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但你知道座右铭一词的由来吗?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但很少有人知道座右铭一词的由来。关于座右铭的由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但你知道座右铭一词的由来吗?(1)

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来到庙堂中祭拜,看到了这款设计独特的酒器。学生们称奇不已,便向庙堂中人询问酒器的来历,管理香火的人说:这叫欹器

奇特的欹器,齐桓公的品质,不由得孔子浮想联翩,大致推断出欹器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于是,孔子手指欹器,意味深长地对学生们说:这个酒器之所以空着的时候向一侧倾斜,而倒入一半酒水后就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但继续加酒至满时就会倒下去,正是提醒人们,胸中不可无才,更不能自满,太自满的话就一定会吃苦头的。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但你知道座右铭一词的由来吗?(2)

齐桓公在世时,就非常喜欢欹器,时常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右边,以提醒自己不可自满。因此,在建造齐桓公庙时,人们为了使齐桓公不自满的品质传承下去,便将这件意义深刻的欹器摆放在庙堂之中。

孔子讲完,便在学生面前将水倒进欹器里,果然是所说的那样,一半水欹器直立,太满后必然倒翻。孔子又将这一道理用到了读书上,提醒学生在读书时更要学会做人,谦虚才能使人长进。

回家后,孔子请人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欹器,摆在自己座位的右边,用以时刻警示自己。

据说南北朝时,祖冲之也请人为齐武帝的儿子,做过一个类似的器具,警醒之意甚是明显。

之后,在座位右边放置欹器,逐渐演变成将文字刻在金属器具上,但座右铭的叫法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第二种说法和宋朝吴介有关

宋朝有个喜欢史书的人叫吴介,当然,他没有孔子那么有名。

吴介对史书不只是读读而已,他看到有意义的文字就会抄录下来。并放在自己座位的右侧,作为知识的积累仓库。随着他抄写内容的增多,他家的墙上、桌子上便布满了警句名言。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但你知道座右铭一词的由来吗?(3)

之后,这种将激励自己的文字刻在物品器具上的做法便渐渐流传开来,座右铭一词自然也流芳千古了,而且愈久愈香。

两种说法带来的思考

历史延伸到至今,座右铭早已发展成世界观人生观等等的混合产物,人们的座右铭无法苟同且大相径庭,我不想高谈阔论,也无法高屋建瓴。实际点吧!哪一种说法,都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座右铭

这些座右铭不在座位的右边,在现代人的手机上,在心里,在你的行事风格上……

扯得有点远,就此打住。朋友,你愿意继续寻找座右铭的由来吗?(月满山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和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