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错别字(那些年那些错别字)

早上到单位后去水房打水,路过学校浴池门口,今天又是开池的日子,所以小黑板早早的挂了出来,:“本周一和周四开池,请自备拖堇圭。”上面的字一学期写一次,因为内容基本不变。这学期开学有好几周了,这个“堇圭”字一直这样奇怪地呈现在师生的视野里,大家应该都知道错了,但不影响理解,又没产生太大的笑话,所以就“看之任之”了,也或许寻思告诉浴池老板也不见得会得到感激,毕竟是让人家尴尬的事儿,反正都明白啥意思,何必咬文嚼字小题大做惹人嫌呢?

说实话,我也是见过好几回了,也是怀揣着这么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一直没做什么。可是,今天天气真好,晴空万里,阳光暖暖的,校园里的老榆树也格外婆娑多姿,看着早课间孩子们在用心地清扫着甬路,这时候再看那个字时,就觉得它在我眼睛里变大,越来越丑,实在是不能再容忍了。我若无其事地走近了小黑板,用打水时沾湿的手指一点点儿地擦拭着,小心翼翼的把“堇”字减少成了“革”字,我顺利地完成了,看看周围,没有人注意到我,真是刚刚好!

文字里的错别字(那些年那些错别字)(1)

前几日,和闺蜜去百货商场,在品牌女装的各个档口间闲逛。买与不买不是最关键的,光是在这么高大上的环境里欣赏就是无比惬意的事了,毕竟被尊重是奢侈的,而在这里可以轻易获得。各个档口极具特色的装潢设计,世界前卫的服装师精心设计出来的潮流服饰,年轻又有礼貌的导购,再加上行走其间衣着讲究、品位尚好的顾客,置身其中,觉得人就应该这样被尊重的活着。

走着走着,闺蜜看到一家档口前的宣传板上写着:“在本店购物满三百元即送代金卷”。学中文出身的我们俩忍受不了这个,但煞有介事地告诉人家又觉无趣,所以我俩就以不高不低的声音对上话了,她说:“代金券笔误,写成代金卷了。”我说:“嗯,“券”字下面应该是“刀”字。”然后很自然地走开了,但还是觉得在这种地方出现这样的错别字有些可恶。后来我们又刻意的走回去看看是否修正了,还不错,修改好了!我们俩放心地继续逛去了。

文字里的错别字(那些年那些错别字)(2)

在高中教书时,有一类题型:“用一个汉字写一句包含人生道理的话。”学生们很喜欢,兴致很高,做的也相当好,因为一个极其普通的字就能写出情感和哲理,确实趣味无穷。比如:妈——甘心情愿为儿女当牛做马的女人,就是最伟大的母亲。穷——把能力藏在洞穴里,只能困窘不得志(在古汉语里,“穷”是不得志之意)。之所以能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积极完成,是因为汉字是表意的文字,蕴含道理的字俯拾皆是。这也恰恰是汉字独有的魅力。

“鞋”古人用结实的皮革做成,踩在泥土上耐穿;“券”等同于钱,而在春秋战国之时,齐国用的就是刀币。

文字里的错别字(那些年那些错别字)(3)

当然也有例外,想起儿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老公给儿子听写生字组词,“品”字,儿子组的词是“品尝”,老公说不对,“尝”应该用“口”,所以要加”口“字旁,儿子改完后,老公看看觉得别扭不对,又说:“应是“人”尝,所以要加个“单立人”。我边做饭边笑着说:“这个“尝”字没有偏旁。”虽是特例,但老公还是深谙汉字魅力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