腿都是浮肿的,但这一趟值了。”

剖宫产的前一天,她还在基地试验田里忙着手头的工作。孩子出生后第3天出院回家,黄桃翠接到通知,要撰写庆油3号国家品种审定申报书,如果赶不上时间,又得再等一年。

“这事别人替代不了,只能是我自己来做。”忍着产后伤口扎心的疼痛,黄桃翠进入到工作状态。“干着干着,眼睛就痛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完全看不清电脑屏幕上的字了。”黄桃翠只得在一旁的折叠椅上躺一会儿再起来写,如此反复。

在一旁伺候的丈夫心疼得不行,拦着不让她干。黄桃翠不答应,“庆油3号也是我的‘孩子’,科研搞了好几年,眼看也要‘生’了,不能让它‘难产’啊”。

油菜育种培育不能间断。孩子出生刚满40天,黄桃翠就带着他,一起住进了田埂边简陋的临时科研住所。房间没有门,就挂起一张床单,做一个简单隔间;工作间隙,就在田地边找个空地喂奶。孩子就这样在油菜田边一天天成长,而黄桃翠培育的新品种,也在精心呵护下不断成熟……

经过10个年头持续攻关,黄桃翠牵头研发的庆油3号先后通过品种申报、育种检验、专家审定论证排名、获得国家审定等流程,含油量达到49.96%,实现了从“三碗菜籽一碗油”到“两碗菜籽一碗油”的进步。之后育出的庆油8号,含油量达到51.54%!

“育种人不能讲‘差不多就行了’”

黄桃翠曾育出一个“失败品种”——庆油5号。

从2013年配组起步,开始很顺利,庆油5号在重庆、四川等地试验种植时,亩产量能高出一般油菜品种20%以上,所表现出的高产性状让人惊喜。

这个被期待的新品种,在高原云南罗平试种时,却“倒”了。一场大风几乎将试验田里所有的庆油5号全部吹倒。经过仔细复盘发现,庆油5号虽然果实密、产量高,但油菜植株长,根系稍浅,抗倒伏能力稍弱,尤其是在风力大、土壤疏松环境下,问题暴露得更明显。

当时庆油5号正在审定流程中,一些人认为这个新品种主要性状表现优异,“瑕不掩瑜”,可以继续推进,但黄桃翠还是毫不犹豫地撤回了资料。

“在育种过程中,提前发现了品种一些隐藏短板,我们应该感到庆幸。”黄桃翠说,“育种人最不能讲的就是‘差不多就行了’,决不能把性状不稳定的品种推向市场。”

挫折从不会白受。黄桃翠之后以庆油5号为基础,通过基因测定寻找抗倒伏品种,搞品种改良。后来,晶油1号上市,以高产量、高含油量、抗倒伏成为油菜“新星”。

2014年庆油1号正式上市,高产,适宜轻简栽培;2015年庆油2号,早熟,适宜稻油轮作;2016年庆油3号,含油量达到49.96%;2020年晶油1号,含油量高,抗倒、耐密植;2021年庆康1号,抗根肿病……一个个创新品种被农民认可,被市场接受。

在黄桃翠眼中,要推开油菜育种神奇世界的一扇扇大门,挖出一个个“珍宝”,绝不能关起门搞科研,“虚心求教,借别人所长,才能让创新的步子更快、更稳”。

2009年,黄桃翠得知,陕西汉中市勉县种子站站长掌握着一门杂交油菜化学去雄的“绝技”,“如果掌握了这门手艺,就能省去人工去雄的很多环节,育种效率大大提高”。为了学手艺,黄桃翠3次上门求教,每次看着站长在地里忙,黄桃翠就默默守在旁边,也不多话,就等人家有空的间隙,问出自己的问题。

别人在教,自己也动手摸索。什么样的油菜地适宜怎样的配方浓度,黄桃翠自己背着喷雾器下地一遍遍试,一笔笔记下试验数据。“在学习交流中,我遇到的问题人家也曾遇到过,大家都有科研的共鸣感。他把我教会了,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这些年来,黄桃翠技术团队还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相关专家团队一起合作,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关前沿技术,围绕培育矮小植株且抗裂角性强、提高油菜收割宜机性等课题不断攻关,取得创新成果。

“把科研目光瞄准国家所需、群众所盼”

2006年,黄桃翠还是湖北省一所中学的生物老师,已经教了5年书。

一天,她看到一篇名为《一颗种子要改写世界油菜历史》的报道,讲述了油菜育种专家、西南农业大学(今西南大学)李加纳教授将黄籽、高产、高油、双低等性状结合,创立黄籽油菜育种技术体系的故事。

读着报道,黄桃翠心里一震。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本能地觉得油菜籽就是黑乎乎的,“没想到通过育种,油菜籽的颜色都能改变,这真是比魔术师还神奇!”

湖南2022年最好的油菜品种(10年磨出两碗菜籽)(3)

就这样,黄桃翠报考到李加纳教授门下,神奇的油菜育种世界从此向她敞开大门。十多年来,黄桃翠始终保持着油菜育种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也收获着成就感。

下乡做调研时,汽车穿梭在平坝与田埂之间,黄桃翠一眼就能准确认出自己的“孩子”。阳光洒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间,远远看去,好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在庆油3号油菜花田间,一个60多岁的老农民听说黄桃翠是育种人,转身就走。正当她纳闷的时候,老农捧着一大束鲜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说,自己种了一辈子油菜,从没种过像庆油3号这么出油的品种,让自己多卖了不少钱。“看到农民选择我的产品,认可我的产品,我的幸福感爆棚。”黄桃翠说。

回顾历史,为了牢牢攥紧中国人自己的油瓶子,一代代油菜育种人不断拼搏,勇攀科技高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油菜平均亩产量只有100多斤,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为代表的油菜育种人,通过创新攻关三系配套杂交油菜研发路径,使油菜亩产量有了大幅提升。在2000年前后,油菜育种人聚焦复杂问题,培育双低油菜,大大提高了菜籽油健康品质……

近些年来,我国油菜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多亩。在中国人的油瓶子里,菜籽油是分量很重的“定盘星”。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黄桃翠说,中央一号文件也是种业科技工作者的攻关“指挥棒”,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把科研目光瞄准国家所需,群众所盼,研发“不一样的油菜”,又有了新的方向。

在我国冬油菜主产区,油菜一般在5月初收获,而这时一些地方播种水稻就有些晚了,影响了稻油轮作的空间。“我们正在尝试培育早熟品种,将油菜收获期提前15天左右,到4月中旬收获,以便错开水稻播种的农时,腾出更多的油菜种植田地。”黄桃翠说,“如果这一技术突破了,光是重庆每年就有100多万亩冬闲田适宜轮作种植油菜,这是多大的增产潜力啊!”

今年年初,黄桃翠技术团队成功从重庆油菜材料库中筛选出一批生长期在180天左右的40多份早熟材料。这也代表着,黄桃翠及团队在聚合早熟、高含油、宜机收性状的油菜新品种研究上,又迈上了新的选育阶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