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肥种莲藕(返乡创业农民养荷花鱼卖藕尖湘莲)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卓)乡里每年砍青扮禾,废弃枯枝秸秆堆积成山,烧了污染大气,堆放又造成山火隐患,怎么办?

开福区沙坪街道返乡创业农民李德军,用菌丝降解秸秆废柴,变出高效有机肥,种出来的红薯个头堪比南瓜。在创新创业路上,他有长沙人典型的“擒丝觅缝”,还在荷塘里养稀罕的荷花鱼,卖藕尖、莲蓬“一荷三吃”!今天是“双11”,李德军今年头网捕获的荷花鱼和有机肥,俏得卖断货。

开福区实施人才兴农政策,在沙坪等涉农街道发掘出一大批李德军这样的乡村振兴能人。本月,该区将资助全区以及城步、龙山的乡村振兴人才赴中山大学培训,培育更多新农人变“新能人”。

秸秆变有机肥 净了空气肥了土壤

李德军按下机器按钮,一台机器在轰鸣声中“吃”进枯枝和秸秆,吐出大量碎屑。他把碎屑堆进发酵池,穿上套靴后,拎着一个口袋走进池子。“口袋里的粉末就是特殊菌丝,它能点‘柴’成肥。”他从口袋里掏出大把神秘粉末,像做腌菜撒盐一样,撒进池子再细心拌匀。李德军的基地现有两个发酵池,天冷时三四十天可以把秸秆、废柴多轮降解变成无臭无味的有机肥,天热则只需20天。

秸秆肥种莲藕(返乡创业农民养荷花鱼卖藕尖湘莲)(1)

“农村里秋收和砍青后堆积成山的秸秆、废柴,一直是老大难。”李德军说,在沙坪街道的扶持下,他今年5月总投资30万元建了这个秸秆降解有机肥的基地,目前每月能把4吨废料变成5吨肥料。这样,既避免了秸秆焚烧污染空气,又防止堆积引发山火,实现垃圾减量。

秸秆肥种莲藕(返乡创业农民养荷花鱼卖藕尖湘莲)(2)

这种有机肥肥力如何?李德军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大如小南瓜的红薯,蒸出来粉糯甜美。“用这种肥料种出来的红薯,品相好、产量高,大的有2公斤以上,比用化肥的更甜。”沙坪街道农办负责人表示,他们以一块700平方米实验田测算,今年用这种有机肥产出1500余公斤红薯,产量比平常翻一番。这种肥料还能有效改变土壤松密度,改善板结土壤。目前,沙坪街道每年有120吨秸秆和废柴可处理,李德军计划在街道扶持下,把这些肥料按比例每年变成150吨高效有机肥。

荷塘里养荷花鱼 一亩地“赚三道钱”

李德军创新的“擒丝觅缝”,远不止折腾秸秆废柴。“别看这个季节荷塘一片凋零,水底下都是宝贝。”记者随他一同穿上连体雨裤,跳进一米多深的荷塘,一抄网下去,阳光下,起出的网里一片“碎金”:巴掌大小的金色、橙红色的小鲤鱼活蹦乱跳。

秸秆肥种莲藕(返乡创业农民养荷花鱼卖藕尖湘莲)(3)

这些美丽的小鱼可不只有颜值。在基地食堂里,他就用紫苏、姜丝、青椒和油盐,简单黄焖出一锅荷花鱼,味道远比普通鲤鱼、鲫鱼更细嫩鲜甜,而且鱼刺极其细软,吞下无碍。“荷花鱼是湖南水产研究所推介品种,在荷花池活水的独特生态环境下长得很好。”他说,今年流转了80亩荷塘,套养8.7万尾荷花鱼,本月正是第一轮捕捞季,长到两三两一条就很美味。

李德军算了一笔账:春夏,荷塘里鲜藕尖市价卖到20元一斤,秋天卖湘莲,入冬荷花鱼上市,赏荷季还能带来的巨大客流。“一亩田至少能赚三道钱!”

荷花鱼之外,为响应沙坪街道“花海经济”要求,他还种下200多亩的油菜花田,种的百日草和硫华菊,更是将沙坪黄土裸露区铺上一片“花毯”。

秸秆肥种莲藕(返乡创业农民养荷花鱼卖藕尖湘莲)(4)

城北人才兴农 将组织新农人中山大学“充电”

李德军只是沙坪街道众多众多新农人里的“新能人”之一。董海斌筹资600余万元,在沙坪双塘村建连片的“稻 虾”综合生态种养基地,养的罗氏虾和南美白虾畅销马王堆、水渡河市场;茶子山村的易德茂,流转村内60余亩水田和10余亩鱼塘,摸索出了适合本地的“稻 蛙”共生模式,生态黑斑蛙远销两广、四川……沙坪街道工委书记邓宜春对辖区内“一地多‘吃’”“一水多用”的能人们如数家珍。

开福区还将人才兴农和跨区域精准扶贫结合,11月上旬,开福区委组织部将组织全区涉农街道和城步、龙山的乡村振兴新型农民代表和帮扶干部,赴广州中山大学“充电”,开拓眼界,提升乡村振兴质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