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的十大技巧,聊一聊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注意什么
关于如何学好小学数学,相关的内容很少。
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回答成如何学习数学,或者如何学习。
比如认真听课、多思考、多想为什么、多做题等,这些建议都对。
但可以说既适用于小学数学,也适用于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
没有针对性。
到底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的区别在哪?
到底有什么特殊性?
小学阶段数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需要注意培养什么?
搞清楚这些问题,自然也就知道小学数学应该如何学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不成体系,想到哪里就聊到哪里。
小学阶段不像初高中阶段,更侧重于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要求并不高。
有些家长朋友不清楚什么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或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从推理的结论来看,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证明;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
像初高中数学中的证明题,就是典型的演绎推理,需要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所以更多的是以合情推理为主,学会归纳、总结,比如我们常见的找规律的题目。
但演绎推理的培养是我们对孩子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方向。
那么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理解数学,思考解决题目的时候,最好是使用一些具体、形象的工具。
比如对于题干文本内容比较多,需要孩子分析提取信息的题目,最好的方法就是圈出关键字和关键句,剔除无关紧要的成份,让题目快速“缩水”,明晰题目所给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比如,把问题通过线段图,树状图等各种图形表示出来,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让题目变得一目了然。
图形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比例关系、和差关系等,都可以在图形化下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涉及到的量比较多,条件比较多时,通过图形化可以帮助梳理信息。
越到高年级,画图的能力就越重要,也是家长需要着重培养的一个能力。碰到一个题目,有意识地通过画图,归纳、简化条件,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也可以从小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不光是解题,在概念的理解上,也要学会用形象来解释抽象。
哪怕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我们也会尽量通过举例、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其背后的原理。
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和标准。
没有对概念和原理的深刻理解,是没办法举出通俗易懂而且恰当的例子的。
这需要对概念和相应的举例对象之间的共性有清晰的认识。
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学生很喜欢,能用大白话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讲得生动有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能举出学生易于接受的生动实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果一个学生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解释所学概念,说明他已经真正理解了。
为什么很多家长给孩子讲题,孩子听不懂。
可能就是因为在用成年人的抽象思维来解释抽象知识和解法,而没有用形象、具象的方法来解释。
当然这不是说,不应该让孩子们用演绎推理去解决问题,但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
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当然该去鼓励。
但如果孩子还无法接受过于抽象的内容,但是我们不断的引导他去思考分析,是否会产生挫败感呢?
比如我家娃在今年跟了一个线上奥数班,老师坦承,二年级娃们对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很难理解,花了很长的时间。
我看看那些公式,其实也没有使用字母,但孩子们就是掌握不好。
这就是一个例子。
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去抽象的思考,死记硬背公式,不如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习。
比如讲一讲高斯的故事。
然后让他们尝试用高斯的方法去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的去探索规律,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就感。
说到这里,就提一提课内的超前学习。
其实小学数学课内内容是比较简单的,完全可以超前学习,尤其都是小学数学的主体都是计算,更是可以如此。
但我不建议抛开课本,不管怎么样,首先还是要做一遍数学课本。
就是因为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展示过程与方法,有很多具体而形象的引导理解方式。
小学是培养计算能力的良好时机。
相比于初中、高中,小学数学学习可能最明显的就是对计算的重视程度。
这里有一个大致的标准可以给各位家长朋友做一个参考。
一年级上
1、10以内加减法,每分钟10题,错误率5%以内。
2、20以内进位加法,每分钟10题,错误率5%以内。
一年级下
3、20以内加减法,每分钟12题,错误率3%以内。
4、100以内口算加减法,每分钟7题,错误率7%以内。
5、100以内笔算加减法,每分钟5题,错误率7%以内。
二年级上
6、100以内口算加减法,每分钟8题,错误率6%以内。
7、表内乘、除(包括有余数除法),每分钟10题,错误率4%以内。
二年级下
8、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每分钟5题,错误率16%以内。
9、万以内笔算加、减法,每分钟2题,错误率8%以内。
三年级上
10、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以及相应的除法口算,每分钟5题,错误率6%以内。
11、笔算一位数乘、除多位数,每分钟2题,错误率8%以内。
12、笔算加、减混合运算,每分钟2题,错误率8%以内。
三年级下
13、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以及相应的除法口算,每分钟5题,错误率8%以内。
14、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几百几十,用整十数除,简单的两位数除两位数,每分钟5题,错误率8%以内。
15、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每2分钟3题,错误率15%以内。
16、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每2分钟3题,错误率15%以内。
四年级上
17、口算整万数加、减,几百几十的加、减,乘数、除数是整百的乘、除法,每分钟5题,错误率15%以内。
18、笔算加、减法(超过四位数),每分钟5题,错误率15%以内。
19、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每分钟5题,错误率15%以内。
四年级下
20、整数四则口算(包括能用简便算法),每分钟4题,错误率10%以内。
21、小数加、减法口算(位数为两位数,还能用简便算法),每分钟4题,错误率10%以内。
五年级上
22、小数乘、除法口算(乘数、除数为一位数,简单的两位数乘除),每分钟4题,错误率10%以内。
23、笔算小数乘除法,每2分钟1题,错误率15%以内。
24、解方程,每2分钟1题,错误率15%以内。
五年级下
25、整数、小数四则口算(包括能用简便算法的),每分钟4题,错误率10%以内。
26、分数加、减法口算(分母为10以内的),每分钟4题,错误率7%以内。
27、分数加、减法,每分钟4题,错误率30%以内。
六年级上
28、分数乘、除口算(包括能用简便算法的),每分钟4题,错误率7%以内。
29、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易方程),每分钟4题,错误率30%以内。
六年级下
30、整数、小数、分数四则口算(包括能用简便算法的),每分钟4题,错误率5%以内。
31、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包括简易方程),每分钟4题,错误率20%以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表格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是下限而不是上限。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版本是比较老的,可能会和现行教材有些区别,但大致进度是一致的。
最后需要说一点,这个标准是指的当时正在学习某一阶段时的要求,而不是最后的要求。
不管老师有没有布置,都应该保证孩子每天有专门的计算练习。口算 笔算大约15分钟/天。
要逐渐帮助孩子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学会自然语言、数学语言、数学式子来表示问题。
比如:
小明的年龄比爸爸的年龄小23岁,爸爸今年40岁,小明今年几岁?
这是自然语言。
爸爸的年龄 - 小明的年龄=相差的年龄
爸爸的年龄-相差的年龄=小明的年龄
这是数学语言。
40-23=17(岁)
这是数学式子。
这里起码对应了3种语言:自然语言、数学文字式、数学计算式。
老师因为大都是科班出身,在这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但是学生在一开始的时候,很难具备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化能力。
有家长朋友会说,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语言的转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理解题意的过程。
很多学生做不来题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看不懂。
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说,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学会几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这也是确保了学生确实明白了一些话的意思。
不光是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这样做。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也可以如此,即让孩子把解题思路自己讲出来,讲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规范语言。
这样的好处是,第一培养了语言表达;第二梳理了思路、培养了逻辑能力;第三,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学会了。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一所数学式子。
所谓数学式子,其实在小学就是关系式。
解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把题目用一个或几个互相关联的式子表示出来,特别是方程,就是如此。
如何从题目中找到条件,寻找关系,列出式子,是孩子们要学会的一项技能。
这项技能到了初高中也是非常有用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安然的数学教室和小酒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