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护(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

遇到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应该如何正确逃生?除了安全知识的传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逃生技能?

近日,成都市体育安全教育“五育融合、以体避险”主题教研活动,在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举行。该教研活动将安全教育创新融入到体育课程当中,希望通过体育课来给予学生更多逃生技能,并且在逃生演练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训练。

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护(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1)

一堂特别的体育课:

运动 避险,师生操场上演“绝地逃生”

警报拉响,“地震”来临,同学们纷纷护住头部,迅速躲到“墙角”或“桌子”底下,待“震感”过去,才准备开始有序撤离。这是行知实验小学体育课上的一幕。

体育老师李泮崙在操场上通过各种体育道具,为同学们搭建了四种地震后可能会遇到的场景,来锻炼孩子们的逃生技能,比如在狭小的空间如何“穿越求生”,遇到断墙这类较高的障碍物,如何进行翻越,以及面临复杂多样的坍塌和堵塞,如何安全地越过重重障碍等。

同学们或匍匐爬行,或腾空起跳,或降低重心手脚并用……在操场上上演了一场“地震”后的“绝地逃生”。

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护(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2)

“这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本就是必修,名称为‘障碍跑’,只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与地震避险进行了结合,希望学生能将钻、跨、跳、绕等基本运动能力与避险技能结合起来,学会在不同场景中如何安全、快速、有序地逃生。”李泮崙说,练习结束以后,同学们还要进行总结归纳,明白逃生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要低,重点保护头部,要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和平衡,并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合理选择安全的动作。

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护(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3)

体育课的课例解析以后,行知实验小学还展示了学校“安全运动会”的部分项目,如“交通安全手势操”、模拟火灾场景逃生的“火车钻山洞”、模拟地震场景逃生的“争分夺秒震后余生”、模拟冰上自救的“冰上避险记”等,将体育运动、逃生技能、运动竞技融为一体,来提高学生面对突发灾害的应变能力。

一次创新的教学研讨:

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创新提出“以体避险”

“以往来说,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并不构成一门完整的课程,与体育等课程更是分裂开的,这次教研活动的突破就在于安全教育与体育进行了课程融合,这样一来,这门融合课程就有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策略、课程评价等,可以说是学校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一种创新,所以提出了‘以体避险’。”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罗亚和介绍,通过模拟灾害场景的体育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逃生技能,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运动能力存在哪些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练习,比如在上述体育课例的展示中,有的同学在翻越“断墙”时,会出现翻不过去的情况,这就说明他可能上肢力量不足,那么就应该加强上肢力量的训练。

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护(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4)

据行知实验小学副校长李洪介绍,学校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课程融合,就安全教育来说,从前更多的是给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发布安全提示、开展应急演练等,多是以专项活动的形式来推动,很少将其纳入一门课程当中。后来,考虑到安全逃生其实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这一点跟体育紧密相关,因此学校就将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进行了课程融合,希望以体育学科为突破口,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避险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防护(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5)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