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

在秦岭腹地的陕西省洛南县有一个坐落于山梁林间的石板房古村落,名叫鞑子梁石板房古村落。至于这个石板房古村落“鞑子梁”名字的由来,学界有很多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深山中的石板房古村落应该是元末明初蒙古人在陕西统治者逃避隐匿的地方,“鞑子梁”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居住者是蒙古人而得名。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鞑子”是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时期,作为统治阶级的蒙古人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但到了元末明初,随着明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政策及明朝的建立,在传统的汉人居住区,蒙古人由统治阶级变成了被“打击”的对象。

现在居住在洛南县鞑子梁石板房古村落的居民,极有可能就是元末明初逃亡此地藏匿的蒙古人地方统治者的后裔,故而他们居住的这个山梁被称作“鞑子梁”。

感受鞑子梁古村落带来的“古朴、苍凉、宁静、壮美”的文化特色的震撼,我们就要走进洛南县石坡镇鞑子梁。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1)

鞑子梁位于陕西省洛南县东北方向40公里左右的石坡镇李河村境内,属于秦岭南麓山区,这里海拔800米—1000米。迈上鞑子梁,就走近了石板房的天地;拜访鞑子梁,就走进了石板房的世界;观赏鞑子梁,就走入了石板房的海洋。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2)

鞑子梁石板房村落是洛南原始民居中一道绝世不群的独特风景,石板房古村落主要分布有张家大院、杨家大院、刘家大院和乔家大院四个院落群,院落始建于元代。这些院落全部用产自当地山上的石板砌成,石板做瓦、石板做墙,门楼也是用石板做成的,被誉为“洛南原始民居的活化石”。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3)

鞑子梁石板房古村落历史悠久,时至今日,当地还流传有:“鞑子梁、石板房,石板垒墙墙不倒“的民谣。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陕西省洛南籍著名摄影师吴书怀先生发现并宣传于外,从此以后秦岭山内外的探望者、观赏者、写生作画者、摄影采风者便络绎不绝地慕名前来造访。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4)

从元代末年起的数百年时间里,鞑子梁的村民就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并逐步发展形成了张家大院、杨家大院、刘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等四个院落群。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5)

石板砌成石墙、石板落成石瓦、石板建成石房、石板铺成石路、石板雕成石埝、石板琢成石磨,这里的一切都是用石板作成,构成了石板房村落古朴典雅,风华绝代,既如诗如画,又宜游宜赏、宜画宜摄的吸引眼球、震撼心灵的地方。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6)

由于山梁上干旱、贫瘠、荒芜、凄凉、寂寞、残破,不宜人居,不堪生活,土著山民大多已移民迁居山下,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户老人依然抱着故土难离的老思想,倔强顽强地固守在山上。想到这里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走向废弃、败落、坍塌、荒芜直至消亡的命运,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憾声连连。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7)

据了解,像鞑子梁这样大的规模和保存完整的石板房群落,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罕见。对这些原始民居群加以充分保护,对于研究陕南民居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化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8)

洛南县鞑子梁石板房古村落独有的石板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由于交通不是很便利,还有这里缺水严重,多数居民已搬离这里。如何将这一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发挥出其独特的旅游价值和研究价值,是我们当地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历史上的蒙尘寨(遗落在秦岭大山里的活历史)(9)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古老的石板房村寨将不复存在,会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大家觉得这个鞑子梁石板房古村落怎么样?独特的石头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山区自然风光都值得你前来探秘一番!这个国庆、中秋小长假,不妨来陕西洛南县的鞑子梁石板房走访一番,景区免门票的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