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成语典故78个(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作善降祥“作善降祥”这一成语是说:平日行善,上天就向他降吉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商丘成语典故78个?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商丘成语典故78个(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商丘成语典故78个

作善降祥

“作善降祥”这一成语是说:平日行善,上天就向他降吉祥。

典故出自《尚书·伊训》。《伊训》是商朝时期丞相伊尹在亳(今商丘)写给商汤的孙子太甲帝的教导与告诫。其中说:“呜呼!先王肇(勉力)修人纪(为人的纲纪),从谏弗昲(违背),先民时(是,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若(顺从);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结交别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治理官吏的刑法),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乐酒,嗜酒行乐)歌于室,时(是)谓巫(以祈祷鬼神为职业的人)风。敢有殉(求,贪求)于货色、恒于游畋(田猎),时(是)谓淫风。敢有侮(轻慢)圣言、逆忠直、远(疏远)耆(老)德、比(亲近)顽(愚)童(童稚),时(是)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正),其刑墨(凿额涂墨的刑罚)。具训于蒙士(下士)。

“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美好),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尔惟修德而为善)罔小(不怕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德(谓不修德为恶)罔大(即使不大),坠(失)厥宗(宗庙。指代国家)。”

这段话的意思是:“啊!先王努力讲求做人的纲纪,听从谏言而不违反,顺从前贤的话; 处在上位能够明察,为臣下能够尽忠;结交人不求全责备,检点自己好像来不及一样。因此达到拥有万国,这是很难的呀!

“又普求贤智,使他们辅助你们后嗣;还制定《官刑》来警戒百官,《官刑》上说:敢有经常在宫中舞蹈、在房中饮酒酣歌的,这叫作巫风。敢有贪求财货女色、经常游乐田猎的,这叫作淫风。敢有轻视圣人教训、拒绝忠直谏戒、疏远年老有德、亲近顽愚童稚的,这叫作乱风。这些三风十过,卿士身上有一种,他的家一定会丧失;国君身上有一种,他的国一定会灭亡。臣下不匡正君主,要受到墨刑。这些对于下士也要详细教导。

“啊!嗣王当以这些教导警戒自身,念念不忘呀!圣谟美好,嘉训很明。

“啊!上帝的眷顾不常在一家,作善事的,就赐给百福;作不善的,就赐给他百殃。你修德不论多小,天下的人都会感到庆幸;你行不善,即使不大,也会丧失国家。”

文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反映了古人“善有善报,恶不恶报”的思想。关于此,有一个故事。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一生好道扬善,立品端方,生平不欺一人,不诳一语。人们都钦敬他的人品。作善降祥,神明念他为人正直,有几次被阴司请去审事。一天早晨,他连呼他原来认识的某人可怜。他的学生问道:“他现在某处做官,听说他那里正遭遇荒年,朝廷赈饥安边,他赚了若干大元宝,正是得意时候,您为何说他可怜?”朱柏庐说:“正因为这事,他不久就有灭门之祸了。你想,百姓遭了凶荒,流离困苦。朝廷令发米赈济,地方官如果实心奉行,一家数口,领得一斗二斗的米,就可多延三日五日的命,便可不至饿死了。现在他却昧良心,将该给人家的米克扣一半肥己,这罪孽还不重吗?昨天我梦到一宗案卷送来,冥官叫我判定画押,上奏天曹。我细阅卷宗,原来是侵盗赈米的官吏罪案。罪之轻重,照他侵盗多寡为定。轻者暴死,重者灭门,贬入地狱,转世为牛马、猪狗。今某之罪,正犯极重一条。不久就要勾到,所以我深为叹息。地府有副对联,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是‘你可来了’。冥报全看人在世间的所作所为,好人肯定是遵循天理的,不好的更不可再干伤天害理的事。你们日后如果做官,要有爱民之心,切勿假公济私。我恐某人一家,就有凶信到了。”果然隔了月余,传得信来,说某人全家染了时疫,父子四五口,不上数日,相继而亡。学生始叹朱柏庐的话果然一毫不差。

这故事不管是真是假,都反映了作善降祥、作恶降殃的思想。

由于《尚书·伊训》中的“作善,降之百祥”,后来就有了“作善降祥”这一成语。

例句:“‘作善降祥’的古训,六朝人本已有些怀疑了,他们作墓志,竟会说:‘积善不报,终自欺人’的话。”(鲁迅《论睁了眼看》) (67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