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新书全集(马伯庸新作将首发收获)

马伯庸新书全集(马伯庸新作将首发收获)(1)

曾经看似泾渭分明的严肃文学、网络文学、公号写作、影视剧本等阵营,正“加速度”彼此交织融合——坐拥近780万名微博粉丝的畅销书作家马伯庸首次亮相《收获》,最新小说《长安的荔枝》即将首发长篇专号2021年春卷;早期在网络上连载的小说《繁花》列入“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也拿下茅盾文学奖等主流奖项,推出单行本七年多来加印40余次,累计发行近80万册;一些公众号人气作者的文章一经发布,点击量迅速攀升至“10万 ”,影视界、出版界纷纷抛来橄榄枝……新技术新媒介的催化下,文学写作呈现出愈发斑斓多元的局面。

7日,收获文学榜系列活动“无界对话:文学辽阔的天空”论坛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严锋将其形容为新的“大文学”局面,面对“文学的吸引力下降了”“小说已不再是主流的文娱形式”等悲观声音,他更愿意从宽泛维度打量蓬勃多元的文学现场——“随着文学市场发育壮大,故事的载体、渠道、受众无不发生变化。如果把眼界扩大一些,我们会发现网络文学、影视乃至游戏的参与,让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广度与和质量都令人欣然。”他认为,所谓无边界,并不是“我要成为你”,而是呼唤一种新的大文学、大故事、大媒介,让文学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多想象和表达,以及持续探索可能性的讲故事能力。

从“敌视”到“取经”,呼唤不同部落卸下圈层偏见

有学者提醒,很长一段时间,文学秩序中的确存在不同“文学部落”的分野,一些关注主流作家、经典作家的批评家,对类型文学、民间写作者常常视而不见,不同圈层作者群体之间往往也存“敌视”或偏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何平观察到一个现象,技术革新使得全民写作成为可能,评价体系加入了读者、市场、资本等维度,但不同版图、部落之间的对话有限,“圈内自萌自嗨”现象仍存在。

马伯庸新书全集(马伯庸新作将首发收获)(2)

“可喜的是,这种屏障正不断消弭,不同风格、趣味的文学实践各美共存。”他认为,比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只能通过期刊杂志去读小说,眼下不同口味的读者能通过多样化载体去接触自己爱读的文学类型,对创作者来说反而打开了更辽阔的空间。不少作品也打破了所谓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的界限,很难简单归类到某一种。

青年作家何袜皮自称“公号写作者”,她打理着罪案推理主题公众号“没药花园”,留言区不少粉丝争相讨论破案细节。“大家对纯文学和类型文学、网络文学很容易产生刻板印象——似乎前者更讲究文字,立意更深;网文相对不那么讲究,广度没那么大,商业指向更强。但与其刻意竖起界限,不同圈层或部落之间也可以彼此取经。”在文学期刊发表过作品,既写侦探小说也开罪案公号,何袜皮打了个比方,所谓的界限“并不像电灯开关非明即暗,更多时候是中间地带,可以逐渐调节亮度。”

这也就不难理解,不少老牌纯文学期刊正向优秀的类型小说、网络作品敞开怀抱,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正发生越来越频密的交集。《收获》主编程永新一直尝试向刘慈欣约稿,希望下一部《三体》落地,“这份杂志更希望成为大海,有包容性、开放性,容纳更多有想象力、故事讲得好的作品。”《收获》正筹备同名APP,线上线下同步网罗新人佳作。

不少评论家认为,《琅琊榜》等热门网文在小说结构、语言上有值得传统文学领域作家借鉴之处。而一些动辄生产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作家,也对写作方式多了自省与“文体自觉”,曾写下《庆余年》《择天记》的猫腻半年前进入“半退休”状态,“我在尝试能不能创作一些小体量的作品,改变过往的网文码字模式。”

文学的河流究竟流向何方?“读者在哪生命力就在哪”

跳出“单一部落”的自我窄化,需要作家不局限于书斋内的知识生产,而是贴近文学现场的一线,找到创作与读者更紧密的联结。恰如作家走走所说,“把结界打破,让文学的窄门更宽一些。”

“文学的河流究竟会流向何方?无论是被归类为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的作家,各有各的强项和特点。你很难说,阿耐的《大江大河》究竟是纯文学还是网络文学?或者说其构架是不是比传统长篇的构架更牢固?一些传统的长篇是不是只是在篇幅上把中篇拉长?”编剧、作家海飞谈到,重要的不是去定义写作类型,而是找到真正能走到读者心里去的力量,“读者在哪,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就在哪”。

眼下,当代文学中更具年轻特质和创意态度的写作,正在传统文学视野外野蛮生长,评论界也关注到这股新生力量。在出版人、评论家李伟长看来,与其“吐槽”小说阅读的体量和比例缩减了,不如说文学写作愈发细化,行业写作正在崛起,专注垂直于某一职业或能提供更多信息“干货”的创作,在多媒体互动、跨媒介叙事的助推下,受到一批年轻受众的文化认同,引发了更广泛读者的情感共鸣。

以马伯庸的历史写作为例,《长安十二时辰》用精准的仿真历史知识来建构故事的世界,对唐长安地理、风俗的细节铺排和繁复描绘,栩栩如生,让不少“考据派”粉丝直呼过瘾。恰如艾柯所言:“要讲故事,首先要建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要尽可能地填充起来,直至细节。”

作者:许旸

图片:主办方

编辑:郭超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