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怎样分类(怎样正确认识糖)

我们常常无法抵挡甜蜜的诱惑,清晨咖啡中的一勺糖,疲乏午后的一块巧克力,晚餐后的甜点……总能让我们摆脱忙碌和压力,拥有甜蜜的满足感。甜是母乳之味---人类学家悉尼-明茨这样解释人类对于糖执着的喜爱。它的味道非常像我们出生后吃到的第一种食物——母亲的乳汁,所以我们认定甜是安全而幸福的味道。

糖怎样分类(怎样正确认识糖)(1)

“糖”的往事

根据人们广为流传的说法,糖的加工制作是起源于印度的。这在季羡林老先生的著作《糖史》中也有所证明:糖在英文中为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俄文caxap,虽是不同的语言,但发音都很相似,因为其都源自梵文sarkara,就是砂糖的意思。公元前51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侵略印度时发现了“芦苇产蜂蜜却没有蜜蜂”的秘密,而把甘蔗称为“味道甜美的芦苇”。这个秘密的发现为波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直到公元后642年,阿拉伯人侵略波斯发现了蔗糖的制作方法,才把它带到了北非和西班牙。而在中国,糖的加工制造兴起于唐朝。唐太宗派大臣前往印度和巴比伦学习制糖技术,随后改良提高了技术,到了明末,中国人发明了“黄泥水淋法”,用这种方法制出来的糖,颜色接近纯白,是当时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糖。这样,白糖重又输入印度。因此印度印地语中称白糖为cīnī(意思为“中国的”)。

糖怎样分类(怎样正确认识糖)(2)

五花八门的糖

糖既是营养剂,又是调味品,颇受人们喜欢。糖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糖它们的营养价值和调味效果也不尽相同。广义上的人类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纤维素、麦芽糖、蔗糖、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等,但现在糖这个名词主要指加工糖类,包括蔗糖、果糖和乳糖。此外还有一类物质,它们虽然也有甜味,但并不能产热,这便是糖的代用品——甜味剂,如传统的糖精及近年出现的甜菊糖、木糖醇等。

葡萄糖,是糖在人体内存在的基本形式,它分解后产生的能量是人每天维持生命活动、运动所必需的。如果我们没有按时吃饭就会觉得饥饿,这是因为血中的葡萄糖浓度过低,刺激大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饥饿的感觉。葡萄糖也是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原等糖类基本构成单位。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及蔗糖等都要转化为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产生能量或发挥生理作用。

果糖是常见糖类中最甜的糖。它以多糖的形式存在于某些植物组织中,如蜂蜜、菊芋、菊苣等。果糖不易被口腔中的细菌发酵分解,故食用果糖不容易患龋齿病,果糖还对组织细胞有较高营养价值,被预测为21世纪全球代替蔗糖、葡萄糖的新型功能性糖。目前已成为食品工业中最主要的甜味剂,尤其是在软饮料中。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的双糖,由葡萄糖与半乳糖缩合而成。味稍甜,用于制造婴儿食品、糖果、人造奶油等。

蔗糖又称精制糖,为葡萄糖与果糖缩合而成的双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甘蔗和甜菜中含量特别丰富。我们常吃的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蔗糖的不同制品。其中红糖是粗提取的蔗糖,除含蔗糖外,还含有少量的铁、钙、胡萝卜素物质。

糖怎样分类(怎样正确认识糖)(3)

甜蜜蜜也是健康“杀手”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所产生的葡萄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它为机体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能量,参与机体的代谢活动和物质的合成,因此它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的地位仍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但根据碳水化合物中糖分子的数量和结构,我们需要区分开对人体有益的和对人体有害的种类。目前认为,根据血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来进行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是较为科学的办法。GI是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对血糖的相对影响的体内测量值。GL是指某食物的GI值与该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乘积。一般认为GI低于55且GL低于80的碳水化合物为较好的营养素。值得注意的是,完整的水果比鲜榨果汁的营养价值高,比如橙子的GI为30-40,鲜榨橙汁则为50-60。

糖怎样分类(怎样正确认识糖)(4)

加工甜品或饮料的GI则更高,比如可乐的GI为80。含糖饮料及甜品中所含的糖属于“空热能”,这些食物除含碳水化合物外,不含或只含少量的其他营养素,它只能产生热量,尤其在膳食以外吃糖容易使热量过剩,过剩的热量会使人体发胖。除了空热能,它们又是“高密度热能”食物,它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小,但产热量高,食物体积不增加的情况下热量增加很多,更会使人发胖。

科学研究表明,甜让大脑兴奋,产生愉快感。人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刺激神经末梢,让人感到兴奋,进而使大脑对它产生渴望。这里糖起的作用和吸毒是类似的。尤其女性,月经来潮前,大脑中能带给人快乐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水平会下降。而糖能促进脑内这些快乐物质的合成,因此不少女性选择吃甜食来缓解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很多人嗜糖如命,长期大量的食入糖已经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糖怎样分类(怎样正确认识糖)(5)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高糖饮食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但诸多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引起肥胖和血脂的异常,从而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西欧和美国等国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之所以高,与他们的高糖高脂饮食有关。

近些年,糖与癌症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注意,日本的名和能治医师在《怎样防治癌症》一书中提出了糖与癌症的关系。他说:“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活能源是什么呢?它们不像一般正常细胞那样依靠氧呼吸,而是主要依靠糖酵解作用为生。这些肿瘤细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强盛,约为血液的20倍。如果使血液流过肿瘤,约有57%的血糖被肿瘤消耗掉。由此可见癌细胞是多么喜欢糖了。”此外,有研究认为糖是一种酸性食物,如果大量食用,会使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呈现中性或弱酸性环境,这样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削弱白细胞抗击外界病毒进攻的能力,加之钙量不足,有可能成为致癌的诱发因素。

来源:泌语协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